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8 14:31:20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  )
A.海洋文明诞生 B.古代亚非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诞生 D.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
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货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藏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以下印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图案的纸币应是(  )

A.美元 B.英镑
C.伊拉克第纳尔 D.埃及镑
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一幅古代“政治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图例信息,判断该图内容展现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罗马共和制
C.雅典民主政治 D.西欧封建等级制
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 D.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
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由此可见(  )
A.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 B.商品主要用来交换
C.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公元1277年,法国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宗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这反映了中世纪法国的大学(  )
A.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B.享有绝对的自主权
C.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 D.受封建君主控制
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口分田归公。以下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使日本进入了奴隶社会
C.政府分的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D.是学习欧美国家的结果
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从如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征服欧洲大陆
C.沟通东西方文化 D.发明火药和指南针
9.(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出现(  )
A.手工工场 B.封建庄园 C.现代工厂 D.租地农场
10.(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下作品与这一阐述相符合的是(  )
A.《苏格拉底之死》 B.《掷铁饼者》
C.《蒙娜丽莎》 D.《马可 波罗行纪》
1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殖民扩张中,由于欧洲殖民的屠杀和欧洲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  )
A.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B.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和平
C.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殖民扩张无关
D.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
1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受到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权利请愿书》 D.《王位继承法》
1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1776年以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美国人民向不民主的政治作斗争时,就会用《独立宣言》来争辩(  )
A.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B.增强了民众的民权意识
C.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D.美国实现了人人平等
1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随船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相反的结论是指(  )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微积分
1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在九年级某班历史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就下表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争论。依据史料实证原则,以下观点和理由最合理的是(  )
年代 伦敦 巴黎 柏林
19世纪初 近100万人 近55万人 约17万人
19世纪50年代 约236万人 约100万人 约42万人
A.数据不可信。因为按自然增长,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B.数据不可信。因为当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不大
C.数据可信。因为19世纪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生革命或战争
D.数据可信。因为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随着工业革命推进城市人口增长符合实际
1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纪念邮票。据说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曾把墨汁当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著作中体现“真理味道”的是(  )
A.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王权受议会限制原则
C.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1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革命的推动 B.殖民扩张
C.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1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玻利瓦尔发誓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下列属于玻利瓦尔功绩的是(  )
A.推翻葡萄牙殖民统治 B.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C.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D.领导阿根廷独立运动
19.(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一手史料相较于二手史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下表中有关美国内战的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资源 名称
A 历史档案 《宅地法》
B 电影 《乱世佳人》
C 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
D 论文 《论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A.A B.B C.C D.D
20.(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 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获胜
B.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C.“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科书封面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见证了(  )
A.法国大革命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公开外、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主权等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这些主张(  )
A.使美国夺取了世界霸权
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体现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D.缓和了世界大国的矛盾
2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一—推翻君主制度
B.中国洋务运动一一实现富国强兵
C.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使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实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B.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有一定程度社会主义性质 D.革命道路斗争方式多样化
2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下表是苏联1928年和1940年的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此表说明苏联(  )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额(%)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成效突出
二、材料回答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和28题各14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世界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极易发生冲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这一海上强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与斯巴达这一陆上强国发生冲突。战争绵延十年之久。……雅典人一方,由于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祸害严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也罹疾而死,……雅典于公元前40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甚至连其自我标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胜的斯巴达强加其上的一个短命的贵族寡头政权而失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任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都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战败投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巴尔干地区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之间如何才能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2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19世纪,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A处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挺起胸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为家乡、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两位思想家中,推崇英国政治制度的是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列举该“宣言”发表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史实(举一史实即可)。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古埃及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古代东方文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属于古代西方文明。D项正确;
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大河文明,排除A项;
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属于古代欧洲文明,排除B项;
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古代亚非文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制定的法律,选项中位于两河流域的国家是伊拉克,故印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图案的纸币应是伊拉克第纳尔,C项正确;
美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英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埃及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3.【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印度种姓制度,不符合题干内容;
B.罗马共和制,不符合题干内容;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职任免等一切年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因此该图内容展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
D.西欧封建等级制,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
4.【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的高档奢侈品交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和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
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A项;
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C项;
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可知,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能满足庄园内的基本生活需要,体现了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这一特点。C项正确;
