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2.(2020九上·兴仁月考)下列现象中前者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B.燃放烟花 轮胎爆炸
C.衣服晾干 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铁丝生锈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与预测是中心环节
C.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就是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实验设计,(1)反思交流(2)提出猜想假设(3)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4)设计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6)发现提出问题.
正确的步骤是( )
A.(1)(2)(3)(4)(5)(6)
B.(3)(4)(6)(5)(2)(1)
C.(6)(2)(4)(3)(1)(5)
D.(6)(2)(4)(3)(5)(1)
6.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铁丝燃烧、玻璃破碎
B.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
D.带火星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树木折断 D.用“84”消毒液消毒
8.(2017九上·安图期末)“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9.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最早接触的化学现象是火
B.古代炼丹术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化学的发展毫无作用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D.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的一组是( )
A.食盐和白糖
B.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
C.汽油和酒精
D.澄清石灰水和水
11.热播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无名英雄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屠呦呦的礼物:发现了青蒿素
C.孙家栋的天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
D.袁隆平的梦: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12.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 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 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 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现代农业的高产主要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农民的劳作 B.高效化肥 C.风调雨顺 D.土壤肥沃
二、填空题
14.(2020九上·保亭期中)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15.在下列叙述中加点的内容,可能属于①②③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反应现象 ②反应条件 ③结果或结论。点燃蜡烛 ;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
16.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 的现象→ 的现象→ 的现象。
17.家中的许多日用品与 有关,如手机、牙刷、玩具、食品袋等;厨房里的炊具多数是 材料制作的。
18.化学研究物质的 、 和 ,以及其对 的影响。
19.专家提醒: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牙齿比较坚固,蛀牙少.你认为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 ;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 空调、无 冰箱等.可见,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请再举两例:① ;② .
三、综合题
20.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 ②铁锅生锈 ③轮胎爆炸 ④镁条燃烧 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⑥蜡烛燃烧 ⑦电灯发光 ⑧冬瓜腐烂。请回答: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你指出这样归类的理由: 。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作燃料,体现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氮易汽化,汽化吸热,体现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体现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汽油挥发和石蜡熔化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均没有生成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和铁丝生锈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符合题意.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分析解决,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符合题意;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是中心环节,不符合题意;
C.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步骤如表达与交流可以依具体实验缺少,不符合题意;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包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等步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一般步骤是发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正确的顺序为:(6)(2)(4)(3)(5)(1).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蜡烛受热熔化、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玻璃破碎是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铜生锈是化学变化,水结冰、钢锭抽成丝是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是物理变化,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带火星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都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定,解答此类题时只要分清前后物质是否相同即可,相同则是物理变化,不相同则是化学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用“84”消毒液消毒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可以分析得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葡萄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人类最早接触的化学现象是火,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化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分析
B、根据炼丹存在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近代化学基础的发展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利用食盐和白糖的味道不同,可以把二者分开;利用铜和铝的颜色不同,可以把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分开;汽油和酒精,酒精易溶于水而汽油不溶,可以实现二者的分离;澄清石灰水和水,二者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无明显区别。应该利用化学性质进行区别。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于敏的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是原子内部成分变化的研究,属于物理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和发现,是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符合题意;
C、孙家栋的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是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属于物理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是生物、农业领域的研究,属于生物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科学家所做的贡献来解答。
A、根据于敏研究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是物理研究领域来解答;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来解答;
C、孙家栋的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是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来解答;
D、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是生物、农业领域的研究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与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物质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如地球甚至于其他星球中的物质,大气中的气体,海洋中的物质,动植物体内的物质)和人类创造(合成)的新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如 CO2 降温变成干冰,再升华吸热而降雨)、化学变化(如氢气与氮气反应合成氨)以及与生命相关的变化(如物质与生命、物质与精神);化学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从星际空间有机物的进化到地面上造化万物的聚散离合,再到地层深处矿物的生成和利用,化学研究的对象几乎包括整个物质世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与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高效化肥的使用为现代农业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的作用分析。
14.【答案】③④;⑥⑧;②⑤;①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⑤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⑥铜可以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⑦天然气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是物理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15.【答案】②;①;③;①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是反应条件;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反应现象;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是反应现象.
【分析】比较①反应条件;②反应现象;③结果和结论三者含义的不同,并结合实例进行区别:点燃、加热等是反应条件,发光、放热、变色、燃烧等是反应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
16.【答案】反应前;反应进行时;反应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变化在观察反应的整个过程,即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都要观察。
【分析】根据观察的实验方法要求分析。
17.【答案】塑料;金属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手机、牙刷、玩具、食品袋等都是塑料成分,厨房里的炊具多数是金属材料制作。
【分析】根据各用品的材料种类分析。
18.【答案】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社会生活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分析。
19.【答案】氟;氟;氟;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氟元素能防治龋齿,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氟;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氟空调、无氟冰箱等.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①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分析】根据氟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特性、用途分析回答.
