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024学年教科院学校初二年级 10月份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24分)
1.如图,四个图标分别是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是轴对称图
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2的平方根是±2 B.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 5和 12,则第三边长是 13
C.近似数 7.3万精确到十分位 D.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0
3.如图,∠BAC= 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 ( )
A. 20° B. 40° C. 50° D. 60°
4.如图,数轴上A,B,C,D,E五个点分别表示数 1,2,3,4,5,则表示数 10的点应在 ( )
A.线段AB上 B.线段BC上 C.线段CD上 D.线段DE上
5.在元旦联欢会上,3名小朋友分别站在△ABC三个顶点的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
个木凳,谁先做到凳子上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时在△ABC的 ( )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上高的交点
6.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
A. B. C. D.
初二数学 第 1页 共 5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7.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AC,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AD为支柱 (即底边BC的中
线),两根支撑架DE⊥AB,DF⊥AC,则DE+DF等于 ( )
A. 10m B. 5m C. 2.5m D. 9.5m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2题图
8.如图,在△ABC中,∠ACB= 90°,∠CAB= 6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有 (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每题 2分,共 20分)
9.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12,5,则斜边长是 .
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11. 64的立方根是 .
12.如图,桌球的桌面上有M,N两个球,若要将M球射向桌面的一边,反弹一次后击中N球,则A,B,C,D,4个
点中,可以反弹击中N球的是 点.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 90°,AD= 3,BD平分∠ABC,且BD⊥CD,点P为BC边中点,DP= 4,则
△BCD的面积为 .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14.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 0.000077cm,请将数据 0.000077精确到 0.00001并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15.如图,图中的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的边长为 37,另外四个正方形中
的数字 8,x,10,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 x与 y的数量关系是 .
初二数学 第 2页 共 5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16.葛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获得更多的雨露和阳光,其茎蔓常绕着附近的树干沿最短路线盘旋而上,如果
把树干看成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是 24cm,当一段葛藤绕树干盘旋 1圈升高 18cm时,这段葛藤的长是
cm.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7.如图,在△ABC中,∠ACB= 90°,AC= 6,AB= 10,点O是AB边的中点,点 P是射线AC上的一个动点,
BQ∥CA交PO的延长线于点Q,OM⊥PQ交BC边于点M.当CP= 1时,BM的长为 .
18.如图,Rt△ABC中,∠ACB= 90°,AC=BC= 4,D为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BD,过点C作CH⊥BD于H,
连接AH,则AH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 56分)
19.求下列各式中 x的值:
(1)9(x- 1)2= 25; (2) 1 33 (x+ 2) - 9= 0.
20.已知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它们分别是 a+ 3和 2a- 6,b的立方根是-2,求 a- b的算术平方根.
21.如图,在△ABC中,AB=AC,∠BAC= 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BD=BE,CD的垂直平分线MF交
AC于F,交BC于M.
(1)求∠ADE的度数;
初二数学 第 3页 共 5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22.如图,已知△ABC,∠B= 90°,AB(1)用直尺和圆规作点D的位置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请用 2B铅笔作图)
(2)连接BD,若∠A= 48°,则∠DBC的度数为 .
23.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
(1)求证:BE=DE;
(2)若∠A= 75°,∠C= 37°,求∠BDE的度数.
24.勾股定理神奇而美妙,它的证法多种多样,在学习了教材中介绍的拼图证法以后,小华突发灵感,给出了如图拼
图: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角三角板DEF,顶点F在BC边上,顶点C、D重合,连接AE、EB.设AB、
DE交于点G.∠ACB=∠DFE= 90°,BC=EF= a,AC=DF= b(a> b),AB=DE= c.请你回答以下问
题:
(1)填空:∠AGE= °,S四边形ADBE= c
2.
(2)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四边形ACBE的面积,并以此为基础证明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 第 4页 共 5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25.如图 1,四根长度一定的木条,其中AB= 6cm,CD= 15cm,将这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
形ABCD(在A、B、C、D四点处是可以活动的).现固定AB边不动,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的形状改变,在转
动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殊位置.
位置一: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点C在线段AD上 (如图 2);
位置二: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C= 90°.