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商品主要用来交换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
6.【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元1277年,法国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宗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可知,法国巴黎主教有权开除学生,这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仍受到教会的影响。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享有绝对的自主权,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受封建君主控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7.【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可知,这是大化改新在土地政策上实行的班田收授法。大化改新分得的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C项正确;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A项;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排除B项;
大化改新是是学习中国的结果,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
8.【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C项正确;
创造阿拉伯数字的是古印度人,排除A项;
阿拉伯人没有征服欧洲大陆,排除B项;
发明火药和指南针的是中国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和文化、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沟通东西方文化。
9.【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土地关系的变化,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D项正确;
手工工场是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形式,与资本主义化无关,排除B项;
工业革命时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C项正确;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画家雅克 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排除A项;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作品,排除B项;
《马可 波罗行纪》是1298年威尼斯商人和冒险家马可 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1.【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殖民扩张中,由于欧洲殖民的屠杀和欧洲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A项正确;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和平说法错误,排除B项;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殖民扩张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因为殖民侵略,不是自然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12.【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图片可知,A项正确。
《大宪章》1215年颁布,早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
《权利请愿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法律文件。主要内容是:要求国王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募债或征税;非依国家法律或法庭判决,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不得依据戒严令随意逮捕公民;不得强占民房驻兵等。查理一世出于财政需要被迫接受,但不久解散了国会,继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
《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13.【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776年以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美国人民向不民主的政治作斗争时,就会用《独立宣言》来争辩”可知,美国人民运用《独立宣言》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说明民权理念深入人心,《独立宣言》增强了民众的民权意识,B项正确;
《独立宣言》后来成为人民争取自身权利的工具,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人民通过《独立宣言》争取权利,并不代表政府统治能力的减弱,排除C项;
美国实现了人人平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所说的这一结论是“神创论”,后来发展成为进化论,A项正确;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有关,排除B项;
发现相对论与爱因斯坦有关,排除C项;
创立微积分学与牛顿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19世纪前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迅速。D观点和理由最合理,D项正确;
数据不可信。因为按自然增长,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说法错误,排除A项;
数据不可信。因为当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不大说法错误,排除B项;
数据可信。因为19世纪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生革命或战争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化国家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16.【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中体现“真理味道”的是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D项正确;
1787年美国宪法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排除A项;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王权受议会限制原则,排除B项;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870年后”,联系可知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项正确;
殖民扩张开始于15世纪末,排除B项;
18世纪60年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排除C项;
17-18世纪,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西欧和北美确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8.【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C项正确;
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击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排除A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击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排除B项;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玻利瓦尔的功绩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宅地法》是一份由美国总统林肯在内战期间颁布的文件,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是能够直接反映美国内战的史实,属于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A项正确;
电影是根据史实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中难免有艺术创作的部分,排除B项;
小说属于艺术创作,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C项;
论文是由后人撰写,一定程度上受作者个人立场、阶级、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分类以及价值等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 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可知,题干材料表达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想法。B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排除A项;
“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说法错误,凡尔登战役就发生在西线,排除C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1.【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与图片有关的是十月革命,D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印度民族大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2.【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主张体现了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C项正确;
使美国夺取了世界霸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威胁着国际和平,排除B项;
题干中的主张不会缓和世界大国的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天皇制度,没有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
中国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及历史意义。
24.【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有暴力革命,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有资产阶级改革,革命道路斗争方式多样化,D项正确;
表中这些民族民主革命并没有摧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而是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排除A项;
表中斗争有资产阶级领导的,也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B项;
印度、埃及、墨西哥的革命活动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5.【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实行,排除A项;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农业生产增幅虽然比不上工业增幅,但也在增长,并不是停滞不前,排除C项;
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记忆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时间、成就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6.【答案】(1)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受到围困。
(2)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
(3)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雅典人一方,由于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祸害严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连伯里克利,也罹疾而死,……雅典于公元前40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可知,雅典战败投降的原因包括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受到围困、饥饿逼迫。
(2)根据材料二“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巴尔干地区的原因是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
(3)根据材料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可知,材料三中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相关史实。
27.【答案】(1)电力广泛应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生态环境恶化;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广泛应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根据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可知,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28.【答案】(1)人物:伏尔泰。不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2)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史实: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差异。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是思想家,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不同:根据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可得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可得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2)根据材料三内容及出处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根据题干材料“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可知,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具备的世界视野和意识是: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伏尔泰的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史实、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1 / 1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  )
