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21:55:55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醴陵期中)读下图“我国2012年和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柱状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B.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都在减少
C.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加
D.清洁能源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由上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A正确,不符合题意;
非可再生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比重还在上升,B错误,符合题意 ;
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加,C正确,不符合题意;
清洁能源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从图中读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3八上·李沧期末)下图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表示单位面积所受的太阳能辐射总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省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是()
A.各地分布均匀 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D.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3.下列与太阳能相似的可再生资源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风能
【答案】2.B
3.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读图分析,该省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该省区南部最高可达50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往北逐渐减少,最后该省区北部降到38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化石燃料等,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风能为与太阳能相似的可再生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八上·榕城期末)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下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一次性筷子属于(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5.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  )
①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 ③占用耕地 ④增加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D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4.读图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可知,一次性筷子属于其他垃圾,D正确。故答案为:D。
5.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①②正确;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会占用耕地,同类垃圾可以集中处理,减少垃圾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3八上·龙胜各族期末) 下表为中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 水 林地 耕地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占世界人均百分比 25% 20% 33% 6.5% 6.1% 79%
6. 据表可知,我国能源矿产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是(  )
A.水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7. 据表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总量少 B.类型多样
C.人均占有量多 D.地区分布不均衡
【答案】6.C
7.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6.据表可知,我国能源矿产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是石油,仅占6.1%,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如土地、水、森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B正确;该表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C错误;该表不能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八上·北海期末) 读中国风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我国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电场
9. 风能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8.A
9.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故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少北多的特点,故B错误;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故C错误;②地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风能是取之不尽的,属于可再生资源,A对,B错。风能不是生物资源,C错。矿产资源一般指矿物资源,风能不是矿产资源,D错。故答案为:A。
(2023八上·长顺期末)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种类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排名 三 三 四 六 五
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 1/2 1/2 2/5 1/4 1/3
10.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A.种类单一,总量匮乏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第一
1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
①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⑤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10.C
11.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10.由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和森林面积的排名很靠前,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故C符合题意;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排名不都是第一,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1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故②③④⑤符合题意;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是错误的做法。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2023八上·容县期末) 北京冬奥会奖牌盒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既突出中国的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的理念。图为中国竹乡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竹子属于(  )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13. 图中竹乡分布的温度带主要是(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根据我国各地的日照情况和农业发展,把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它们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寒温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中温带主要有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暖温带主要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主要在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青藏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
12.竹子属于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从资源类型看属于森林资源,从资源的更新时间看,属于可再生资源,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竹子属于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适合在亚热带气候下生长,读图可知,竹乡基本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图中竹乡分布的温度带主要是亚热带。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3八上·崇左期末)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我国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15. 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是(  )
A.多开空调,少开窗户 B.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炭薪毁林,尽情烧烤 D.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答案】14.B
15.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4.工业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5.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减排”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选项可知,ABC选项做法属于浪费资源的表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选项做法属于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节能减排。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6.(2022八上·聊城开学考)读“世界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资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   ”)资源。
(2)印度半岛南临   洋,北靠世界最雄伟高大的   山脉。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   市场近1/2的业务,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3)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却是沙漠广布。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的   差异。
(4)印度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   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5)三半岛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三地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   、   。
【答案】(1)非可再生;非可再生
(2)印度;喜马拉雅;服务外包产业
(3)海陆位置
(4)佛
(5)全年高温;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印度概况;印度的工业和服务外包产业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与非可再生两大类。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它们经过了上亿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印度半岛南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北靠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印度软件外包业快速发展,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业务,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市场的2/3业务,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城市。
(3)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同纬度的长江以南地区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季风气候最强盛 ,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的湿润水汽,降水丰富;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的海陆位置。
(4)印度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
(5)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三半岛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终年高温。
【点评】亚洲三大半岛,即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南部,全年干湿两季分明,属于热带季风区域。中南半岛盛行的是印度教和佛教。印度半岛,印度半岛也称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部,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常年受副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17.(2021八上·天津期末)“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依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图:在图中准确位置填注“黄河、天山、秦岭”。
(2)森林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   ”防护林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3)天津地区有时会出现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你有何解决建议。
(4)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给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
(2)可再生;三北
(3)种草植树、少开私家车、尘洒水降尘
(4)保护生态环境、讲究卫生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天山位于我国新疆中部,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东西走向,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在图中填上即可。
(2)森林是可再生资源,用过后及时补种,是可以再生的,我国未来保护环境建设了三倍防护林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3)雾霾天气是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及天气原因造成的,可以多植树种草,吸收二氧化碳,少开私家车、尘洒水降尘。烧香空气中排放废气等搓死减少雾霾天气。
(4)联系实际可知,病毒可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不讲究卫生等造成的,所以我们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8.(2019八上·唐山期末)读“部分河流示意图”和“土地资源、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   海,丁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山脉)。
(2)黄河丙段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长江干流乙段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3)图中A、B两个框图内都修建有大型水电站。从地形因素看,A、B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两个地区都处在    地带。
(4)图中①、 ②、 ③三线跨流域调水工程叫    工程。
(5)图中所示资源均属于    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
北方耕地应以   (旱地、水田)为主。据图分析,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最缺乏的自然资源是   。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答案】(1)黄;秦岭
(2)含沙量大;洪水灾害
(3)阶梯与阶梯交界处
(4)南水北调
(5)可再生;旱地;水资源
(6)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甲是长江以北的黄海,丁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秦岭。
(2)黄河丙段是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干流乙段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频繁。
(3)A、B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4)图中①、 ②、 ③三线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5)图中所示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最缺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6)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低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2)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3)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醴陵期中)读下图“我国2012年和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柱状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B.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都在减少
