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生物 七下2.2_《消化与吸收》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生物 七下2.2_《消化与吸收》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53:31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2022 SHENG WU KE JIAN
DESIGN BY KEJIANYANJIUSUO
DESIGN BY KEJIANYANJIUSUO
2022 SHENG WU KE JIAN
2022 SHENG WU KE JIAN
DESIGN BY KEJIANYANJIUSUO
2022 SHENG WU KE JIAN
DESIGN BY KEJIANYANJIUSUO
Learning target
学习目标
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
设计并实施实验,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认同消化系统的功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情境导入
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顺着一条细长的通道滑进了一个大的房间,这个房间在不停的摇晃,还下了一阵“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细胞膜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
大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无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观察29页图4-22,参考课本26、29页文字,找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总结以下表格。
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流入的部位
TIPS
消化道外面
的大消化腺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消化道壁内
的小消化腺
胃腺
肠腺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流入的部位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唾液
胃液
胆汁
肠液
胰液
唾液淀粉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不含消化酶
胃蛋白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课本28页小资料)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特性:专一性、多样性
消化酶作用示意图
自制教具
消化系统的组成

3、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1、消化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消化系统的组成
3、酶
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没有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
取一块馒头慢慢咀嚼会有甜味
现象
馒头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解释
分解

变蓝

不变蓝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2、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无咀嚼、舌搅拌、唾液
牙齿咀嚼、无搅拌、唾液
牙齿咀嚼、舌搅拌、无唾液
3、制定计划
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
对照组:
实验组:
1)实验中用__________来模拟牙齿咀嚼;用 __________模拟舌的搅拌。
2)实验中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切碎馒头块
玻璃棒搅拌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保证酶的活性。
用凉开水漱口,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想自己最想吃的食物,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制定计划
3)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原因: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实施计划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步骤 操作 对照组 实验组 唾液组 舌头组 牙齿组
第一步 加入:馒头块或馒头屑
第二步 加入:唾液或清水
第三步 处理:搅拌或不搅拌
第四步 保温5-10分钟 保温 第五步 加碘液(2滴) 滴碘液 第六步 实验结果预测
第七步 真实结果记录
馒头屑
唾液
搅拌
不变蓝
清水
不搅拌
馒头块
馒头屑
搅拌
变蓝
馒头屑
唾液
唾液
搅拌
变蓝
变蓝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屑
唾液
搅拌
馒头屑
清水
搅拌
馒头屑
唾液
不搅拌
馒头块
唾液
搅拌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实验组
结论: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6、表达交流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只改变了馒头块的大小和形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改变了淀粉的成分。
教材中为何只用了3支试管?
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作用和区别?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屑
唾液
搅拌
对照组
馒头屑
清水
搅拌
实验组
馒头块
唾液
不搅拌
实验组
6、表达交流
为什么有的同学的实验中,对照组也变蓝?
淀粉未被全部分解为麦芽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麦芽糖(有甜味)

变蓝?
馒头块太大
唾液太少
碘液太多

1、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2、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
食物的消化
配合牙齿咀嚼
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将食物切断、磨碎
牙齿
舌头
唾液流入口腔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物理性消化
(大小、形状改变)
化学性消化
(成分改变)
淀 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第一站 :口腔
食物的消化

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通过食道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食物的消化

第二站:咽、食道
咽和食道无消化功能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暂时贮存食物。胃壁中有消化腺——胃腺,胃腺分泌消化液——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和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
食物的消化

第三站:胃
胃蛋白酶

多肽
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腺
食物的消化

第四站:小肠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不含消化酶。
食物的消化

第四站:小肠
肝 脏
胰 腺
胆 囊
十二指肠
小 肠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没有影响?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影响。
2支试管加入等量清水和花生油,1号试管加入胆汁,2号试管加入等量清水,摇匀后观察实验现象。
食物的消化

