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4: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诫 子 书
走近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孔明灯等。
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背景介绍
生字生词
夫(fú)
澹泊(dàn 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诫子书
重点词语
夫 / 君子 / 之 行 ,静 / 以 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操守、品德
修养身心
培养品德
俭朴的作风
宁静专一
分析文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重点词语
非/ 淡泊 /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看轻名利
没有办法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身心宁静

分析文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看轻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重点词语
夫/学 须 静也,才 / 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 志 /无以/成学。
学习
必须
专心致志
增长才干
增长才干
明确志向
学习上获得成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分析文义
翻译: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重点词语
淫慢 / 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分析文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重点词语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
时光
迅速逝去
意志
岁月
消失
于是,就
比喻人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悲伤
破房子
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分析文义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人老志衰,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的守在破房子里,又怎么来得及呢?
理解课文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哪两句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