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8: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作家、记者,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
代表作品:散文集《一吐为快》等;小说《家园笔记》《大厂》《绝唱》等。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咆  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咆哮  惊慌  嗓子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咆哮  惊慌  嗓子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这几个词语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偏旁相同
加一加:
口+包=咆
口+孝=哮
换一换:




识字方法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村庄突然遭遇洪灾。(山洪暴发)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老汉疏导人们有序撤离。(疏导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桥塌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祭奠英灵)
给课文四个部分拟写标题。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课文解读
自由读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请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初读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请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
这句话“黎明”点明了时间; “突然” “像泼” “像倒”写出了雨水大且来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样子。
发现山洪来袭,人们有哪些表现?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恐惧
惊慌
在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如何?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来?
惊慌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文中除了描写环境(山洪、雨水)的句子,还描写了桥,桥成为了唯一的逃亡之路?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桥?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默读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他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疏导撤离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比喻
老汉——一座山
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慌乱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抓住语言描写,以及感叹号的运用,体会老汉的冷静果断、语气坚定,以及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高度责任感。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冷冷”表现了老汉的沉稳和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表现他对一些人的蔑视。
老汉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有着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在危急关头,有一个人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就是年迈的党支部书记,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先于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动词——果断、毫不犹豫
无私无畏、威望极高
比喻——愤怒之情
语言、动作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为什么老汉现在要小伙子快走?
老支书一开始把儿子揪出队伍,是因为儿子违反了党纪,他感到痛心、气愤,表现了他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后来群众已经安全过了桥,木桥就要垮塌,在这一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表现了伟大的父爱。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话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木桥即将断裂,情况十分危急,撤离必须争分夺秒。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读25-27段,体会老奶奶的心情。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他的丈夫和他的儿子。
语言极为简短,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待他俩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就运用了这一技法设置悬念,构思新颖。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了出来,让他排到队伍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但就在这时候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最后写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来桥边祭奠,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样的结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突遇山洪
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生命金桥永驻心中

板书设计
老汉英勇献身
人们惊慌失措
沉着疏导
老汉临危不乱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慷慨悲壮
一、看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liú tǎnɡ( ) ( ) ( )
shā yǎ shēn yín fèi huà
( ) ( ) ( )
咆哮
党员
流淌
沙哑
呻吟
废话
咆哮——( ) 惊慌——( )
拥戴——( ) 沙哑——( )
吞没——( ) 猛然——( )
怒吼
惊恐
爱戴
嘶哑
淹没
突然
二、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
1.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三、读下面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比喻。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
“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
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