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3
一、选择题
1.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2.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3.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同学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4.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
D.植物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5.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应激性 B.繁殖 C.新陈代谢 D.生长
6.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
B.软体动物都具有石灰质的外壳
C.河虾的步行足位于头胸部
D.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
7.下列蔬菜中,我们食用部分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
A.萝卜 B.白菜
C.莲藕 D.辣椒
8.下列能提取青霉素的是( )。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是一种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D.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0.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差异性的是( )
A.黄种人和白种人鼻梁有高低
B.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C.汗血宝马毛色有淡金色、银白色等
D.水蜜桃有的甜,有的不甜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由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B.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C.植物体一定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D.草履虫利用纤毛游动,所以纤毛是其运动器官
1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一定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
B.染色时,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
C.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焦时,侧面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14.如图所示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
B.根、茎、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
C.人的一块骨头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
D.一棵橘树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15.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从《动物分类图谱》检索到大鲵在生物分类上属于两栖动物,其归类属于两栖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
B.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C.体温不恒定、有脊椎骨
D.幼体能在水中游泳,成体水陆两栖会游泳且能爬行
二、填空题
16.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含有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 等的改变而改变。
17.测量:是一个把 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这类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对于同一被测量,所选的单位不同,测量的数值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数值后面必须写明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 意义的。
18.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测量的工具是 ,它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19.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观察,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 观察。
20.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 ;B. 。
(2)能分泌黏液的是[ ] ,它是蜗牛的 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 ] 。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可知,蜗牛对 刺激不产生反应。
A.触摸 B.强光 C.米醋 D.拍手声
21.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相 的。如鸟的身体呈 ,前肢变成 ,以适应空中的飞行;鱼类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以适应水中生活。
22.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结构 特征
单细胞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多细胞 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
有口无肛门,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长或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
长或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无贝壳,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无贝壳,体具棘皮
23.如图所示,甲图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酵母菌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4.根据同种生物的差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所有人的 都不相同,因此警察可以利用它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2)人的ABO血型有 、 、 、 四种。
(3)根据肤色来划分,可以将人分为 、 和 。但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 物种。
25.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人体有 大系统,植物体 系统。
三、实验探究题
26.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制作模型前,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记录。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3)【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 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 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 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 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 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 且成本较高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规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下表。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27.在桔园周围会经常看到一些白色的袋子,袋子上写着“戴挫霉”几个字,为了了解这种物品的作用,李梅同学特意上网查看了一下:广泛用于柑橘、香蕉等水果采后保鲜。小明同学很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色彩相同、大小相同的桔子30个,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戴挫霉溶液浸泡中,另一组不做任何处理。15分钟后,取出浸泡后的桔子,用干净的毛巾擦干,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放置。
②20天后观察桔子的表面。发现浸泡过戴挫霉的桔子表面仍然鲜艳,但不做任何处理的桔子表面长有霉菌。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
(2)用较多数量的桔子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3)小明同学能得出什么结论? 。
28.2019年5月小徐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了湖州菱湖桑基地鱼塘举办的首届“桑椹采摘节”,体验了“地笼捕捕欢”、“植物连连顺”等娱乐活动。
(1)在“地笼捕捕欢”活动中他们捕获了很多“珍宝”,有鲫鱼、河虾、甲鱼、螃蟹、黄鳝,其中有脊椎骨的是 。
(2)在“植物连连顺”活动中,需将葫芦藓、蕨、桑椹、银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小徐的排列方式如下,乙处应为 。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甲
2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乙
3a有根茎叶的分化……丙
3b有茎叶,无根……葫芦藓。
(3)为研究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徐进行了实验。(说明:原始种子是指果皮(肉)完整的种子)实验记录如图,请用文字描述图中的结果 。
2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
(2)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为什么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0.某兴趣小组学习了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于是对火焰温度产生了好奇,外焰、内焰和焰心温度相同吗?他们用酒精灯点燃的火焰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1)如图,他们用一根火柴分别放在外焰、内焰以及焰心并迅速取出,观察火柴变黑的程度发现放在外焰时火柴变黑最严重。根据以上现象可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高。
(2)双双同学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够严谨,于是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数据如下:
火焰层 外焰 内焰 焰心
温度/℃ 648 517 436
667 530 455
679 551 470
由此数据可得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低。该小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 。
四、解答题
31.下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肉部分由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属于 组织。
(4)叶属于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理由是 。
32.小金学习了“常见的植物”后,对植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了一张植物 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请完成该植物分类检索表, a : ;b : 。
(2)从植物的分类来看,表中的甲属于 植物。
(3)小金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 3 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 位置。这 3 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 。