(1)在图 2中,若设BC的长为 x,请用 x的代数式表示AD的长;
(2)在图 3中画出位置二的准确图形;(各木条长度需符合题目要求)
(3)利用图 2、图 3求图 1的四边形ABCD中,BC、AD边的长.
26.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5、 10、 1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
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 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
图法.
(1)△ABC的面积为: .
(2)若△DEF三边的长分别为 5、 8、 17,请在图 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利用构图法求出
它的面积为 .
(3)如图 3,△ABC中,AG⊥ 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 AB、AC为直角边,向 △ABC外作等腰
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如图 4,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 7个部分,其中正方形 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 13m2、
25m2、36m2,则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是 m2.
初二数学 第 5页 共 5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2023- 2024学年教科院学校初二年级 10月份月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24分)
1.如图,四个图标分别是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是轴对称图
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看起来像轴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2的平方根是±2 B.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 5和 12,则第三边长是 13
C.近似数 7.3万精确到十分位 D.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0
【答案】D
【解答】解:A、 (-2)2的平方根是±2,故A不符合题意;
B、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 5和 12,第三边长是 13或 119,故B不符合题意;
C、近似数 7.3万精确到千位,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0,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BAC= 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 ( )
A. 20° B. 40° C. 50° D. 60°
【答案】B
【解答】解:∵∠BAC= 110°,
∴∠B+∠C= 70°,
又MP,NQ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
∴∠BAP=∠B,∠QAC=∠C,
∴∠BAP+∠CAQ= 70°,
∴∠PAQ=∠BAC-∠BAP-∠CAQ= 110° -70° = 40°
故选:B.
4.如图,数轴上A,B,C,D,E五个点分别表示数 1,2,3,4,5,则表示数 10的点应在 ( )
初一数学 第 1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A.线段AB上 B.线段BC上 C.线段CD上 D.线段DE上
【答案】C
【解答】解:∵ 3< 10< 4,而数轴上A,B,C,D,E五个点分别表示数 1,2,3,4,5,
∴表示数 10的点应在线段CD上,
故选:C.
5.在元旦联欢会上,3名小朋友分别站在△ABC三个顶点的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
个木凳,谁先做到凳子上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时在△ABC的 ( )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上高的交点
【答案】C
【解答】解:∵△A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ABC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时在△ABC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故选:C.
6.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大正方形的面积为:c2;
1
也可看作是 4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则其面积为:2 ab× 4+ (b- a)
2= a2+ b2,
∴ a2+ b2= c2,故A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B、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 b)2;
1
也可看作是 4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则其面积为:2 ab× 4+ c
2= 2ab+ c2,
∴ (a+ b)2= 2ab+ c2,
∴ a2+ b2= c2,故B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C 1、梯形的面积为:2 (a+ b) (a+ b) =
1
2 (a
2+ b2) + ab;
1 1 1
也可看作是 2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则其面积为:2 ab× 2+ c
2
2 = ab+ 2 c
2,
∴ ab+ 1 c2= 1 22 2 (a + b
2) + ab,
∴ a2+ b2= c2,故C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D、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 b)2;
也可看作是 2个矩形和 2个小正方形组成,则其面积为:a2+ b2+ 2ab,
∴ (a+ b)2= a2+ b2+ 2ab,
∴D选项不能证明勾股定理.
故选:D.
7.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AC,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AD为支柱 (即底边BC的中
线),两根支撑架DE⊥AB,DF⊥AC,则DE+DF等于 ( )
初一数学 第 2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A. 10m B. 5m C. 2.5m D. 9.5m
【答案】B
【解答】解:∵AB=AC,∠BAC= 120°,
∴∠B=∠C= 30°,
∵DE⊥AB,DF⊥AC,垂足为E,F,
∴DE= 12 BD,DF=
1
2 DC,
∴DE+DF= 12 BD+
1 1 1
2 DC= 2 (BD+DC) = 2 BC.
∴DE+DF= 1 BC= 12 2 × 10= 5m.
故选:B.
