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8:10:06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单选题
1.在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实验中,有关观象及分析推理均合理的是(  )
A.使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气体全部难溶于水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没有氧气
D.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3.(2020九上·滨海区月考)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4.(2016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6.下列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实验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和呼出的都是空气,成分含量没有改变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7.(2022九上·汕尾月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后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填空题
8.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9.(2021九上·洛宁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   。
10.(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11.(2020九上·静海期中)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    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   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   .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   .
12.(2019九上·恩施州月考)蜡烛燃烧生成   和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   ,其中   的温度最高。
13.(2019九上·安徽月考)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2)然后,由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含量   
14.(2016九上·乐昌期中)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   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   .
15.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
三、简答题
16.(2020九上·海林月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四、综合题
17.(2021九上·朝阳期中)对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下图为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分别向两瓶相同体积的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加入相同滴数、同种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可验证两瓶气体中   的含量不同;
(2)实验二,向等量的井水和纯净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X试剂,观察到井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则X试剂为   ;
(3)实验三,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
五、实验探究题
18.(2021九上·兰陵期中)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A 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 B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实验 C 所示装置取用固体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实验 D 要证明质量守恒定律,需改进的措施是   。
1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     。
20.(2023九上·从江开学考)小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作出猜测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外焰。
活动过程和记录取支试管,各加入水。
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处加热。
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1)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实验情况 第种情况 第种情况 第种情况
所需时间
结论    
(2)问题和讨论
上述实验的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可以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其原因是     。
(3)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请简要叙述另一种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结论
           
(4)延伸拓展
结合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5)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为了     。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要再次打开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 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 ,不符合题意;
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氧气含量很低 ,不符合题意;
D、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水蒸气遇冷液体成水雾,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含量高时会使燃着木条熄灭分析;
C、根据带火星木条需一定浓度氧气才可复燃分析;
D、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燃烧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符合题意;
B、由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水,不符合题意;
C、由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燃烧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集满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故B符合题意;
C、收集时应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故C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的规范操作应该将气体收集好之后直接进行贴签保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
4.【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散到空气中,我们看到蜡烛在逐渐变小.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故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B、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5.【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B不符合题意;蜡烛的熔化则是蜡烛受热超过了它的熔点所导致的,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蜡烛的燃烧是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是空气,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含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应利用燃着木条燃烧情况验证,不符合题意;
C、人呼吸时生成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因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未发生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但不是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会凝结成水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不是氧气,气态的石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焰的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8.【答案】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水蒸气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 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是为了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论题 比空气中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即水蒸气液体形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分析】根据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9.【答案】小;变浑浊;重新被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10.【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1.【答案】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分析
12.【答案】二氧化碳;水;焰心;内焰;外焰;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的酒精与氧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分析。
13.【答案】(1)A;无明显变化
(2)B;变浑浊
(3)高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导管B吹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3)由(1)、(2)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高。
【分析】(1)根据两支导管伸入集气瓶的长度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4.【答案】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碳、氢;氧元素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燃烧后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生成.
要想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现象应为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碳、氢;氧元素.
【分析】检验水的产生一般观察水雾的产生,二氧化碳一般使用澄清石灰水,根据产物可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15.【答案】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火柴梗平放火焰中,是为了根据火柴烧焦的程度判断蜡烛火焰各层温度;(2)黑色物质是碳,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3)要保证实验成功,应与可燃物接触: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白烟与烛芯不断开.
【分析】结合蜡烛的成分、性质及燃烧的实验分析解答:
(1)根据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目的;(2)根据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解答;(3)白烟是汽化的石蜡,可燃.
