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2土地资源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八上·仁寿期中)读“中国沿106°E经线地形剖面图(部分)”,回答 下列小 题:
1.图中丙所示的地形区是( )
A. 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对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地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②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气候干燥,属于半干旱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2020八上·深圳期末)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下列四个地点的气候统计资料判断,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 B.
C. D.
(2)该剖面上位于第二级阶梯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3)该剖面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宜农荒地
4.(2020八上·普宁期末)我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读“我国无重金属污染耕地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1)耕地属于( )
A.稀缺资源 B.常规能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最有可能是( )
A.北京市 B.山东省 C.河南省 D.福建省
(3)据图可知( )
A.青藏区的总耕地面积最小
B.城市发展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C.西南区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最小
D.自然灾害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5.(2019八上·大安期末)全国“土地日”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6月25日 D.4月1日
6.(2018八上·柳州期末)读我国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该最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3)目前,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乱砍滥伐 D.乱占耕地
7.(2017八上·荣成期中)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大力扩建城市建设用地
B.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大,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D.在西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8.(2017八上·乌兰月考)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图中土地类型与图序相一致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9.(2016八上·遂宁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甲图到丙图反映的该地区的变化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没变,城镇面积没变 B.耕地面积变小,城镇面积变大
C.耕地面积变大,城镇面积变大 D.耕地面积变大,城镇面积变小
(2)该地区河流出现的变化是( )
①泥沙含量加大 ②河内污染增多 ③泥沙含量减少 ④河内污染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该地区耕地的正确说法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②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③拦河开垦耕地 ④运用农业科技,提高耕地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0.(2020八上·江门期中)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地区;土地类型④为 ,该土地类型与图二中的 地区分布较吻合。
(2)请说出左图中①②两类土地利用类型有何明显不同,并从降水条件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4)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农耕区畜牧业较为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请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11.(2019八上·右玉月考)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中国的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土地后备资源中,最重要的是 后备土地资源。
(3)我国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 的目标,可采取“ ”的措施。
(4)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和 地区。
(5)以下地形区中位于多水带的是_______
A.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从干湿情况看,草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 地区。
12.(2018八上·钦州月考)读“我国地形类型百分比及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地形方面表现的两大特点是 和山区面积广大。
(2)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
(3)我国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
(高、低)。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地形剖面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四川盆地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是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雪峰山,地形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广泛。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甲是黄土高原,乙是四川盆地,丙是云贵高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甲是黄土高原,乙是四川盆地。 ①甲地黄土高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②乙地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气候湿润,属于湿润区。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读地形剖面图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第一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夏季凉爽。根据四个地点的气候统计资料判断可知,ABC夏季高温,都不符合退。只有D夏季气温低,符合题意。
(2)读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 剖面上位于第二级阶梯的盆地是四川盆地。故A符合题意。
(3)读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 剖面上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水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1)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第一阶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答案】(1)C
(2)D
(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耕地属于土地资源。耕地属于土地资源,主要分为旱地和水田。故C符合题意。
(2)从图中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京津冀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0.9%;闽粤琼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21.1%;西南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22.3%,可见比例最高的是西南区。四选项中,北京市、山东省位于京津冀鲁区,河南省位于晋豫区,福建位于闽粤琼区。故D符合题意。
(3)从图中可以看出:
A.青藏区的总耕地面积最小,A符合题意;
B. 重金属污染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C.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最小的是青藏区,C不符合题意;
D. 人为原因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C;(2)D;(3)A。
【点评】(1)自然资源就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2)本题考查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省区,根据图中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全国“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25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全国“土地日”的时间,牢记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6.【答案】(1)C
(2)A
(3)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1)图中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2)读图可知,图中人民住的是蒙古包,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3)土地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占耕地;草场退化严重等现象,其中草地利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过度放牧、载畜超载,草场退化。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7.【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被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A错误;
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造成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发生,B错误;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被土地资源不足,C错误;
在西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8.【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①是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地类型是水田;②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两大山区,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③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土地类型是旱地;④是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图答题即可。
9.【答案】(1)B
(2)A
(3)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⑴观察图中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可知,图中耕地面积减少了,城镇面积明显增加了。
⑵观察图中森林的变化可知,从甲图到丙图森林面积减少了,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城镇面积增大,人口增多,会导致对河流的污染增多。
⑶该地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是由于人口增多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为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保护耕地,运用农业科技,提高耕地的产量。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1)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耕地少了,城镇多了。
(2)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面积减少,则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人口增加则污染加重。
(3)考查耕地的保护,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0.【答案】(1)林地;东北;西南;草地;半干旱
(2)①是水田,②是旱地;因为①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②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
(3)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
(4)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 读图可知,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草地,该土地类型与图二中的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吻合。
