(共19张PPT)
看似平静的地球表面上,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震撼的剧烈变化,比如山崩地裂的地震和猛烈喷发的火山等。
这些现象都在告诉人们一些关于地球自身变化的信息。
地震、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第三章 地球剧烈变化
10 地球的内部
学习目标
能通过学习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能通过所学制作一张地球结构模拟图。
导入
地球像篮球一样是个球体,它在太空中不停地运动着。
篮球的内部是空的
地球的内部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部分 认识地球的结构
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地球构造模型
地球构造模型图
活动:
通过观察地球构造模型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注意观察圈层颜色、厚度等##
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层面
我们能从地球内部模型中解读出什么?
你还知道地球内部的什么知识呢?
当遇到想不通的时候,研读课本,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学课本37页,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及特点
做一做:根据这节课所学,制作一张地球内部模拟图。
注意点:
①各层的相对厚度区分开
②注意美观
第二部分 应用与拓展
制作地球圈层模型
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表示地球圈层的大约厚度,做完切开模型进行观察,比一比,哪个组的模型科学、直观、新颖。
注意:①使用小刀注意安全。
②模型不大于直径5cm。
假期作业
拓展资料
科学家根据地震波速度观测的结果,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全球范围的速度间断面(如莫霍面、古登堡面和莱曼面等)。用这些间断面可将地球分成不同的圈层。20世纪80年代,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结构有很大的横向非均匀性,但总体上是径向分层的,由此将地球的内部结构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其底界为莫霍面。地壳的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按成分,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由于富含硅和
铝,亦称“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由于富含硅和镁,亦称“硅镁层”。
地幔
地幔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一个圈层,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地幔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多数学者认为从莫霍面起向下至1000千米深处止为上地幔;1000~2900千米深度之间为下地幔。上地幔的物质组成为橄榄岩或榴辉岩。下地幔物质则比上地幔岩石的二氧化硅含量低些而有较多的氧化亚铁;其矿物的晶体结构更为紧密。地幔物质总体上具有固态特征。
地核:
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即地表以下约2900千米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据推测,地核可能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地核又可分为 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深度约为2900~5100千米,推测为液态;内核深度为约5100千米以下至地心。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紧密相关,它们可以导致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改变。因而研究地壳运动将为我们提供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状态及演化历史的种种信息。测量地壳运动的形变速率,对于估计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探讨地震预测等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对于反演地应力场也是一个重要依据。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 ①长期而缓慢的地壳运动,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以百万年计。另外,如冰期消失时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②较快速的地壳运动。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球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陆地表面的升降幅度因此可达7~15厘米;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荡,也有切向的扭转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