8.如图,在△ABC中,∠ACB= 90°,∠CAB= 6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有 ( )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解答】解:如图,以AB为腰,B为顶角的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BAP1,△BAP2,△BAP3,
以AB为腰,A为顶角的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ABP3,△ABP4,△ABP5,
以AB为底边,P为顶角的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P6AB,
其中△ABP3是等边三角形,
∴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有 6个,
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 2分,共 20分)
9.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12,5,则斜边长是 .
初一数学 第 3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斜边长为 122+ 52= 13,
故答案为 13,
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36°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7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180° -72° -72° = 36°,
故答案为:36°.
11. 的立方根是 2 .
【答案】±4,2.
【解答】解:∵ 64= 8,
∵ 2的立方等于 8,
∴ 64的立方根为 2.
故答案为:2.
12.如图,桌球的桌面上有M,N两个球,若要将M球射向桌面的一边,反弹一次后击中N球,则A,B,C,D,4个
点中,可以反弹击中N球的是 点D 点.
【答案】点D.
【解答】解:
可以瞄准点D击球.
故答案为:点D.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 90°,AD= 3,BD平分∠ABC,且BD⊥CD,点P为BC边中点,DP= 4,则
△BCD的面积为 12 .
【答案】12.
【解答】解:如图,过D作DE⊥BC于E,
∵∠A= 90°,
∴DA⊥BA,
∵BD平分∠ABC,
∴DE=DA= 3,
初一数学 第 4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BD⊥CD,
∴∠BDC= 90°,
∵点P为BC边中点,DP= 4,
∴BC= 2DP= 8,
∴S = 1△BCD 2 BC DE=
1
2 × 8× 3= 12,
故答案为:12.
14.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 0.000077cm,请将数据 0.000077精确到 0.00001并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8× 10 -5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0.000077≈ 0.00008= 8× 10-5.
故答案为:8× 10-5.
15.如图,图中的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的边长为 ,另外四个正
方形中的数字 8,x,10,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 x与 y的数量关系是 x+ y= 19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正方形A的边长为 37,
∴SA= 37,
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 x+ 10+ (8+ y) =SA= 37,
∴ x+ y= 37- 18= 19,即 x+ y= 19.
故答案为 x+ y= 19.
16.葛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获得更多的雨露和阳光,其茎蔓常绕着附近的树干沿最短路线盘旋而上,如果
把树干看成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是 24cm,当一段葛藤绕树干盘旋 1圈升高 18cm时,这段葛藤的长是
30 cm.
【答案】30.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展开图中AB= 24cm,BC= 18cm,
则在Rt△ABC中,AC= AB2+BC2= 242+ 182= 30(cm).
初一数学 第 5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这段葛藤的长是 30cm.
故答案为 30.
17.如图,在△ABC中,∠ACB= 90°,AC= 6,AB= 10,点O是AB边的中点,点 P是射线AC上的一个动点,
BQ∥CA交PO的延长线于点Q,OM⊥PQ交BC边于点M.当CP= 1时,BM的长为 2.5或 1 .
【答案】2.5或 1.
【解答】解:如图,设BM= x,
在Rt△ABC中,AB= 10,AC= 6,
∴BC= AB2-AC2= 102- 62= 8,
∵QB∥AP,
∴∠A=∠OBQ,
∵O是AB的中点,
∴OA=OB,
在△OAP和△OBQ中,
∠A=∠OBQ OA=OB ,∠AOP=∠BOQ
∴△OAP≌△OBQ(ASA),
∴PA=BQ= 6- 1= 5,OQ=OP,
∵OM⊥PQ,
∴MQ=MP,
∴ 52+ x2= 12+ (8- x)2,
解得 x= 2.5.
当点P在AC的延长线上时,同法可得 72+ x2= 12+ (8- x)2,
解得 x= 1,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M的值为 2.5或 1.
故答案为:2.5或 1.
初一数学 第 6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18.如图,Rt△ABC中,∠ACB= 90°,AC=BC= 4,D为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BD,过点C作CH⊥BD于H,
连接AH,则AH的最小值为 2 5- 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如图,取BC中点G,连接HG,AG,
∵CH⊥DB,点G是BC中点
∴HG=CG=BG= 12 BC= 2,
在Rt△ACG中,AG= AC2+CG2= 2 5
在△AHG中,AH≥AG-HG,
即当点H在线段AG上时,AH最小值为 2 5- 2,
故答案为:2 5- 2
三、解答题:(共 56分)
19.求下列各式中 x的值:
(1)9(x- 1)2= 25;
(2) 13 (x+ 2)
3- 9= 0.