A.海洋文明诞生 B.古代亚非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诞生 D.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古埃及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古代东方文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属于古代西方文明。D项正确;
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大河文明,排除A项;
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属于古代欧洲文明,排除B项;
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属于古代亚非文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
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货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藏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以下印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图案的纸币应是(  )

A.美元 B.英镑
C.伊拉克第纳尔 D.埃及镑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制定的法律,选项中位于两河流域的国家是伊拉克,故印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图案的纸币应是伊拉克第纳尔,C项正确;
美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英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埃及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一幅古代“政治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图例信息,判断该图内容展现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罗马共和制
C.雅典民主政治 D.西欧封建等级制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印度种姓制度,不符合题干内容;
B.罗马共和制,不符合题干内容;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职任免等一切年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因此该图内容展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
D.西欧封建等级制,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
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 D.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的高档奢侈品交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和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
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A项;
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C项;
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由此可见(  )
A.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 B.商品主要用来交换
C.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可知,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能满足庄园内的基本生活需要,体现了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这一特点。C项正确;
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商品主要用来交换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
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公元1277年,法国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宗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这反映了中世纪法国的大学(  )
A.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B.享有绝对的自主权
C.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 D.受封建君主控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元1277年,法国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宗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可知,法国巴黎主教有权开除学生,这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仍受到教会的影响。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享有绝对的自主权,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法国的大学受封建君主控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中世纪法国的大学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口分田归公。以下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使日本进入了奴隶社会
C.政府分的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D.是学习欧美国家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可知,这是大化改新在土地政策上实行的班田收授法。大化改新分得的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C项正确;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A项;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排除B项;
大化改新是是学习中国的结果,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
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从如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征服欧洲大陆
C.沟通东西方文化 D.发明火药和指南针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C项正确;
创造阿拉伯数字的是古印度人,排除A项;
阿拉伯人没有征服欧洲大陆,排除B项;
发明火药和指南针的是中国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和文化、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沟通东西方文化。
9.(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出现(  )
A.手工工场 B.封建庄园 C.现代工厂 D.租地农场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土地关系的变化,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D项正确;
手工工场是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形式,与资本主义化无关,排除B项;
工业革命时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10.(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下作品与这一阐述相符合的是(  )
A.《苏格拉底之死》 B.《掷铁饼者》
C.《蒙娜丽莎》 D.《马可 波罗行纪》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C项正确;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画家雅克 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排除A项;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作品,排除B项;
《马可 波罗行纪》是1298年威尼斯商人和冒险家马可 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殖民扩张中,由于欧洲殖民的屠杀和欧洲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  )
A.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B.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和平
C.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殖民扩张无关
D.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殖民扩张中,由于欧洲殖民的屠杀和欧洲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A项正确;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和平说法错误,排除B项;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殖民扩张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因为殖民侵略,不是自然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1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受到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权利请愿书》 D.《王位继承法》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图片可知,A项正确。
《大宪章》1215年颁布,早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
《权利请愿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法律文件。主要内容是:要求国王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募债或征税;非依国家法律或法庭判决,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不得依据戒严令随意逮捕公民;不得强占民房驻兵等。查理一世出于财政需要被迫接受,但不久解散了国会,继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
《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1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1776年以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美国人民向不民主的政治作斗争时,就会用《独立宣言》来争辩(  )
A.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B.增强了民众的民权意识
C.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D.美国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776年以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美国人民向不民主的政治作斗争时,就会用《独立宣言》来争辩”可知,美国人民运用《独立宣言》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说明民权理念深入人心,《独立宣言》增强了民众的民权意识,B项正确;
《独立宣言》后来成为人民争取自身权利的工具,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人民通过《独立宣言》争取权利,并不代表政府统治能力的减弱,排除C项;
美国实现了人人平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1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随船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相反的结论是指(  )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微积分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所说的这一结论是“神创论”,后来发展成为进化论,A项正确;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有关,排除B项;
发现相对论与爱因斯坦有关,排除C项;
创立微积分学与牛顿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1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在九年级某班历史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就下表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争论。依据史料实证原则,以下观点和理由最合理的是(  )
年代 伦敦 巴黎 柏林
19世纪初 近100万人 近55万人 约17万人
19世纪50年代 约236万人 约100万人 约42万人
A.数据不可信。因为按自然增长,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B.数据不可信。因为当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不大
C.数据可信。因为19世纪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生革命或战争
D.数据可信。因为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随着工业革命推进城市人口增长符合实际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19世纪前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迅速。D观点和理由最合理,D项正确;
数据不可信。因为按自然增长,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说法错误,排除A项;
数据不可信。因为当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不大说法错误,排除B项;
数据可信。因为19世纪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生革命或战争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化国家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1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纪念邮票。据说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曾把墨汁当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著作中体现“真理味道”的是(  )
