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雷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1: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雷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 5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 9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 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两张关于自然现象的照片,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这两张图片。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彩虹当空、晴空万里是啊,同学们的描述非常准确,这两种不一样的天气现象,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都有提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6课,雷雨。你遇到过雷雨吗?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板书:16 雷雨)生说。师评价其实啊,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
二、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这场雨吧!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词语:压下来垂下来迎面扑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1)两组同时出现,带拼音读,变红的字是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大家要尤其注意。(2)指名两位同学读,评价,特别注意到“垂”的读音,它是一个翘舌音。另外,前两个词语中的“来”字在这里要读轻声,读的又轻又短。一起再来读一读。(师领读三个词语)(3)发现区别,找规律。再来看一看这组词,你发现什么特点吗?预设:a.一行单独一版,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举例子:落下来留下来等b.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里面都有越这个字。(还有吗?)2.像这样含越....越....形式的词,我们叫做叠词。教师示范读(教师读出韵味)你能感受到什么?预设:有变化、更响了。同学们真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像这样的叠词,表示事物变化的过程。越下越大这个词形式有点不同,“下变红,这里面含有一个动词,我们平时也会说:越吃越多,还有...随机指生回答。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还会举一反三呢,大家真棒,
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吧!五分钟
3.理清脉络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本课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三部分分别包括哪几个自然段呢,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划分的?其实文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线索,同学们看,线索句子变红,文中按顺序写了“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停了”。我们以后再划分课文的时候,也要学会抓住这样的关键词句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精读
雷雨前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雷雨前的景色——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雷雨前(1-3自然段)的部分,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圈画,雷雨前,文中写了哪些景物?(黑板出示三个段落)
2、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那谁能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景物变红。对应图片,做小卡贴。
3.雷雨前,作者首先写到了乌云的变化。贴一大片乌云。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出示图片 1.一片乌云
2.两片乌云同时询问,作者描写的是这样的乌云吗?为什么?
3.满天的乌云原来是满天的乌云,满天变红,作者说: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压”这个动词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大家看,老师现在是在...
(师做压桌子的动作),同学们压压自己的膝盖,压压自己的额头,再压一压自己的胸口(感受动作)。(师走到墙边,关灯,说同学们,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预设:1.害怕2.世界末日小结:是啊,乌云密布,又厚又低,压的人沉闷不安,都快要喘不上气了,谁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仅我们觉得难受,连树上的叶子都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贴叶子、蝉。这世界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在等待暴风雨的来临。课件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弹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师引导:可是雷雨前,世界就这样静止不动了吗?接下来,雷雨前的景色还有什么变化呢?预设:1.刮风了2.读出课文原本的句子弹出“忽然一阵大风....”贴大风。“忽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雷雨一大特点就是变化来的迅速,让人猝不及防。世间万物似乎被这狂风给惊醒了,连蜘蛛也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情绪变化)弹出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贴蜘蛛。师:刚才我们已经透过动作演示,想象情境的方法,感受到了“压”这个动词的精妙,这个句子中也有个词用得特别精妙,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引导生找出“垂”字。对比句子:同学们看,这样的两句话,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体会蜘蛛的害怕、着急。出示图片,(蜘蛛挂蛛网的图片)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垂下来?吊扇、窗帘绳。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这个“垂”字就说明了蜘蛛在下落的过程时,顶端是挂在蛛网上的,而爬却只能写出蜘蛛下落的动作。无法描绘出顶端固定,垂直下落的画面感。为什么蜘蛛这么慌张得要逃走?因为再不逃走,马上就要电闪雷鸣。弹出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刚才学词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叠词的运用可以体现出景物变化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透过朗读来读出这种变化呢?谁能试试?单独出示。教师边走边叫学生读。点评:还不够响、还不够亮。我听出来了,真的是越来越响,越来越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那种逐渐变化的感觉。出示整个第一部分内容,在作者的笔下,雷雨前也是瞬息万变。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雷雨前的变化。听(播放下雨的声音),雷雨终于来了。
四、小组合作
学习“雷雨中”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雷雨中的部分。小组分享。课件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用 3 个“哗”?该怎么读这 3 个“哗”?“哗、哗、哗”,刚才同学们也说过了,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师:雨下得又急又大,那雨有多大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师:同学们,在上课开始,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了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刚刚还是暴风骤雨,一会就变了了,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渐渐地,渐渐地”,从渐渐的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课文只用了两句话,就生动地展现了一幅雷雨的图景,不但写了看到的景物,还写到了听到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渐渐地,雨停了。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老师带你进入这雨后美丽的景色。(教师配乐范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一段中有很多字也用的非常精准,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回答,师相机指导。标红字体。学生齐读。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大自然中还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充沛的感情,正确流利地齐读这篇美文吧。(学生齐读课文)
五、写字指导
有一个生字宝宝已经等我们很久了,就等我们能不能学会它。出示“垂”。说说注意点。师范写后,带学生书空记笔顺。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师巡视,个别点评。
六、拓展
你们瞧,一场雷雨就这样汹涌而来,渐渐地来到,给我们一个清新的世界,我们的作者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来的快去的快的雷雨,还有什么雨?生:毛毛雨暴雨阵雨师:那这样的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精准的用词,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把你知道的雨和大家说一说呢?学生代表交流。
七、总结
同学们,我们应该向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观察生活,去走进大自然,把观察到的神奇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