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3: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走近作者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生字生词
读一读
字词解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观:欣赏。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咏:歌吟。
字词解释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萧瑟 (xiāo sè):草 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其,很。
至:极点。
哉:语气词。
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以:用(歌以咏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
字词解释
全文解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释: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释: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解释: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全文解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解释: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解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全文解释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释: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诗意理解
写作特点:
本诗借景抒情,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走近作者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标题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释: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释:柳絮落尽啦,布谷鸟儿不住地在啼
首句写景。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柳絮、叫着“不如归去”的布谷鸟,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全文解释
全文解释
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释: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全文解释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释: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作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本文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被贬的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和安慰。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作者简介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全文解释
解释: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全文解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解释: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水上行驶。
全文解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释: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全文解释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全文解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这一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本诗主题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 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走近作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之景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小的桥,缓缓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古旧之意。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凄苦之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悲伤到极点的人。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念家乡在外漂泊的人还远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以诗作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思乡
萧瑟
凄苦
恬静
写 景
抒 情
断肠
对比反衬 
总结
与明月有关的诗句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xi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ān)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