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美术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美术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18 11: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和对话方法,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本课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因此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格尔尼卡》,了解的创作时代背景、认识毕加索
2.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从形象、寓意、色彩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3.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用所学立体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所感受到的战争的残酷。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分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质疑、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本课用“论、议、说”的对话方法,构建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有效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立体主义和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 听声音、说场景(2)
请同学们听一段声音(播放一段空袭声音)。
提问:联想到这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生:战争…… 空袭……
战争怎么样
生:残酷
对,战争很残酷,中外艺术史上表现战争的作品有很多,让我们来看一下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战争的。(出示图片)
这些作品中哪一幅表现比较独特
生:3
独特在什么地方
师:看来同学们已发现了它独特的地方,知道这幅独特画的名字吗
(画面定格格尔尼卡)(板书格尔尼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声音,说出与之相对应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二)探究学习新课
1. 论形象 仿动作(8)
师:它又是出自哪们艺术家之手呢 他就是20世纪一位“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毕加索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叫格尔尼卡 想知道吗 请看视频。
(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人们四处逃散发,寻找安全处所。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
师:经过轰炸后的格尔尼卡一片废墟,人民痛苦万分。作为一个西班牙人,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政府的委托,仅用了六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并在西班牙馆展出,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所以命名为《格尔尼卡》。
师:现在知道发现了什么
画家悲愤的情绪在画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毕加索画了哪些来向我们来传递他的这种情感的呢 你能找到完整的形象吗
战争让我们完美的世界支离破碎,画中画了哪形象碎片、他们的神情、状态、动作是怎样的 有什么象征性
请同学们边阅读课本边考虑问题(2分钟)。(出示课本图片)做好讨论准备。
形象 神情、状态、动作 象征性
抱孩子母亲 悲痛欲绝
举灯母亲 举着油灯
坠楼的人 惊恐、绝望
战士 手握断剑、残缺不全
逃跑的妇女 衣衫不整、惊恐、踉跄
马 嘶鸣 抽搐
灯 耀眼的光芒
牛 残忍 无情 冷漠
现在开始讨论,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说一说,做好回答准备。
各组交流。
组1:
组2:
师:同学们讨论得认真,看得很仔细。作品中各种形象各异地特殊,表现了他们不同内心世界,再看下这幅画的3D视频,给我们更清晰地解析了这个画面。请看:
3D视频
视频中更清晰地看到形象不同的状态。能模仿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
小组试着选一个模仿一下。
(1)抱孩子母亲 (2)坠楼的人 (3)战士 (4)马 (5)牛
教师提问小组内模仿的情况。
能模仿出吗
生:不能
为什么有难度
生:很夸张、抽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让学生亲自模仿,体验形象的表现性,更加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深入分析的能力,突破难点。
2. 解形象 议方法(10)
教师:对同学们太棒了,毕加索用了夸张、抽象的的表现方法,形象超乎了我们的生活的常态,所以比较困难,除了夸张抽象外,再找一找,还发现还有哪些表现方法
生:
师:毕加索这样夸张抽象的表现方法是种什么表现方法,他有个响亮世界的名字,叫立体主义。
(出示图片,亚威农)
这幅亚威农少女是他的代表作,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开始,1908创始于法国。
画家把五个人物不同侧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单一的一个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进行了结构上的组合。看上去,就好像把五个人的身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几何形体和色块,然后重新组合,就像把零碎的砖块构筑成一个建筑物一样。再看看五官眼睛鼻子怎样呢 正面的脸上会出现侧面的鼻子,甚至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色彩运用的夸张而怪诞。这幅画标志着一个新的绘画时代的到来,立体主义画派诞生了。
师:在以后作品中,毕加索这种立体主义表现方法越来越不可收拾。继续欣赏, 在格尔尼卡中画家也同样运用了立体主义这种表现方法。 具体如何运用的呢 色彩又如何 各种
(出示对比图片)
师:毕加索早期的母子画面让人感到非常温馨,妈妈关爱地看着孩子。再看格尔尼卡中母子母亲什么表情
请联系前面老师所讲的亚威农少女中所用的立体主义表现方法来探讨下母亲这个形象的立体主义方法是如何运用的 其他形象上也有这种表现方法吗
师: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这幅画和立体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呢
格尔尼卡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全球。为世人所赞叹,被世人所模仿,(出示图片) 我们的创作者们模仿大师的这种表现方法,也画出了他们心中的格尔尼卡,看一看改变了什么
对,他们希望这些人们生活在五彩的世界中,生活不再黑暗,世界永远和平。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作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解剖进入画面,分析形象,解析形象,初步知道立体主义和象征性.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入了解画面、进入画中,为画所泣、为情所动。
3.倾情感 画形象(15)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体验一下大师的表现方法和情感呢,也来创作一幅我们的格尔尼卡呢
练习:
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幅格尔尼卡。
要求:
1.模仿立体主义的表现方法
2.每人在铅画纸上用线条先画出各个形象轮廓,迅速剪下拼贴在大纸上。
3.全组合作共同添上色彩和背景(可画、可剪贴)
先完成一下分工单(由组长分配):
所画形象 完成者 选用色彩
抱孩子母亲
举灯母亲
跳楼的人
逃跑妇女
战士



(三)作业展示,多维评价 (7)
各小组展示拼贴作品,贴在展板上,到前面交流并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四)课后拓展 (3)
毕加索不仅用画笔控诉了战争,同时他非常渴望和平,他的和平鸽同样被世人赞叹(出示和平鸽)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也用画笔控诉了战争,希望战争永不存在,世界永远和平,人民永远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