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2.2 化学平衡(第4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 | | |
格式 | pptx | ||
文件大小 | 2.6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3-10-18 10:30:14 |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正向移动
教学过程
mA(g)+nB(g) pC(g)+qD(g)(若m+n=p+q)
⑤ 增大压强时:这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______,即υ正′、υ逆′都______,且增大的程度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________。
⑥ 减小压强时:这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______,即υ正′、υ逆′都______,且减小的程度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________。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增
大
压
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相同
=
不移动
减小
相同
=
不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减小压
强
教学过程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g)+2B(g) 2C(g) △H<0
① 升高温度时:这一时刻,υ正′、υ逆′都______,υ正′增大程度______、υ逆′增大程度 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向______向移动,也就是向______方向移动。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υ正′逐渐______,υ逆′逐渐______,一段时间后,υ正′ ____υ逆′,达到新的平衡。
υ正’
υ逆’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ΔH<0
增大
小
大
<
逆
吸热
增大
减小
=
升
高
温
度
教学过程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g)+2B(g) 2C(g) △H<0
②降低温度时:这一时刻,υ正′、υ逆′都______,υ正′减小程度______、υ逆′减小程度 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向______向移动,也就是向______方向移动。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υ正′逐渐______,υ逆′逐渐______,一段时间后,υ正′ ____υ逆′,达到新的平衡。
减小
小
大
正
放热
减小
增大
=
>
降
低
温
度
υ逆’
υ正’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ΔH<0
教学过程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g)+2B(g) 2C(g) △H>0
③ 升高温度时:这一时刻,υ正′、υ逆′都______,υ正′增大程度______、υ逆′增大程度 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向______向移动,也就是向______方向移动。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υ正′逐渐______,υ逆′逐渐______,一段时间后,υ正′ ____υ逆′,达到新的平衡。
υ逆’
υ正’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ΔH>0
增大
大
小
>
正
吸热
减小
增大
=
升
高
温
度
教学过程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g)+2B(g) 2C(g) △H>0
②降低温度时:这一时刻,υ正′、υ逆′都______,υ正′减小程度______、υ逆′减小程度 ______,υ正′ ______υ逆′,平衡向______向移动,也就是向______方向移动。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υ正′逐渐______,υ逆′逐渐______,一段时间后,υ正′ ____υ逆′,达到新的平衡。
减小
大
小
逆
放热
增大
减小
=
<
降
低
温
度
υ正’
υ逆’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ΔH>0
教学过程
加入催化剂时,这一时刻,υ正′、υ逆′都______,且增大的程度______,所以υ正′ ____υ逆′,平衡________。
υ正’
=υ逆’
υ正=υ逆
υ正
υ逆
υ
0
t1
t
含量
t
t1
t2
增大
相同
=
不移动
4、催化剂
教学过程
由图推断正反应为 反应
t
A的转化率
T1
T2
t
B的百分含量
P1
P2
由图推断m+n p+q的相对大小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判断方法:“先拐先平,条件高(数值大)”
T1 T2
P1 P2
吸热
>
<
高
低
小
大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mA(g)+nB(g) pC(g)+qD(g)
>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判断方法:“先拐先平,条件高”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mA(g)+nB(g) pC(g)+qD(g)
t
T1
T2
A%
C%
t
P1
P2
由图推断正反应为 反应
T1 T2
由图推断m+n p+q的相对大小
P1 P2
>
放热
>
=
高
低
教学过程
t
C%
T2P2
T1P2
T1P1
结论1: m+n > p+q
结论2:正反应为 。
温度均为T1,
P2 > P1
压强均为P2,
T1 > T2
放热
③
①
②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mA(g)+nB(g) pC(g)+qD(g)
思考:
教学过程
四、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 --温度图像
∴m+n p +q (> = < )
>
D
C
C%
T
107 Pa
105 Pa
A
B
等温线
“定一议二”原则
① P固定(例105 Pa),
随T升高,C%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逆向是吸热反应方向
该反应△H<0
② T固定,作等温线
如图,由C到D,压强增大,C%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mA(g)+nB(g) pC(g)+qD(g)
思考:
教学过程
A的转化率
P
400℃
500℃
1、正反应是 反应(放热、吸热)
2、 m+n p+q ( > = <)
放热
<
C
D
A
B
等压线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mA(g)+nB(g) pC(g)+qD(g)
思考:
教学过程
T
C%
1.01×106Pa
1.01×105P
1.01×104Pa
P
A%
300℃
200℃
由图推断正反应为 反应
m+n p+q
吸热
>
由图推断正反应为 反应
m+n p+q的相对大小
吸热
=
教学过程
五、速率---温度(压强)图像
T
V
V正
V逆
正反应是 反应
(放热、吸热)
吸热
平衡点
T1
图像解读:
0
① 0→T1段,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②T1点:V正=V逆,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③T1之后, V正≠ V逆,平衡发生移动
且温度升高, V正> V逆,
∴正向是吸热反应
强调:此图像的关键是T1为平衡点,T1之后为平衡的移动
观察下列各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mA(g)+nB(g) pC(g)+qD(g)
思考:
教学过程
平衡图像解题思路
1、看图像:
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3、作判断:做出答案。
教学过程
平衡图像解题方法
1、“比速率”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一比: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比:υ正、υ逆的相对大小;三比: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先拐先平,条件高(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3、“定一议二”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有三个变量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关系。
感 谢 倾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