33.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 蚯蚓有没有嗅觉 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取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 ,实验二说明蚯蚓有 ,实验三说明蚯蚓能 。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中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条蚯蚓,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3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因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他们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一位同学捕捉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__。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确定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_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4)三位同学捕捉到的蜗牛大小不一,实验报告中要求填写“蜗牛的质量约为多少”,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____。
A.选出最大的蜗牛称质量
B.选出最小的蜗牛称质量
C.无论大小一起称量,然后求平均值
35.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约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 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 -
密度(千克/米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3×10-6米3,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小禾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估计价格为 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根据所给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分析。
图示中以表格形式记录气体成分;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科学问题一般指人类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
A. 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不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A正确
B. 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B错误
C.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宇宙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C错误
D. 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月球运行的规律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方法分析判断。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测量就存在误差,即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 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乌龟和鳄鱼是爬行类,属于陆生生物,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所以A错误;
B. 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正确;
C. 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正确
D. 植物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能新陈代谢,能繁殖,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等;
植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应激性;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动物的分类依据不仅是根据形态、结构,还根据其生活习性;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
A. 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正确;
B.软体动物大多具有石灰质的外壳,如河蚌、鲍鱼;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错误;
C.河虾用鳃呼吸,5对步行足位于头胸部,还有5对游泳足,适于水中生活,正确;
D. 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主要呼吸器官是肺,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是根、茎、叶;
A.萝卜我们吃的是根,属于营养器官,错误;
B.白菜我们吃的是叶,属于营养器官,错误;
C.莲藕我们吃的是茎,属于营养器官,错误;
D.辣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有的真菌是有害的,有的真菌是有益的,如青霉菌可以生产青霉素。据此解答。
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是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我们把这些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青霉属于真菌。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苔藓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
A.苔藓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牡丹生殖过程不需水,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故A错误;
B.苔藓具有茎和叶,茎没有真正的根,故B错误;
C.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藓不能,故C错误;
D.苔藓和牡丹都是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式加以保护。
A. 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A正确;
B.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不能一味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错误;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C正确;
D. 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有变异现象,使同种生物出现差异性,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A.黄种人和白种人鼻梁有高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不能说明同种生物差异性,B符合题意
C.汗血宝马毛色有淡金色、银白色等,是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水蜜桃有的甜,有的不甜,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相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1)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真皮,表皮由生发层和角质层构成;
(2)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3)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4)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纤毛不是器官,解答即可。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皮肤的结构、植物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构成等。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真皮构成,A正确;
B: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低等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利用纤毛游动,纤毛不是器官,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主要分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A.观察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一定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如果细胞已经在视野的正中央,那么就不需要移动装片了,错误;
B.染色时,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溶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 ,洋葱表皮细胞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染不上,错误;
C.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错误;
D.调焦时,侧面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体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故A正确;
B.根、茎、叶属于器官,故B错误;
C.人的一块骨头属于器官,不是系统,故C错误;
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没有系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路两栖,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类,除此之外,两栖类还有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等特点;
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回呼吸;成体水路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物质的多少;属性;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根据质量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解答。
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17.答案:待测的量;公认的标准;没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根据对测量定义和理解判断。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这类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对于同一被测量,所选的单位不同,测量的数值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数值后面必须写明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18.答案:温度;摄氏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根据温度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分析解答。
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9.答案:定性;定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 定性只要你观察是否出现某现象就行了,而定量要求你不仅要观察是否出现了某现象而且要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该现象的具体参数。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定性观察,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定量观察。
20.答案:(1)眼;;触角
(2)D 足;运动
(3)E贝壳
(4)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A是眼,B是触角,C是口,D是足,E是贝壳;蜗牛有触觉,视觉,嗅觉但是无听觉;
(1)A是眼,B是触角;
(2)能分泌粘液的是足,它是蜗牛的运动器官;
(3)E是蜗牛的贝壳,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
(4)蜗牛有触觉,视觉,嗅觉但是无听觉;所以蜗牛对D拍手声刺激不产生反应;
故答案为:(1)眼;触角(2)D 足;运动(3)E贝壳(4)D.
