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8 08: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2.(2022秋·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冬季,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挂”,吸引了众多游客。“冰挂”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3.(2022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同学“探究某固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可知该试管中的固体属于非晶体
B.固体熔化过程中,熔化时间大约持续了15min
C.试管中的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试管中的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
4.(2022秋·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冰 铅 铜
-39℃ -117℃ 0℃ 328℃ 1083℃
A.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会凝固结冰
B.可以将铜放到铅制容器中熔化
C.-120℃的酒精是固态
D.在气温为-40℃的地区可选用水银温度计
二、多选题
5.(2022秋·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温度7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态
C.AB段表示该物质正在熔化
D.BC段表示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2022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持续时间相同
D.在第15min时,甲、乙两种物质都处于固液共存态
三、填空题
7.(2022秋·河南郑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8.(2022秋·河南商丘·八年级统考期末)考试之前,有些家长怕学生紧张,让学生进考场之前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在口腔中发生了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英语考试播放听力时,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9.(2022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清除道路上积雪的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
10.(2022秋·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了点盐(或者倒点浓盐水),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11.(2022秋·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熔化过程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2.(2022秋·河南开封·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 (A/B)物质为非晶体,其熔化特点是 。
13.(2022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光纤熔接机(如图)主要用于光通信项目中光缆的对接和维护,主要是靠高压电弧放电将需要对接的两光纤断面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让两根光纤融合成一根,再让光纤 (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即完成对接。

14.(2022秋·河南濮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 。
15.(2022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央电视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发现,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在冰棍上,如图所示。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比较冷的冰棍 形成的,此过程中要 热。
16.(2022秋·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某物质凝固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实验题
17.(2022秋·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序号)
(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8min时海波处于 状态,从温度计读数的时候,眼睛应该处于 位置。
18.(2022秋·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暴雪天后,环卫工人会向积雪的路面撒盐,为了搞清原理,同学们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小组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分别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后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各种不同的“冰”熔化,并记录数据。

(1)在选择对“冰”的加热方式时,如图甲所示,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方法是 (选填“A”或“B”),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3)由图乙可知:含盐浓度越大,熔点 (选填“越高”、“越低”);
(4)在积雪上撒些盐,白天可使雪 熔化,晚上降温后,已熔化的雪水 凝固(选填“难”或“易”)。
19.(2022秋·河南郑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请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
(3)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 。
20.(2022秋·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课外延时服务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低温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温度计,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都装了200mL的水,小明只加了10g的盐,而小红加了30g的盐,由此作出了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凝固点/℃ 0 ﹣2 ﹣4 ﹣6 ﹣8 ﹣11
盐水浓度%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选填“降低”、“先降低后升高”或“先升高后降低”)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1.(2022秋·河南商丘·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 ;
(2)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搅棒和 ;
(3)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第20min时,萘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4)有同学发现,在萘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萘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
22.(2022秋·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使用时,应该用酒精灯的 (外焰/内焰/焰心)进行加热;在组装实验器材,要遵循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组装顺序。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 。
(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奈熔化时的温度为 ℃,第10min时,萘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23.(2022秋·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石蜡的熔化图象是图 (选填①或②),判断依据是 ;
(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可知,乙是气态,可推导出丙是固态,故A、B错误;
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美丽壮观的“冰挂”,是由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故选D。
3.C
【详解】A.图乙所示,BC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可知该试管中的固体属于晶体,故A错误;
B.BC段是熔化过程,完成熔化过程共用时间为
故B错误;
C.BC段是熔化过程,在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但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虽然温度达到了凝固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凝固成冰,故A错误;
B.由表格可知,铜的熔点比铅的熔点高,所以不能将铜放到铅制容器中熔化,故B错误;
C.-120℃低于固态酒精的熔点,当标准大气压下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是晶体是固态,故C正确;
