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LOREM
格言
你知道上面两条格言出自谁之口吗?
师说
韩愈
目录
contents
知人论世
01
课文诵读
02
段落研读
03
学以致用
04
PART
01
知人论世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韩愈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宋朝时期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
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01
唐代
宋代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02
创
作
背
景
门第观念古已有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达到顶峰,此后形成了以士族为核心的门阀制度。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子弟凭高贵门第就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写作此文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他一方面“收召后学”,另一方面借为文赠李蟠来倡导“师道”,对此风气予以抨击,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PART
02
课文诵读
读准字音:
传道(chuán) 句读(dòu ) 针砭(biān)
阿谀(yú)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巫(wū)医
读准节奏:
示例: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吾从/而师之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读懂文句:
① 重点字词意思检查;
② 重要文句翻译检查。
PART
03
段落研读
题目解读:什么是“说”?什么是“师说”?
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
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
偏重抒情,如《爱莲说》
01
02
03
说
解说……的道理
解说“从师”的道理
《师说》解题
研读课文第1段,思考:
①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 段落划分为几层?每层讲了什么?
01
①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②三层,第一层:开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二层:“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第三层:“吾师道也”——“师之所存也”。
第一层:老师的作用;第二层:从师的必要性;第三层:择师的标准。
01
02
研读课文第2段,思考:
①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详细解释。
02
①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②对比论证。
第一层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第二层对比:择师教子与自己“耻师焉”,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第三层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讽刺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03
研读课文第3段,思考:
①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③ 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①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举孔子为例,孔子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极高,这样的人还不断向人求教,以人为师,更具强大的说服力。
03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04
研读课文第4段,思考:
①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 韩愈为何写此文给李蟠?
04
①赞扬李蟠,说明本文的写作缘由。
②首先,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次,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最后,作者想要借此倡导从师问道的良好风气。
PART
04
学以致用
任务情境
《师说》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强调要重视传统的师道,尊重老师,学习儒家之道。文章除直接阐述外,还采用了对比、举例论证,逐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请同学们学以致用,把在《师说》中学到的论述的针对性、论证的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以《“师说”新论》为题,发表演讲。
列举身边同学们从师学习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对现象及问题作出分类,确定论述主要针对的现象 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概括根本特征 提出切实可行的从师学习的建议 列出拟采用的论证方法,并说明理由 列出拟采用的演讲稿结构及语调口吻
撰写演讲稿的辅助思考工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