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
一、单选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物质的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各个问题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可减小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5.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的可燃性 B.玻璃的密度
C.水的沸点 D.酒精易挥发
6.(2015九上·静宁期末)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
7.(2016九上·菏泽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8.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硫酸能与铁锈反应 D.硝酸钾易溶于水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个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12.化学变化常会伴随 、 、 、 或 等现象。
13.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1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汽油挥发属于 ,汽油易挥发属于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易燃烧属于 ;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15.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16.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三、简答题
17.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18.根据问题填空:
(1)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3)判断“加热碳酸氢铵”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19.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能源问题: 。
(3)粮食问题: 。
(4)环境问题: 。
五、实验探究题
20.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体现了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中是燃烧事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过程是铁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种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概念来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B、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
D、 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可减小阻力,主要运用了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无关,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分析,化学研究的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等。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西瓜榨成西瓜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铝块压制成铝箔,只是铝这种物质的形状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成蜡油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酿制成酒精,糖类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玻璃的密度、水的沸点、酒精易挥发都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为物理性质,石蜡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为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6.【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甜菜的生长过程中能生成一些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
B、汽油中加入乙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蔗糖的发酵能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研发氢能源,属于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A正确;
B、合成新材料属于制取的新物质,也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B正确;
C、编写电脑程序是信息技术研究的内容,故C错误;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属于制取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D正确.
【分析】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合理.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将其滴入”属于实际操作,属于实验部分,故答案为C
【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实验工程.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是物理性质;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是物理性质;C. 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是化学性质;D. 硝酸钾易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11.【答案】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隙变大
【分析】根据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分析微粒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
12.【答案】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这些现象都不能证明化学变化的发生。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常见现象分析。
13.【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是物理性质;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③比空气稍轻是物理性质;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是化学性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是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4.【答案】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语句中含有“能”“能够”“易”等词语为性质描述,否则为变化描述然后再结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6.【答案】A;D;A;C;B;B;D;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
【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
17.【答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从观察、实验、假设、科学态度、顽强意志等方面来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分析】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为科学探究的意义做好准备.
18.【答案】(1)烧杯内壁有水珠
(2)出现生成了白色固体
(3)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2)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生成了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3)判断加热碳酸氢铵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19.【答案】(1)②⑤
(2)④
(3)①⑥
(4)③⑦⑧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 ①合成高效化肥、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能增加作物产量,属于粮食问题;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⑤合成人造皮肤是保障身体健康,属于健康问题;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以替代化石燃烧,缓解燃料危机及减少空气污染,属于能源问题。
【分析】根据所给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分析。
20.【答案】(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2)水蒸气
(3)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错误的。
【分析】根据蜡烛熄灭时会有石蜡蒸气产生分析,并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用实验进行验证。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
一、单选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物质的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体现了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中是燃烧事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过程是铁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种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种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概念来解答。
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B、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
D、 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各个问题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可减小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可减小阻力,主要运用了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无关,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分析,化学研究的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等。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西瓜榨成西瓜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铝块压制成铝箔,只是铝这种物质的形状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成蜡油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酿制成酒精,糖类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的可燃性 B.玻璃的密度
C.水的沸点 D.酒精易挥发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玻璃的密度、水的沸点、酒精易挥发都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为物理性质,石蜡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为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6.(2015九上·静宁期末)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甜菜的生长过程中能生成一些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
B、汽油中加入乙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蔗糖的发酵能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2016九上·菏泽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研发氢能源,属于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A正确;
B、合成新材料属于制取的新物质,也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B正确;
C、编写电脑程序是信息技术研究的内容,故C错误;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属于制取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D正确.
【分析】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8.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合理.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
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将其滴入”属于实际操作,属于实验部分,故答案为C
【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实验工程.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硫酸能与铁锈反应 D.硝酸钾易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是物理性质;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是物理性质;C. 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是化学性质;D. 硝酸钾易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个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答案】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隙变大
【分析】根据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分析微粒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
12.化学变化常会伴随 、 、 、 或 等现象。
【答案】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这些现象都不能证明化学变化的发生。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常见现象分析。
13.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是物理性质;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③比空气稍轻是物理性质;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是化学性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是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汽油挥发属于 ,汽油易挥发属于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易燃烧属于 ;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答案】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语句中含有“能”“能够”“易”等词语为性质描述,否则为变化描述然后再结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15.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6.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答案】A;D;A;C;B;B;D;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
【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
三、简答题
17.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从观察、实验、假设、科学态度、顽强意志等方面来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分析】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为科学探究的意义做好准备.
四、综合题
18.根据问题填空:
(1)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3)判断“加热碳酸氢铵”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答案】(1)烧杯内壁有水珠
(2)出现生成了白色固体
(3)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2)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生成了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3)判断加热碳酸氢铵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19.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能源问题: 。
(3)粮食问题: 。
(4)环境问题: 。
【答案】(1)②⑤
(2)④
(3)①⑥
(4)③⑦⑧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 ①合成高效化肥、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能增加作物产量,属于粮食问题;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⑤合成人造皮肤是保障身体健康,属于健康问题;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以替代化石燃烧,缓解燃料危机及减少空气污染,属于能源问题。
【分析】根据所给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20.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答案】(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2)水蒸气
(3)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错误的。
【分析】根据蜡烛熄灭时会有石蜡蒸气产生分析,并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用实验进行验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