第四站:小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课本30页小资料)
食物的消化

第四站:小肠
乳化作用
食物的消化

第四站:小肠
淀 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氨基酸
脂肪
胆汁
小肠
脂肪微粒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甘油+脂肪酸
人体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食物的消化

第五站:大肠、肛门
大肠和肛门无消化功能
知识点总结
1、食物的消化过程
2、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营养物质 开始消化部位 主要消化部位 所需消化液 最终产物
淀粉 口腔 小肠 唾液、肠液、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小肠 胃液、肠液、胰液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X —— 淀粉;Y ——脂肪。
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X
Y
蛋白质
B
A
C
D
E
(口腔)
(大肠)
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
50
100
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初始消化部位:口腔
脂肪初始消化部位:小肠
蛋白质初始消化部位:胃
X
Y
蛋白质
B
A
C
D
E
(口腔)
(大肠)
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
50
100
3、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
D为小肠,含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X
Y
蛋白质
B
A
C
D
E
(口腔)
(大肠)
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
50
100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还是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1.小肠很长,5-6米;
2.有皱襞、绒毛(内表面积大);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大肠长1.5米;
2.只有皱襞,没有绒毛。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
被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葡萄糖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释放(提供)能量。
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起来。
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粪便中往往含有病菌、虫卵和其他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排出后不加以处理就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传播疾病。
营养物质的吸收

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
高温堆肥
沼气发酵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有哪些?
消化道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有哪些?
消化道中既具有消化作用又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有哪些?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供能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肠小肠适于消化物质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薄。
口腔、胃、小肠
胃、小肠、大肠
胃、小肠
糖类>脂肪>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系统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
消化腺
淀粉遇碘变蓝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情境再现
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顺着一条细长的通道滑进了一个大的房间,这个房间在不停的摇晃,还下了一阵“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
请看右图中一家三口的对话。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细嚼慢咽能充分咀嚼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充分发挥口腔的消化作用,减轻肠胃的负担。
链接生活
这孩子!吃饭应该细嚼慢咽。
这么快就吃完了?
太好吃了!没怎么嚼就下去了。
1. 下列有关人的消化系统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D.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多种酶
B. 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C. 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




2.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D. ④是胰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质
B. ②是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③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葡萄糖
3. 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D. 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a
b
c
X





4.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葡萄糖
D.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B. ②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
C.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5.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
6.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_______在②胃中开始被初步消化,在[ ]_____中被最终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它分泌的_____暂时储存在_____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促进_____的乳化。
消化道
蛋白质

小肠

肝脏
胆汁
胆囊
脂肪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7. 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多种消化液,且内表面积大,这说明小肠是_____和_____的主要场所。
消化
吸收