20.【答案】(1)物理;都没有生成新物质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
(3)化学;一定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 ①③⑤⑦的变化共同点是没有新物种生成,故都是物理变化,答案为:物理变化; 都没有生成新物质 。
(2)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3) 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种产生;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来解答。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作燃料,体现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氮易汽化,汽化吸热,体现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体现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2020九上·兴仁月考)下列现象中前者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B.燃放烟花 轮胎爆炸
C.衣服晾干 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铁丝生锈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汽油挥发和石蜡熔化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均没有生成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和铁丝生锈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符合题意.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分析解决,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与预测是中心环节
C.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就是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符合题意;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是中心环节,不符合题意;
C.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步骤如表达与交流可以依具体实验缺少,不符合题意;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包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等步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进行分析。
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实验设计,(1)反思交流(2)提出猜想假设(3)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4)设计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6)发现提出问题.
正确的步骤是( )
A.(1)(2)(3)(4)(5)(6)
B.(3)(4)(6)(5)(2)(1)
C.(6)(2)(4)(3)(1)(5)
D.(6)(2)(4)(3)(5)(1)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一般步骤是发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正确的顺序为:(6)(2)(4)(3)(5)(1).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6.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铁丝燃烧、玻璃破碎
B.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
D.带火星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蜡烛受热熔化、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玻璃破碎是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铜生锈是化学变化,水结冰、钢锭抽成丝是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是物理变化,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带火星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都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定,解答此类题时只要分清前后物质是否相同即可,相同则是物理变化,不相同则是化学变化。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树木折断 D.用“84”消毒液消毒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用“84”消毒液消毒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可以分析得出答案.
8.(2017九上·安图期末)“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葡萄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9.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最早接触的化学现象是火
B.古代炼丹术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化学的发展毫无作用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D.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人类最早接触的化学现象是火,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化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分析
B、根据炼丹存在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近代化学基础的发展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分析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的一组是( )
A.食盐和白糖
B.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
C.汽油和酒精
D.澄清石灰水和水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利用食盐和白糖的味道不同,可以把二者分开;利用铜和铝的颜色不同,可以把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分开;汽油和酒精,酒精易溶于水而汽油不溶,可以实现二者的分离;澄清石灰水和水,二者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无明显区别。应该利用化学性质进行区别。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11.热播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无名英雄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屠呦呦的礼物:发现了青蒿素
C.孙家栋的天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
D.袁隆平的梦: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于敏的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是原子内部成分变化的研究,属于物理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和发现,是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符合题意;
C、孙家栋的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是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属于物理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是生物、农业领域的研究,属于生物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科学家所做的贡献来解答。
A、根据于敏研究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是物理研究领域来解答;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来解答;
C、孙家栋的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是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来解答;
D、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是生物、农业领域的研究来解答。
12.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 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 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 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与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物质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如地球甚至于其他星球中的物质,大气中的气体,海洋中的物质,动植物体内的物质)和人类创造(合成)的新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如 CO2 降温变成干冰,再升华吸热而降雨)、化学变化(如氢气与氮气反应合成氨)以及与生命相关的变化(如物质与生命、物质与精神);化学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从星际空间有机物的进化到地面上造化万物的聚散离合,再到地层深处矿物的生成和利用,化学研究的对象几乎包括整个物质世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与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分析。
13.现代农业的高产主要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农民的劳作 B.高效化肥 C.风调雨顺 D.土壤肥沃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高效化肥的使用为现代农业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的作用分析。
二、填空题
14.(2020九上·保亭期中)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答案】③④;⑥⑧;②⑤;①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⑤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⑥铜可以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⑦天然气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是物理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15.在下列叙述中加点的内容,可能属于①②③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反应现象 ②反应条件 ③结果或结论。点燃蜡烛 ;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
【答案】②;①;③;①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是反应条件;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反应现象;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是反应现象.
【分析】比较①反应条件;②反应现象;③结果和结论三者含义的不同,并结合实例进行区别:点燃、加热等是反应条件,发光、放热、变色、燃烧等是反应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
16.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 的现象→ 的现象→ 的现象。
【答案】反应前;反应进行时;反应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变化在观察反应的整个过程,即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都要观察。
【分析】根据观察的实验方法要求分析。
17.家中的许多日用品与 有关,如手机、牙刷、玩具、食品袋等;厨房里的炊具多数是 材料制作的。
【答案】塑料;金属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手机、牙刷、玩具、食品袋等都是塑料成分,厨房里的炊具多数是金属材料制作。
【分析】根据各用品的材料种类分析。
18.化学研究物质的 、 和 ,以及其对 的影响。
【答案】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社会生活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分析。
19.专家提醒: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牙齿比较坚固,蛀牙少.你认为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 ;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 空调、无 冰箱等.可见,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请再举两例:① ;② .
【答案】氟;氟;氟;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氟元素能防治龋齿,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氟;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氟空调、无氟冰箱等.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①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分析】根据氟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特性、用途分析回答.
三、综合题
20.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 ②铁锅生锈 ③轮胎爆炸 ④镁条燃烧 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⑥蜡烛燃烧 ⑦电灯发光 ⑧冬瓜腐烂。请回答: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你指出这样归类的理由: 。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答案】(1)物理;都没有生成新物质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
(3)化学;一定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 ①③⑤⑦的变化共同点是没有新物种生成,故都是物理变化,答案为:物理变化; 都没有生成新物质 。
(2)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3) 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种产生;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来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