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物质的状态
核心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 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温度的变化)可以相互转化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水和水蒸气 课 型 新授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11日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设计了"给水加热""减少的水去哪里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从气态变为液态。应用与拓展"观察醋的沸腾",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液体都有沸腾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水的状态变化的学习兴趣;树立与同学分工合作,认真完成活动任务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思维: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通过三个不同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深刻的探究出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能对水和水蒸汽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和观察任务;能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总结和描述实验结果。
重点与难点 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水受热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可以凝结成小水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物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但是由于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于水蒸汽这个名词是知道的,对其性质、特征和状态转化的过程并不了解。本课就认识气态的水即水蒸汽。
关键问题解决 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整理数据得出水在受热的情况下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受冷的情况下有变成液态的水。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妈妈做饭时,小明发现锅里的水变少了的生活情境. 发出质疑,提出猜想.活动意图说明: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探究兴趣,从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减少的水去哪里了 环节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实验一:给水加热 1.认识实验材料,ppt展示实验装置. 2.掌握实验方法 3.出示注意事项 4.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汇报你们组记录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相同点 说明了什么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 各种现象,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 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水在受热后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这一过程叫做蒸发. 环节三:探究减少的水去哪里了 1.科学探索:怎样留住水蒸气 2.课件展示实验方法 3.教师小结.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蒸气遇冷又变成了水,这一过程叫 凝结,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环节四:应用与拓展师: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那其他液体加热会怎样呢? 实验三:观察醋的沸腾学生简述实验过程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说一说醋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认识一般液体都有沸腾的特点
“双减”作业设计 液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的( ),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变成( ),水和水蒸汽是( )物质。 判断 水开后,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 3.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的温度是( )A 110℃ B 90℃ C 100℃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受热 水 (液态) 水蒸气(气态) 受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