【答案】(1)x= 83 或 x=-
2
3 ;
(2)x= 1.
【解答】解:(1)9(x- 1)2= 25,
(x- 1)2= 259 ,
x- 1=± 53 ,
x- 1= 5 53 或 x- 1=- 3 ,
x= 8 x=- 23 或 3 ;
(2) 13 (x+ 2)
3- 9= 0,
1 (x+ 2)33 = 9,
(x+ 2)3= 27,
x+ 2= 3,
x= 1.
20.已知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它们分别是 a+ 3和 2a- 6,b的立方根是-2,求-b- a的算术平方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a+ 3+ 2a- 6= 0,
初一数学 第 7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 a= 1,
又∵ b=-8,
∴ a- b= 9,
∴算术平方根为 3.
21.如图,在△ABC中,AB=AC,∠BAC= 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BD=BE,CD的垂直平分线MF交
AC于F,交BC于M.
(1)求∠ADE的度数;
【答案】(1)15°;
【解答】(1)解:在△ABC中,
∵AB=AC,∠BAC= 120°,
∴∠B=∠C= 30°.
又∵BD=BE,
∴∠BDE=∠BED= 12 × (180° -∠B) = 75°.
在△ABC中,
∵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ADB= 90°,
∴∠ADE=∠ADB-∠BDE= 90° -75° = 15°;
22.如图,已知△ABC,∠B= 90°,AB(1)用直尺和圆规作点D的位置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请用 2B铅笔作图)
(2)连接BD,若∠A= 48°,则∠DBC的度数为 42° .
【答案】(1)见解答;(2)∠CBD= 42°.
【解答】解:(1)如图,点D为所求作的点.
(2) ∵由 (1)作法可知AD=BD,
∴∠DBA=∠A= 48°,
又∵∠B= 90°,
∴∠ABD+∠DBC= 90°,
初一数学 第 8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CBD= 90° -∠DBA,
即∠CBD= 90° -48° = 42°.
故答案为:42°.
23.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
(1)求证:BE=DE;
(2)若∠A= 75°,∠C= 37°,求∠BDE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
(2)34°.
【解答】(1)证明:∵BD平分∠ABC,
∴∠CBD=∠EBD= 12 ∠ABC,
∵DE∥BC,
∴∠CBD=∠EDB,
∴∠EBD=∠EDB,
∴BE=DE;
(2)解:在△ABC中,∠A= 75°,∠C= 37°
∴∠ABC= 180° -∠A-∠C= 180° -75° -37° = 68°,
∵BD平分∠ABC,
∴∠CBD=∠EBD= 12 ∠ABC= 34°,
∵DE∥BC,
∴∠BDE=∠CBD= 34°.
24.勾股定理神奇而美妙,它的证法多种多样,在学习了教材中介绍的拼图证法以后,小华突发灵感,给出了如图拼
图: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角三角板DEF,顶点F在BC边上,顶点C、D重合,连接AE、EB.设AB、
DE交于点G.∠ACB=∠DFE= 90°,BC=EF= a,AC=DF= b(a> b),AB=DE= c.请你回答以下问
题:
(1) 1填空:∠AGE= 90 °,S四边形ADBE= c
2
2 .
(2)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四边形ACBE的面积,并以此为基础证明勾股定理.
【答案】(1)90 1,2 ;
(2)见解析.