21.答案:适应;纺锤形;翼;鳍;鳃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关系的知识解答。
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如鸟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以适应空中的飞行;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是鳃以适应水中生活。
22.答案:脊椎骨;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动物分类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椎骨而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研究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特点、地理分布、繁殖、进化等的科学,叫无脊椎动物学。1、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动物。2、海绵动物,是一类多细胞但没有组织分化的动物,家用海绵实际上就是模仿海绵动物,连名称都是。3、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葵、海蜇等。4、扁形动物,如涡虫、绦虫、血吸虫等。5、线形动物,如蛔虫、线虫等。6、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等。7、软体动物,如螺蛳、河蚌、乌贼、章鱼等。8、节肢动物,如昆虫、虾蟹、蜘蛛、蜈蚣等。9、棘皮动物,如海胆、海星、海参等。
根据生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将生物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
构 特征
单细胞 原生生物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多细胞 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 有口无肛门,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线形动物 长或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
环节动物 长或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
软体动物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节肢动物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无贝壳,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棘皮动物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无贝壳,体具棘皮
故答案为:脊椎骨、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23.答案:(1)出芽生殖
(2)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知识点:真菌
解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出芽生殖,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来发酵面包和酿酒等;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其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装置内营养不足,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故答案为:(1)出芽生殖(2) 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24.答案:(1)指纹
(2)A型;B型;AB型;O型
(3)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同一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1)指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故指纹是一种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由于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所以警察可以利用它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2)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3)世界上人有三种肤色,白色、黄色和黑色,因此可以将人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物种。
故答案为:(1)指纹(2)A型;B型;AB型;O型 (3)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同一
25.答案:器官;八;没有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人体有八大系统,植物体没有系统。
故答案为:器官,八,没有
26.答案:(1)原因: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
对策: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重新制作装片
(2)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在液泡内)
(3)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4)液泡;气球和水;气球内装水可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气球内装不同量的水可表示液泡大小变化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1) 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 , 原因: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对策: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重新制作装片;
(2)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细胞壁;
(3)作品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待改进,所以结构完整性,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4) 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 ,所以可以对液泡进行改进,材料可以选为气球和水,选择理由: 气球内装水可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气球内装不同量的水可表示液泡大小变化 ;
故答案为:(1) 原因: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对策: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重新制作装片;(2) 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在液泡内) (3)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4)液泡、气球和水、气球内装水可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气球内装不同量的水可表示液泡大小变化;
27.答案:(1)“戴措霉”对霉菌生长繁殖有影响
(2)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3)“戴措霉”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知识点:细菌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李梅提出的问题是“戴措霉”对霉菌生长繁殖有影响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戴措霉”对霉菌生长繁殖有影响;
(2)用较多数量的桔子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可信度;
(3)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和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得到结论:“戴措霉”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戴措霉”对霉菌生长繁殖有影响;(2)减少实验的偶然性;(3)“戴措霉”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28.答案:(1)鲫鱼、甲鱼、黄鳝
(2)银杏
(3)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像鱼、蛙、鸟、兔等动物,它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几大类;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本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孢子植物分为蕨类、苔藓类、藻类;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苔藓类有茎叶,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1)鲫鱼、黄鳝和甲鱼是有脊椎骨,河虾、螃蟹属于无脊椎动物;
(2)2是有种子为种子植物,甲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乙为裸子植物,丙是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桑葚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乙是银杏;