C.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加
D.清洁能源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
(2023八上·李沧期末)下图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表示单位面积所受的太阳能辐射总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省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是()
A.各地分布均匀 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D.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3.下列与太阳能相似的可再生资源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风能
(2023八上·榕城期末)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下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一次性筷子属于(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5.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  )
①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 ③占用耕地 ④增加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3八上·龙胜各族期末) 下表为中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 水 林地 耕地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占世界人均百分比 25% 20% 33% 6.5% 6.1% 79%
6. 据表可知,我国能源矿产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是(  )
A.水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7. 据表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总量少 B.类型多样
C.人均占有量多 D.地区分布不均衡
(2023八上·北海期末) 读中国风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我国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电场
9. 风能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2023八上·长顺期末)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种类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排名 三 三 四 六 五
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 1/2 1/2 2/5 1/4 1/3
10.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A.种类单一,总量匮乏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第一
1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
①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⑤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2023八上·容县期末) 北京冬奥会奖牌盒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既突出中国的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的理念。图为中国竹乡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竹子属于(  )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13. 图中竹乡分布的温度带主要是(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2023八上·崇左期末)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我国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15. 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是(  )
A.多开空调,少开窗户 B.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炭薪毁林,尽情烧烤 D.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二、综合题
16.(2022八上·聊城开学考)读“世界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资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   ”)资源。
(2)印度半岛南临   洋,北靠世界最雄伟高大的   山脉。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   市场近1/2的业务,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3)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却是沙漠广布。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的   差异。
(4)印度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   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5)三半岛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三地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   、   。
17.(2021八上·天津期末)“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依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图:在图中准确位置填注“黄河、天山、秦岭”。
(2)森林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   ”防护林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3)天津地区有时会出现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你有何解决建议。
(4)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给我们有何启示。
18.(2019八上·唐山期末)读“部分河流示意图”和“土地资源、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   海,丁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山脉)。
(2)黄河丙段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长江干流乙段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3)图中A、B两个框图内都修建有大型水电站。从地形因素看,A、B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两个地区都处在    地带。
(4)图中①、 ②、 ③三线跨流域调水工程叫    工程。
(5)图中所示资源均属于    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
北方耕地应以   (旱地、水田)为主。据图分析,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最缺乏的自然资源是   。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由上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A正确,不符合题意;
非可再生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比重还在上升,B错误,符合题意 ;
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加,C正确,不符合题意;
清洁能源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从图中读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2.B
3.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读图分析,该省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该省区南部最高可达50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往北逐渐减少,最后该省区北部降到38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化石燃料等,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风能为与太阳能相似的可再生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4.D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4.读图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可知,一次性筷子属于其他垃圾,D正确。故答案为:D。
5.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①②正确;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会占用耕地,同类垃圾可以集中处理,减少垃圾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C
7.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6.据表可知,我国能源矿产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是石油,仅占6.1%,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如土地、水、森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B正确;该表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C错误;该表不能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8.A
9.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故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少北多的特点,故B错误;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故C错误;②地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风能是取之不尽的,属于可再生资源,A对,B错。风能不是生物资源,C错。矿产资源一般指矿物资源,风能不是矿产资源,D错。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10.由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和森林面积的排名很靠前,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故C符合题意;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排名不都是第一,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1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故②③④⑤符合题意;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是错误的做法。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根据我国各地的日照情况和农业发展,把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它们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寒温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中温带主要有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暖温带主要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主要在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青藏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
12.竹子属于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从资源类型看属于森林资源,从资源的更新时间看,属于可再生资源,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竹子属于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适合在亚热带气候下生长,读图可知,竹乡基本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图中竹乡分布的温度带主要是亚热带。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4.工业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5.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减排”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选项可知,ABC选项做法属于浪费资源的表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选项做法属于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节能减排。故答案为:D。
16.【答案】(1)非可再生;非可再生
(2)印度;喜马拉雅;服务外包产业
(3)海陆位置
(4)佛
(5)全年高温;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印度概况;印度的工业和服务外包产业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与非可再生两大类。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它们经过了上亿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印度半岛南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北靠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印度软件外包业快速发展,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业务,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市场的2/3业务,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城市。
(3)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同纬度的长江以南地区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季风气候最强盛 ,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的湿润水汽,降水丰富;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的海陆位置。
(4)印度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
(5)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三半岛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终年高温。
【点评】亚洲三大半岛,即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南部,全年干湿两季分明,属于热带季风区域。中南半岛盛行的是印度教和佛教。印度半岛,印度半岛也称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部,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常年受副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17.【答案】(1)
(2)可再生;三北
(3)种草植树、少开私家车、尘洒水降尘
(4)保护生态环境、讲究卫生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天山位于我国新疆中部,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东西走向,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在图中填上即可。
(2)森林是可再生资源,用过后及时补种,是可以再生的,我国未来保护环境建设了三倍防护林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3)雾霾天气是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及天气原因造成的,可以多植树种草,吸收二氧化碳,少开私家车、尘洒水降尘。烧香空气中排放废气等搓死减少雾霾天气。
(4)联系实际可知,病毒可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不讲究卫生等造成的,所以我们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8.【答案】(1)黄;秦岭
(2)含沙量大;洪水灾害
(3)阶梯与阶梯交界处
(4)南水北调
(5)可再生;旱地;水资源
(6)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甲是长江以北的黄海,丁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秦岭。
(2)黄河丙段是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干流乙段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频繁。
(3)A、B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4)图中①、 ②、 ③三线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5)图中所示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最缺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6)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低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2)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3)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