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材料
核心概念 探究塑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广泛应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能归纳出塑料的防水性、透气性、热塑性等性能,说出塑料的主要用途。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塑料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9.26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后,进一步探究塑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广泛应用。活动1“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的不同,认识到塑料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优点。活动2“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棉线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活动3“塑料瓶遇热水会怎样”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到塑料遇热后会变软,因此它具有可塑性。应用与拓展“了解塑料的新性能”,引领学生了解随着科技发展,科技人员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研制出具有高强度、阻燃性、可降解等新性能的塑料。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塑料性能的发展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归纳出塑料的防水性、透气性、热塑性等性能。能说出塑料的主要用途。 科学思维: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通过三个不同的科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研究出塑料的基本性质及性能,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态度责任:能对探究塑料性能产生浓厚兴趣,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并能大胆发言,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
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运用观察比较认识塑料的优点。难点是体会减少塑料污染的重要性。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学生在课前了解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塑料,并且查阅资料了解塑料的性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问题解决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废塑料品进行比较,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等方式得出塑料的优点,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乐趣。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拿出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请同学们观察实物,比较一下两种尺子谁更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学生通过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探讨,观察比较,记录现象,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 尺子的不同,认识到塑料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优点。环节二: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让学生拿出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把两只手套带在两只手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棉线具有较好的透气性。环节三:塑料遇热水会怎样老师提出问题,塑料遇到热水会如何?请同学们先猜测再操作。 学生向一个瓶中倒入冷水,向另一个瓶中倒入热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左右,用手捏一下两个瓶子看看有什么不同。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到塑料遇热后会变软, 因此它具有可塑性。 环节四:应用与拓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的方式,了解塑料的新性能,了解塑料的发展趋势。 学生看完以后谈谈你的感受,还可以说说了解到的改进塑料性能的例子。活动意图说明:
除了课上学生了解到的塑料的性能外,其实塑料还有好多的性能,学生可以下去以后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现代社会中塑料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双减”作业设计 回家和父母交流今日课堂所学,讲讲塑料的各种性质,以及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时在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可以拿自己家备用的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为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做一份贡献。 自己查阅资料,观察视频,了解塑料还有哪些新性能。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设计的三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塑料的基本性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足之处:学生在探究的时候,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缺。
改进措施:在平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鼓励学生,给他们自信心,真正发挥以学生作为主体。
指导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