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09: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核心考点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森林资源
水、水能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的含义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
要点提示:
自然资源的两个要素:①存在于自然界;②对人类活动有价值。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特点 可循环、更新、再生利用 不能循环利用,用一点就少一点
举例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森林、水能、阳光等 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保护措施 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如废纸回收再利用 改进技术,提高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代替煤炭
2.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 与 。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易错警示
×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或者可循环使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利用不当,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如人们乱捕滥杀导致某些动物物种灭绝,水污染后也不能重复利用等。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数量大,种类齐全,是资源大国。
人均不足: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①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劣势:a.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比例结构不合理,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c.分布不均。
d.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途径
1.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2.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3.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4.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5.加强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提醒 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基本属性。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进行。
典例精讲
(2022·湖南娄底·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小桐观赏赛事期间,发现所有场馆、交通工具100%使用绿色电力,赛事举办全程践行“碳减排”理念,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大量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解】使用太阳能照明、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符合“碳减排”理念。①②正确;使用一次性餐具、大量使用办公纸张会加大资源消耗,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典例精讲
(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亚洲地区最大的天然气运输系统,让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输入中国,同时满足俄罗斯自身对天然气种类的多种需求。该系统对中国的意义中不包括( )
A.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 B.改善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详解】“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让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输入中国,同时满足俄罗斯自身对天然气种类的多种需求。该系统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改善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ABD是对中国的意义,不合题意。对俄罗斯的意义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不是对中国的意义,符合题意。故选C。
C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①总量丰富
③“人多地少”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
人口众多,14亿多,平均土地面积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3。
②类型齐全
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如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等。
草地、林地占比较多;
耕地占比较少;
难利用土地占比较大。
④耕地占比小
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
2.地区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耕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2.地区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
2.地区分布不均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林地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土地资源
2.地区分布不均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草地
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天山山脉
土地资源
2.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汇总)
湿润区
平原、丘陵
半湿润区
平原、高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湿润区
山地、丘陵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土地资源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落实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_____________,保护天然草场;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__________,治理沙化、盐碱化。
(1)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2)基本国策: 。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人工草场
防护林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 类型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耕地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人均耕地少,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 制定并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林地 林地面积减少 乱砍滥伐,利用不合理,只采伐不栽培 切实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 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管理不善 改变“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模式,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场,培育和推广优良畜种,普及科学养畜方法,走集约化的牧业之路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典例精讲
1.(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由于地表形态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方式不同。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旱地
B.①—林地②—旱地③—水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林地④—草地
【详解】根据图例判断可知,①为水田,②为旱地,③为林地,④为草地,故选C。
C
典例精讲
2.(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此漫画反映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A.乱砍滥伐
B.过度放牧
C.土地污染
D.城市建设乱占耕地
【详解】从漫画看出,由于人口的增长,不断有高楼大厦等占用耕地,致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出现了“田里长高楼”的现象,因此我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土地污染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D
水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1.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平原水资源较少,
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南丰北缺
1.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2.时间分布不均: ______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在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有些河流甚至干涸断流,干旱缺水现象严重。
长江流量图
夏秋
我国降水年际变化也 ,导致河流在不同年份的流量差异也很大
比较大
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所以南方不缺水。( )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许多淡水都白白流入海洋,充分利用的较少,同时因为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南方一些城市出现水污染,所以南方也存在缺水问题。
易错警示
×
水资源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1)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兴建_________等蓄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修建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如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工程。
水库
跨流域调水
水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水质较好、水量中等、工程量最大
水质最好、工程难度最大
水质最差、水量最大、工程量最小
目的:缓解西北、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状况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______,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
(2)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也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利
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短缺
水资源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3.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农业: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工业: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生活: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
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典例精讲
1.(2023·山东济宁·模拟预测)图是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占优势的是土地面积、耕地
B.乙地区占优势的是水资源总量、人口
C.乙地区以旱地为主
D.乙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详解】读图分析,甲地区占优势的是水资源和人口,可知是南方地区,AB错误,乙是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C正确;乙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
C
典例精讲
2.(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下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为我国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的流量年变化曲线,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B.该河流位于东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C.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D.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B
【详解】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图中河流自4-9月份为汛期,汛期长,同时河流的年径流量大,可以判定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水库具有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的功能,①曲线河流的径流量平衡,说明是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B叙述正确,排除ACD,选B。
典例精讲
重难点突破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 类型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耕地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人均耕地少,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 制定并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林地 林地面积减少 乱砍滥伐,利用不合理,只采伐不栽培 切实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 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管理不善 改变“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模式,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场,培育和推广优良畜种,普及科学养畜方法,走集约化的牧业之路
我国水资源与降水的关系
(1)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2)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1.空间分布不均

2.时间分配不均

3.水污染
4.水资源浪费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
开源
节流
兴建水库
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

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我国水资源问题及措施
典例精讲
(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中,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湿润、半湿润区
C.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南丰北缺
D.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库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中,草地所占比重最大,A错误;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B错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上具有南丰北缺的特点,C正确;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D错误。故选C。
C
典例精讲
(2023·江苏常州·模拟预测)读图,其中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 D.季节和地区分布较合理
【详解】 读图可得,图1所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地区分布不合理;图2所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季节分布不合理。ABC正确,D错误。故选D。
D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2.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B.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C.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D
C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3.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②水资源③汽油④水电⑤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D
素养达标
4.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
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节约意识
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C
D
素养达标
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7.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C
B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2021年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据材料和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8.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土地利用率低 B.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D.耕地污染
B
素养达标
9.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②开林种田,缓解耕地不足
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
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⑤多使用农药、化肥,保障农业产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素养达标
北京市和湖北省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影响,水资源利用状况差异大。下图示意2020年两地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湖北相比,北京市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B.年降水量较少
C.背靠群山面向海洋 D.属政治文化中心
11.与北京相比,湖北省人均用水量大的
主要原因是( )
A.广场绿地用水多 B.水田面积大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水污染严重
B
B
素养达标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着京杭运河向北输水,它使运河文明在流淌中得到延伸和发展。2022年4月,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和水库调控等共同作用下,京杭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下左图示意京杭运河,右图为京杭运河穿过某河流河床底部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素养达标
12.图示京杭运河输水隧道从某条河流河床底部穿过,该河流是( )
A.海河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13.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A
素养达标
14.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素养达标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1)。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丘陵 ②黄土高原 ③水土流失
素养达标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
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
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
素养达标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5月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应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人口分布图
(1)“南水北调”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上分布不均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资源缺乏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地区。
空间
北方
素养达标
材料三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调水线路中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相比较,_______线施工难度最大,南水北调主要是将_________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西线
长江
素养达标
(4)联系我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由东线和中线分别调往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资源,受污染较小的是________线调来的水。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②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