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重点)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中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我们看到了生长在院子角落里、遭人嫌弃的一棵可怜的小桃树,文中作者也多次用这样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一棵小桃树》的学习,看看作者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小桃树的可怜的。
动手自学1
四人一组合作,跳读课文找出描写文中小桃树可怜的语句,在课本上勾画批注。(5分钟)
提示:赏析角度:描写角度(外形、颜色、神态、动作)
修辞角度(拟人、比喻)
用词角度(动词、叠词)
表现手法
展示分享1
找6名学生分别从以上4个角度对小桃树的可怜进行品析,根据学情将重点落在描写和修辞这两个角度,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在表现手法和用词这两个角度进行引导概括。
动手自学2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3自然段并思考这样一棵可怜的小桃树,在遭受风雨时又有怎样的表现呢?(2分钟后找两名同学总结概括。)
展示分享2
请同学们读完13段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小桃树。
从那句话读出,这是一棵 ------的小桃树。
拓展链接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他体弱多病、家境寒微,外表木讷、资质平常,没有得到什么宠爱,十九岁前从未走出过大山。自卑是他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
“文革”期间,贾平凹的家庭遭遇了毁灭性摧残,当教师的父亲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并关进牛棚,他也沦为“可教育子女”。家庭的不幸,让他过早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视频朗读者—作家贾平凹)
总结
动手自学3
学生细读课文的第7到8段,并结合所给的拓展链接,梳理作者的人生经历。想一想和小桃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钟)
展示分享3
找3名同学分别从生长环境、成长经历、面对生活中挫折的态度三个方面来说一说小桃树和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聚焦脾气一天比一天坏,心境垂垂暮老等句子)
思考:当作者看到风雨中的顽强生长的小桃树他的心境有没有发生变化?
全班齐读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zhuó)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教师总结:小桃树身上寄托着我的情思,联系我们之前所学的《爱莲说》和《陋室铭》,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作业布置
1、结合自己的生活,按以下句式写3组句子在作业本上。(共性)
我也曾和小桃树一样 ,
但是我也要像它一样 !
2、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在文章自选两处对小桃树进行品析。(共性)
3、运用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校园中你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