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准确梳理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的关系,掌握阅读这一类文本的相应策略。
2.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袁隆平的相关事迹,学习本文通过标题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了解作者的用意。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PPT中展示“稻”字的演变过程。稻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联合国把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体会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分析文章标题
(一)思考从主、副标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明确:形式上:主、副标题;主标题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美之情;副标题交代写作对象袁隆平。
(二)分析小标题的含义、作用
明确:小标题就是对袁老的精神品质的集中概括。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标明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完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三、分析第一部分内容
(一)任务一:重走劳模足迹
1.问题: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从哪两个视角来写,请简单谈谈。
明确:主要讲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袁隆平视角:发现杂交水稻;“我”(记者)的视角:袁隆平形象——“泥腿子专家”。
2.问题:作者在选材上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在选材上需要选取典型事迹,对于“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来说,必须和杂交水稻密切相关,更具有代表性、更有意义价值。
(二)任务二:细节中感悟人物精神
1.问题:文章出现了哪些细节描写?小组合作,挑选最感动的细节,展示朗诵,并分析其中体现的精神品质。(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明确:句子所在位置+什么描写+人物精神。
2.作者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选取一处来分析效果。
明确: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更加具体地记叙事件,更充分地抒发感情,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四、总结文本,升华主题
作者沈英甲选取了袁隆平的典型事例,并将典型事件进行细致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袁隆平坚持真理、心怀天下等精神品质的夸赞。细节描写、夹叙夹议都指向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人物塑造服务,为作者的立场服务。
五、拓展延伸: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人物颁奖词。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在本次教学中,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没能处理好课堂动态生成。当学生回答出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我没有继续深入引导,其实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回归到如何选材上,帮助学生理清人物通讯典型材料的特点。
2.这节课没有把握好节奏,前面讲得有点多,导致后面“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没能空出时间给学生自主分析,以后在备课时候要注意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授课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时也要留意各环节的占用的时长。
3.板书方面有待提高,一是个人的粉笔字需要多加练习,二是养成重点词语、关键词及时板书的习惯,三是需要提高板书布局设计能力。
4.指令语不够明确,语言有些复杂,有时学生会答偏题,这与我个人的教学指令有较大的关系。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深深感受到,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时,老师还必须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进步,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丰富和提升自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