初一数学 第 9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解答】解:(1) ∵△ABC≌△DEF,
∴∠EDF=∠CAB,
∵∠EDF+∠CAE= 90°,
∴∠ACE+∠CAB= 90°,
∴∠AGC= 90°,
∴∠AGE= 180° -∠AGC= 90°;
∴DE⊥AB,
∴S 1 1 1 1 1 2四边形ADBE=S△ACB+S△ABE= 2 AB DG+ 2 AB EG= 2 AB (DG+EG) = 2 AB DE= 2 c ,
故答案为:90 1,2 ;
(2) ∵四边形ACBE = S + S = 1 AB DG+ 1 AB EG= 1的面积 △ACB △ABE 2 2 2 AB (DG+ EG) =
1
2 AB DE=
1
2 c
2,
四边形ACBE的面积= S四边形ACFE+ S
1 1 1
△EFB= 2 × (AC+ EF) CF+ 2 BF EF= 2 (b+ a)b+
1
2 (a- b) a=
1
2 b
2+ 1 ab+ 1 a22 2 -
1
2 ab=
1
2 a
2+ 12 b
2,
∴ 1 2 1 2 1 22 c = 2 a + 2 b ,
即 a2+ b2= c2.
25.如图 1,四根长度一定的木条,其中AB= 6cm,CD= 15cm,将这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
形ABCD(在A、B、C、D四点处是可以活动的).现固定AB边不动,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的形状改变,在转
动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殊位置.
位置一: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点C在线段AD上 (如图 2);
位置二: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C= 90°.
(1)在图 2中,若设BC的长为 x,请用 x的代数式表示AD的长;
(2)在图 3中画出位置二的准确图形;(各木条长度需符合题目要求)
(3)利用图 2、图 3求图 1的四边形ABCD中,BC、AD边的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 ∵在四边形ABCD的转动过程中,BC、AD边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BC= x,
∴在图 2中,AC=BC-AB= x- 6,AD=AC+CD= x+ 9.
(2) ∴位置二的图见图 3.
(3) ∵在四边形ABCD转动的过程中,BC、AD边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在图 3中,BC= x,AC=AB+BC= 6+ x,AD= x+ 9,
∵图 3中,△ACD为直角三角形,∠C= 90°,
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
∴ (6+ x)2+ 152= (x+ 9)2
整理,得 6x= 180,
初一数学 第 10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解得 x= 30
即BC= 30,
∴AD= 39.
26.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5、 10、 1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
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 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
图法.
(1)△ABC的面积为: 3.5 .
(2)若△DEF三边的长分别为 5、 8、 17,请在图 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利用构图法求出
它的面积为 3 .
(3)如图 3,△ABC中,AG⊥ 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 AB、AC为直角边,向 △ABC外作等腰
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如图 4,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 7个部分,其中正方形 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 13m2、
25m2、36m2,则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是 110 m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ABC的面积= 3× 3- 12 × 2× 1-
1 1
2 × 3× 1- 2 × 2× 3,
= 9- 1- 1.5- 3,
= 9- 5.5,
= 3.5;
(2)△DEF如图 2所示;
= 2× 4- 1 × 1× 2- 1面积 2 2 × 2× 2-
1
2 × 1× 4,
= 8- 1- 2- 2,
= 8- 5,
= 3;
初一数学 第 11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
(3)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E,∠BAE= 90°,
∴∠PAE+∠BAG= 180° -90° = 90°,
又∵∠AEP+∠PAE= 90°,
∴∠BAG=∠AEP,
在△ABG和△EAP中,
∠BAG=∠AEP ∠AGB=∠EPA= 90°,AB=AE
∴△ABG≌△EAP(AAS),
同理可证,△ACG≌△FAQ,
∴EP=AG=FQ;
(4)如图 4,过R作RH⊥PQ于H,设RH= h,
在Rt△PRH中,PH= PR2-RH 2= 25- h2,
在Rt△RQH中,QH= PR2-RH 2= 13- h2,
∴PQ= 25- h2+ 13- h2= 6,
25- h2= 6- 13- h2,
两边平方得,25- h2= 36- 12 13- h2+ 13- h2,
整理得, 13- h2= 2,
两边平方得,13- h2= 4,
解得 h= 3,
∴S = 1△PQR 2 × 6× 3= 9,
∴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 25+ 13+ 36+ 4× 9= 74+ 36= 110m2.
故答案为:(1)3.5;(2)3;(4)110.
初一数学 第 12页 共 12页
{#{QQABaYIUogAIQBJAAAgCAwUCCAKQkBEACKoGBBAMoAAAQ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