②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共2个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本章内容的重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内容较多,分为2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探究实验,第2课时主要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初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但对这一过程具体是如何发生、在哪发生并不了解。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探究人体的奥秘。有初步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但思维的全面性、逻辑性不强。通过自主阅读、观看视频、教师演示,能主动思考、表达与交流,进而更好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三、教学目标
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设计并实施实验,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认同消化系统的功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五、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及器具(馒头块、清水、碘液、水浴加热装置或温水代替、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花生油、清水、猪胆汁、滴管)、自制教具、课件、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 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故事导入:《西瓜子历险记》这粒西瓜子现在回想起它在人体内的旅行还心有余悸,你知道他遇到的轧钢机似的怪物、房间、酸雨、迷宫、臭的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展示学习目标。 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复习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6类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的呢? 展示gif动画。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大分子却被挡在外面,这些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像这样,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成为消化。自学任务:观察29页图4-22,并参考课本26、29页文字,找出消化系统的组成,总结以下表格。教师巡视、引导、点拨,板书。观察图上5个消化腺和消化道的位置关系,你能否发现哪些消化腺属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哪些属于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最大的消化腺是哪一个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多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什么是酶?组织学生阅读28页小资料。展示大分子物质结构模型,用剪刀破坏中间的连接键,模拟酶的作用。 回忆6类营养物质的分子大小。观察动态图片,积极思考直接进入细胞的物质特点。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完成表格。分享自学任务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片,分析消化腺和消化道的位置关系。阅读教材补充资料。观看教师演示,理解酶的作用相当于剪刀。 通过复习、观察物质进入细胞特点,理解大分子物质需要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胞。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识图、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生活中,我们吃馒头时会发现:刚入口时,馒头并不甜,咀嚼一段时间后就变甜了,这是为什么呢?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淀粉和麦芽糖出了有无甜味还有什么区别?在口腔中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馒头变甜是否和这些因素都有关系呢?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来展开实验探究。此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我们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条件呢?对照组:未对变量进行处理,最接近自然条件的一组。实验组:人为改变实验变量的一组。如何模拟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唾液如何收集?为何试管要放在37摄氏度的温水中?按照实验计划展开实验探究,教师巡视,给予实验指导。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颜色变化分别是怎样的?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积极思考,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提示得知,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猜测,可能是在口腔中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可以用碘液来验证。回顾探究实验的步骤并展开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三、制定计划对照组: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实验组:①无咀嚼、舌搅拌、唾液②牙齿咀嚼、无搅拌、唾液③牙齿咀嚼、舌搅拌、无唾液思考并讨论问题,完善实验计划。四、实施计划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对照组:不变蓝,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实验组:变蓝,淀粉未被(完全)分解,淀粉遇碘变蓝。六、表达与交流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展开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三、食物的消化过程 提出问题:①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消化?②消化过程有哪些结构或消化液的参与?③它们最终分别被消化成了什么?播放视频: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第一站——口腔牙齿、舌的咀嚼和搅拌改变了食物的大小和形状,属于物理性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参与下,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食物的成分改变,有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性消化。在口腔中只有一小部分淀粉被分解,大部分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些物质通过吞咽,经过咽进入食道,食物在食道有没有被消化分解呢?食物下行到第三站——胃,在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胃的收缩和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属于物理性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属于哪种消化类型?接着,随着胃的蠕动,食糜继续下行到小肠,食物在小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肠液外,小肠中还有没有其他消化液?组织学生观察肝胆胰和十二指肠位置图。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有没有影响呢?我们生活中常听说脂肪肝,是不是肝脏功能不好,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呢?结合学过的探究实验,展开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展示实验结果。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淀粉、脂肪、蛋白质在小肠中各种消化液和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过程。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在哪里?为什么?小肠通过蠕动,将剩余物推入大肠,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观看视频,初步认识食物在人体的变化。组织语言,表达。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舌配合牙齿咀嚼、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经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思考得出: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功能。胃壁中有消化腺——胃腺,胃腺分泌消化液——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和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思考问题,并回答: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将淀粉、蛋白质、脂肪彻底分解。 观察图片,总结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不含消化酶。胰液和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回顾探究实验的设计,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观察实验结果。淀粉和麦芽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和多肽最终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含有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大肠和肛门无消化功能。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思维。内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还是大肠中被吸收的呢?教师补充讲解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到哪了呢?最终到哪里发挥作用?补充介绍小资料: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起来。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粪便中往往含有病菌、虫卵和其他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排出后不加以处理就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传播疾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呢 结合课本上的“资料分析”,分析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小肠比大肠长,内部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表面积比大肠大,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薄,所以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被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葡萄糖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释放(提供)能量。高温堆粪、沼气发酵 通过解读“资料分析”,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情景再现:《西瓜子历险记》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你现在知道这里西瓜子在人体中遇到的结构或物质是什么了吗? 学生分享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系统总结,盘点收获。
达标检测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1页“技能训练”。学以致用:生活中妈妈常说:“吃饭应该细嚼慢咽”有道理吗?为什么?出示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自主完成“技能训练”,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完成习题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识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及教辅同步练习。
2.结合课本30页“资料分析” 中的图文资料,利用A4纸制作小肠结构模型。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