D.-4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当标准大气压下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是晶体是固态,而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故D错误。
故选C。
5.BD
【详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在图像的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该过程保持70℃不变,所以可判断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70℃。温度7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时开始熔化,则AB段表示物质还没有熔化,BC段表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BD。
6.AC
【详解】A.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均为晶体,故A正确;
B.读图可知,乙图像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
C.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二者熔化持续时间相同,故C正确;
D.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从第10min开始熔化,所以在第15min为固液共存态;乙从第17min开始熔化,第15min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AC。
7. 晶体 熔化吸热
【详解】[1] 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8. 熔化 声源
【详解】[1]巧克力在口腔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凝固 熔点
【详解】[1]由题可知,正十一烷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则在夜间温度降低时会放出热量变为固态即发生凝固。
[2]往冰面上撒“融雪盐”,在冰中加入杂质,使冰可以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下熔化,即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10. 凝固 降低冰的熔点
【详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造成的。
[2]在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点盐,降低冰的熔点,冰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
11. 晶体 吸收
【详解】[1][2]由图可知,2~7min内该物质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12. B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详解】[1][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A是晶体,B是非晶体。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13. 熔化 放热
【详解】[1]高压电弧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断面温度升高,发生熔化形成液态。
[2]对接时光纤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14. 凝固 熔化 温度不变
【详解】[1] [2]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冰化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所以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
[3]由于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所以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温度不变。
15. D 凝固 放
【详解】[1][2][3]舌头会被粘在冰棍上,是因为水遇到低温的冰棒,放出热量,凝固形成冰;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且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其对应的图像是D。
16. 晶体 固 变大
【详解】[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2]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17. BDAC 固液共存 B
【详解】(1)[1]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为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读取温度计读数(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DAC。
(2)[2][3]由图像知,第8min 时,海拔处于熔化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B正确。
18. A 见解析 是 越低 易 难
【详解】(1)[1][2]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温水,B图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时间短,受热不均匀,因此最佳方案是A;这种方案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容易记录实验数据。
(2)[3]根据曲线图可知:温度随时间变化时,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所以盐水制成的冰是晶体。
(3)[4]由图乙可知,纯冰的熔点是0℃,淡盐冰的熔点是-3℃,浓盐冰的熔点是-7℃,可以得到含盐浓度越大,熔点越低。
(4)[5][6]在积雪上撒些盐,熔点变低,白天可使雪容易熔化,晚上可使雪水难凝固。
19. C 熔化过程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详解】(1)[1]实验时,应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即应先固定C的位置。
(2)[2]根据图像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3)[3]由上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20.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 ﹣4 先降低后升高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详解】(1)[1]由数据记录表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所以使用量程为﹣20℃~102℃温度计才能保证温度的测量。
(2)[2]凝固过程保持不变的温度是凝固点,如盐水的凝固图像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
(3)[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盐水浓度在0~21%之间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盐水浓度大于21%以后,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故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4)[4]冷藏药品温度一般控制在0~4℃左右,0℃以下容易导致药品冻结。冰的温度低于0℃,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其温度可以达到0℃,所以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1. 见解析 秒表 固液共存态 水的温度高于萘的熔点,萘还能继续吸热
【详解】(1)[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3]由图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第20min时,萘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4]有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温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22. 外焰 自下而上 萘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6 80 液态
【详解】(1)[1]因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
[2]如图甲所示,应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即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3]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4][5]由图象知,萘在第3min到第9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
9min-3min=6min
其熔点为80℃。
[6]第10min时,萘已经结束熔化,所以为液态。
23. A 受热均匀 b -4 ② 见解析 固液共存态
【详解】(1)[1][2]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固定铁圈A,在调节过程中,要点燃酒精灯;水浴法能使物质和水充分接触,使物质均匀受热。
(2)[3][4]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故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度以下,温度计的示数为-4℃。
(3)[5][6]石蜡为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是一直上升的,故石蜡的熔化图象是图②。
(4)[7]晶体有熔点,故图①中物质为晶体,在bc之间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