16.【答案】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 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水珠,形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答案】(1)二氧化碳CO2
(2)肥皂水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所以可验证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2)肥皂水可用于检验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观察到井水中产生大量浮渣,说明井水是硬水。
(3)该实验中除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结果是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8.【答案】(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的低
(2)氧气的浓度
(3)试管破裂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实验 A 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的低;
(2)实验 B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直接竖起试管装药品,可能会使试管破裂;
(4)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出烧杯,要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分析】(1)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空气分析;
(2)根据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3)根据块状药品取用按“一横、二放、三直立”的操作分析;
(4)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定律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19.【答案】(1)a;因为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可燃
(4)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实验Ⅰ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因为a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第二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一端,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蜡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蜡烛的性质分析。
20.【答案】(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2)不可以;对比实验必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秒钟后取出,观察现象;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4)C
(5)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使用时难以点燃
(6)下次难以打开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三种情况所需时间最短,也就是温度最高。所以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2)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都必须相同,所以要求所取水的量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不可以;对比实验必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3)由于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各层温度不一样,所以可将火柴杆横放到火焰上,看烧焦程度即可,即可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2秒钟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说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低。
(4)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试管要倾斜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5)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灯不用时,如果不盖上灯帽,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大量水分,再使用时,酒精灯就难以点燃。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要再次打开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下次难以打开。
【分析】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注意事项,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单选题
1.在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实验中,有关观象及分析推理均合理的是(  )
A.使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气体全部难溶于水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没有氧气
D.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 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 ,不符合题意;
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氧气含量很低 ,不符合题意;
D、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水蒸气遇冷液体成水雾,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含量高时会使燃着木条熄灭分析;
C、根据带火星木条需一定浓度氧气才可复燃分析;
D、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分析。
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燃烧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符合题意;
B、由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水,不符合题意;
C、由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燃烧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分析。
3.(2020九上·滨海区月考)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集满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故B符合题意;
C、收集时应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故C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的规范操作应该将气体收集好之后直接进行贴签保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
4.(2016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散到空气中,我们看到蜡烛在逐渐变小.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故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B、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B不符合题意;蜡烛的熔化则是蜡烛受热超过了它的熔点所导致的,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蜡烛的燃烧是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6.下列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实验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和呼出的都是空气,成分含量没有改变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是空气,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含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应利用燃着木条燃烧情况验证,不符合题意;
C、人呼吸时生成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因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未发生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但不是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7.(2022九上·汕尾月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后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会凝结成水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不是氧气,气态的石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焰的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填空题
8.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答案】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水蒸气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 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是为了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论题 比空气中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即水蒸气液体形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分析】根据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9.(2021九上·洛宁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   。
【答案】小;变浑浊;重新被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10.(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1.(2020九上·静海期中)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    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   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   .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   .
【答案】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分析
12.(2019九上·恩施州月考)蜡烛燃烧生成   和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   ,其中   的温度最高。
【答案】二氧化碳;水;焰心;内焰;外焰;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的酒精与氧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分析。
13.(2019九上·安徽月考)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2)然后,由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含量   
【答案】(1)A;无明显变化
(2)B;变浑浊
(3)高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导管B吹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3)由(1)、(2)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高。
【分析】(1)根据两支导管伸入集气瓶的长度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4.(2016九上·乐昌期中)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   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   .
【答案】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碳、氢;氧元素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燃烧后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生成.
要想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现象应为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碳、氢;氧元素.
【分析】检验水的产生一般观察水雾的产生,二氧化碳一般使用澄清石灰水,根据产物可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15.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
【答案】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火柴梗平放火焰中,是为了根据火柴烧焦的程度判断蜡烛火焰各层温度;(2)黑色物质是碳,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3)要保证实验成功,应与可燃物接触: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白烟与烛芯不断开.
【分析】结合蜡烛的成分、性质及燃烧的实验分析解答:
(1)根据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目的;(2)根据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解答;(3)白烟是汽化的石蜡,可燃.
三、简答题
16.(2020九上·海林月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答案】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 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水珠,形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综合题
17.(2021九上·朝阳期中)对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下图为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分别向两瓶相同体积的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加入相同滴数、同种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可验证两瓶气体中   的含量不同;
(2)实验二,向等量的井水和纯净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X试剂,观察到井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则X试剂为   ;
(3)实验三,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肥皂水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所以可验证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2)肥皂水可用于检验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观察到井水中产生大量浮渣,说明井水是硬水。
(3)该实验中除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结果是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五、实验探究题
18.(2021九上·兰陵期中)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A 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 B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实验 C 所示装置取用固体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实验 D 要证明质量守恒定律,需改进的措施是   。
【答案】(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的低
(2)氧气的浓度
(3)试管破裂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实验 A 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的低;
(2)实验 B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直接竖起试管装药品,可能会使试管破裂;
(4)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出烧杯,要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分析】(1)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空气分析;
(2)根据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3)根据块状药品取用按“一横、二放、三直立”的操作分析;
(4)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定律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1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     。
【答案】(1)a;因为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可燃
(4)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实验Ⅰ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因为a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第二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一端,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蜡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蜡烛的性质分析。
20.(2023九上·从江开学考)小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作出猜测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外焰。
活动过程和记录取支试管,各加入水。
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处加热。
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1)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实验情况 第种情况 第种情况 第种情况
所需时间
结论    
(2)问题和讨论
上述实验的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可以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其原因是     。
(3)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请简要叙述另一种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结论
           
(4)延伸拓展
结合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5)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为了     。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要再次打开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     。
【答案】(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2)不可以;对比实验必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秒钟后取出,观察现象;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4)C
(5)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使用时难以点燃
(6)下次难以打开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三种情况所需时间最短,也就是温度最高。所以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2)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都必须相同,所以要求所取水的量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不可以;对比实验必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3)由于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各层温度不一样,所以可将火柴杆横放到火焰上,看烧焦程度即可,即可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2秒钟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说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低。
(4)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试管要倾斜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5)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灯不用时,如果不盖上灯帽,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大量水分,再使用时,酒精灯就难以点燃。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要再次打开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下次难以打开。
【分析】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注意事项,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