(3)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影响,如图,原始种子萌发需要10天,鸟类粪便中的种子和去皮的种子萌发时间都为2天,故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故答案为:(1) 鲫鱼、甲鱼、黄鳝 ;(2)银杏;(3) 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
29.答案:(1)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合理即可)
(2)光照;不可以;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3)计算出五次实验结果中,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的平均值;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1)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2)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30.答案:(1)外焰
(2)焰心;避免偶然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1)火焰的温度越高,则在相同的时间内炭化程度越高,则变黑更严重。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火焰的哪个位置温度最低。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做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1)如图,他们用一根火柴分别放在外焰、内焰以及焰心并迅速取出,观察火柴变黑的程度发现放在外焰时火柴变黑最严重。根据以上现象可得出结论:外焰的温度最高。
(2)根据表格可知,焰心的温度的平均值最小,即焰心的温度最低。该小组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偶然性。
31.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
知识点:组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器官、组织它们的作用及特点。
(1)植物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2)植物输导组织:根、茎、叶等处由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也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它们都属于输导组织。
(3)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4)根茎叶为营养器官,因为在它内有多种组织。
故答案为:(1)保护(2)输导(3)营养(4)器官;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
32.答案:(1)无根茎叶分化;有茎叶
(2)蕨类
(3)乙和丙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1)a是藻类,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b是蕨类和苔藓类,a处填的特点是无茎叶,b处为有茎叶;
(2)甲有根,茎,叶,无种子,为蕨类
(3)因为乙和丙都属于有种子植物,甲属于无种子植物,所以乙和丙的共同特征多;
故答案为:(1)无根茎叶分化、有茎叶(2) 蕨类 (3) 乙和丙
33.答案:(1)视觉;嗅觉;感光
(2)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还是干燥的环境中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许多个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环节动物。
(2)蚯蚓有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而准确,蚯蚓的前端对光的刺激较灵敏,后端对触觉的反应更灵敏。
(1)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说明了蚯蚓没有视觉;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说明蚯蚓有嗅觉。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蚯蚓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土壤里很黑暗,它的眼睛没有什么用处,就退化了.但蚯蚓口的前端有嗅觉和感受光和滋味的细胞,它是靠感官来探路和寻找食物的实验,说明蚯蚓头部有感光。
(2)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水,结果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说明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34.答案:(1)A
(2)C
(3)A
(4)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1)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捕捉蜗牛最多的应该是小明,所有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2)蜗牛昼伏夜出,三位同学捕捉蜗牛的时间是晚上。
(3)蜗牛怕阳光直射,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并在夜间活动。
(4)欲求蜗牛的质量,应将所有蜗牛一起称,再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A;(2)C;(3)A;(4)C
35.答案:(1)树脂镜片
(2)m=ρV=4.5 ×103 千克/米3 × 3×10-6米3 =0.0135千克;
(3)B;78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m=ρV; 近视的主要原因就是用眼的不恰当,所谓的用眼的不恰当就是往往是特别容易长时间过度的疲劳用眼。眼睛周围是有肌肉控制的,当长时间疲劳用眼的时候眼周的肌肉就过分的疲劳,它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它不能放松下来导致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睛的时候会发生聚集的汇聚点就不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面,而是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就形成了所谓的近视。当然近视的发生,它有些生理结构的基础,比如说像这个患者他的眼轴增长了,或者说患者的角膜曲率是比较陡峭的,这是生理结构的改变,但还有一些近视的患者他是先天性的。
(1) 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树脂镜片,他的密度是最小的;
(3) 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所以选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估计价格为300+480=780元;
故答案为:(1)树脂镜片(2)m=ρV=4.5 ×103 千克/米3 × 3×10-6米3 =0.0135千克=13.5g;(3)B ;780元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6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5.0(27.8%)
主观题(占比) 117.0(72.2%)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7(48.6%)
主观题(占比) 18(51.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5(42.9%) 30.0(18.5%)
填空题 10(28.6%) 76.0(46.9%)
解答题 5(14.3%) 29.0(17.9%)
实验探究题 5(14.3%) 27.0(16.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8.6%)
2 容易 (11.4%)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8.0(4.9%) 18
2 真菌 4.0(2.5%) 8,23
3 孢子植物 9.0(5.6%) 7,28,32
4 细胞的结构 12.0(7.4%) 26
5 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11.0(6.8%) 19,20
6 细菌 5.0(3.1%) 8,27
7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6.0(3.7%) 9,32
8 组织 5.0(3.1%) 31
9 误差分析 2.0(1.2%) 3
10 器官和系统 8.0(4.9%) 12,25
11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13.0(8.0%) 1,30,35
12 结构与层次 2.0(1.2%) 14
13 观察细胞 14.0(8.6%) 13,26
14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2.0(1.2%) 10
15 显微镜的使用 14.0(8.6%) 13,26
16 生物的基本特征 8.0(4.9%) 5,29
17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0.0(12.3%) 4,21,34
18 常见的脊椎动物 7.0(4.3%) 6,15,28
19 遗传和变异现象 11.0(6.8%) 11,24
20 质量及其特性 14.0(8.6%) 16,35
2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4.0(8.6%) 2,17,29
22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9.0(5.6%) 5,20
23 种子植物 9.0(5.6%) 7,28,32
24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26.0(16.0%) 6,15,22,3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