A.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王权受议会限制原则
C.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中体现“真理味道”的是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D项正确;
1787年美国宪法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排除A项;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王权受议会限制原则,排除B项;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革命的推动 B.殖民扩张
C.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870年后”,联系可知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项正确;
殖民扩张开始于15世纪末,排除B项;
18世纪60年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排除C项;
17-18世纪,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西欧和北美确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玻利瓦尔发誓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下列属于玻利瓦尔功绩的是(  )
A.推翻葡萄牙殖民统治 B.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C.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D.领导阿根廷独立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C项正确;
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击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排除A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击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排除B项;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玻利瓦尔的功绩的相关史实。
19.(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一手史料相较于二手史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下表中有关美国内战的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资源 名称
A 历史档案 《宅地法》
B 电影 《乱世佳人》
C 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
D 论文 《论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宅地法》是一份由美国总统林肯在内战期间颁布的文件,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是能够直接反映美国内战的史实,属于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A项正确;
电影是根据史实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中难免有艺术创作的部分,排除B项;
小说属于艺术创作,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C项;
论文是由后人撰写,一定程度上受作者个人立场、阶级、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分类以及价值等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 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获胜
B.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C.“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 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可知,题干材料表达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想法。B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排除A项;
“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说法错误,凡尔登战役就发生在西线,排除C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1.(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科书封面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见证了(  )
A.法国大革命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与图片有关的是十月革命,D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印度民族大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2.(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公开外、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主权等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这些主张(  )
A.使美国夺取了世界霸权
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体现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D.缓和了世界大国的矛盾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主张体现了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C项正确;
使美国夺取了世界霸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威胁着国际和平,排除B项;
题干中的主张不会缓和世界大国的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一—推翻君主制度
B.中国洋务运动一一实现富国强兵
C.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使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天皇制度,没有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
中国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及历史意义。
24.(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实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B.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有一定程度社会主义性质 D.革命道路斗争方式多样化
【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有暴力革命,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有资产阶级改革,革命道路斗争方式多样化,D项正确;
表中这些民族民主革命并没有摧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而是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排除A项;
表中斗争有资产阶级领导的,也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B项;
印度、埃及、墨西哥的革命活动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5.(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下表是苏联1928年和1940年的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此表说明苏联(  )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额(%)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成效突出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实行,排除A项;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农业生产增幅虽然比不上工业增幅,但也在增长,并不是停滞不前,排除C项;
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记忆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时间、成就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二、材料回答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和28题各14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6.(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世界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极易发生冲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这一海上强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与斯巴达这一陆上强国发生冲突。战争绵延十年之久。……雅典人一方,由于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祸害严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也罹疾而死,……雅典于公元前40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甚至连其自我标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胜的斯巴达强加其上的一个短命的贵族寡头政权而失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任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都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战败投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巴尔干地区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之间如何才能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答案】(1)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受到围困。
(2)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
(3)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雅典人一方,由于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祸害严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连伯里克利,也罹疾而死,……雅典于公元前40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可知,雅典战败投降的原因包括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受到围困、饥饿逼迫。
(2)根据材料二“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巴尔干地区的原因是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
(3)根据材料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可知,材料三中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相关史实。
27.(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19世纪,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A处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1)电力广泛应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生态环境恶化;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广泛应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根据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可知,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28.(2023九下·南沙开学考)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挺起胸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为家乡、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两位思想家中,推崇英国政治制度的是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列举该“宣言”发表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史实(举一史实即可)。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答案】(1)人物:伏尔泰。不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2)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史实: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差异。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是思想家,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不同:根据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可得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可得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2)根据材料三内容及出处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根据题干材料“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可知,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具备的世界视野和意识是: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伏尔泰的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史实、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