(2)读图可知,①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因此耕地类型是水田,②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因此耕地类型是旱地。
(3) 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为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
(4)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因此农耕区畜牧业较为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
故答案为:(1)林地;东北;西南;草地;半干旱;(2)①是水田,②是旱地;因为①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②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3)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4) 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本题考查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及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防止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其分界线大致通过400mm年等降水量线。
11.【答案】(1)旱地;水田;季风区
(2)宜耕
(3)18亿亩耕地;严格地保护耕地
(4)西北
(5)D
(6)半干旱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旱地,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2)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后备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宜耕后备土地资源。(3)我国人口众多,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可采取“严格保护耕地”的措施。(4)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用水量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少。(5)由图可以看出,以上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属于缺水带,东北平原属于平水带,内蒙古高原属于缺水带和少水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多水带,故答案为:D。(6)从我国四大干湿区来划分,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半干旱区。
【点评】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我国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3)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12.【答案】(1)地形复杂多样
(2)耕地;种植;山地;林;畜牧
(3)低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1)读“我国地形类型百分比及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可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山区(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面积广大,故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多种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地形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山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林业;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3)我国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低。
【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3.2土地资源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八上·仁寿期中)读“中国沿106°E经线地形剖面图(部分)”,回答 下列小 题:
1.图中丙所示的地形区是( )
A. 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对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地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②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气候干燥,属于半干旱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地形剖面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四川盆地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是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雪峰山,地形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广泛。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甲是黄土高原,乙是四川盆地,丙是云贵高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甲是黄土高原,乙是四川盆地。 ①甲地黄土高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②乙地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气候湿润,属于湿润区。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0八上·深圳期末)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下列四个地点的气候统计资料判断,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 B.
C. D.
(2)该剖面上位于第二级阶梯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3)该剖面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宜农荒地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读地形剖面图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第一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夏季凉爽。根据四个地点的气候统计资料判断可知,ABC夏季高温,都不符合退。只有D夏季气温低,符合题意。
(2)读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 剖面上位于第二级阶梯的盆地是四川盆地。故A符合题意。
(3)读图,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知, 剖面上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水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1)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第一阶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2020八上·普宁期末)我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读“我国无重金属污染耕地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1)耕地属于( )
A.稀缺资源 B.常规能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最有可能是( )
A.北京市 B.山东省 C.河南省 D.福建省
(3)据图可知( )
A.青藏区的总耕地面积最小
B.城市发展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C.西南区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最小
D.自然灾害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耕地属于土地资源。耕地属于土地资源,主要分为旱地和水田。故C符合题意。
(2)从图中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京津冀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0.9%;闽粤琼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21.1%;西南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22.3%,可见比例最高的是西南区。四选项中,北京市、山东省位于京津冀鲁区,河南省位于晋豫区,福建位于闽粤琼区。故D符合题意。
(3)从图中可以看出:
A.青藏区的总耕地面积最小,A符合题意;
B. 重金属污染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C.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最小的是青藏区,C不符合题意;
D. 人为原因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C;(2)D;(3)A。
【点评】(1)自然资源就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2)本题考查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省区,根据图中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2019八上·大安期末)全国“土地日”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6月25日 D.4月1日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全国“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25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全国“土地日”的时间,牢记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6.(2018八上·柳州期末)读我国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该最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3)目前,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乱砍滥伐 D.乱占耕地
【答案】(1)C
(2)A
(3)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1)图中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2)读图可知,图中人民住的是蒙古包,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3)土地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占耕地;草场退化严重等现象,其中草地利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过度放牧、载畜超载,草场退化。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7.(2017八上·荣成期中)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大力扩建城市建设用地
B.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大,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D.在西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被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A错误;
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造成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发生,B错误;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被土地资源不足,C错误;
在西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8.(2017八上·乌兰月考)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图中土地类型与图序相一致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①是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地类型是水田;②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两大山区,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③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土地类型是旱地;④是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图答题即可。
9.(2016八上·遂宁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甲图到丙图反映的该地区的变化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没变,城镇面积没变 B.耕地面积变小,城镇面积变大
C.耕地面积变大,城镇面积变大 D.耕地面积变大,城镇面积变小
(2)该地区河流出现的变化是( )
①泥沙含量加大 ②河内污染增多 ③泥沙含量减少 ④河内污染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该地区耕地的正确说法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②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③拦河开垦耕地 ④运用农业科技,提高耕地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⑴观察图中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可知,图中耕地面积减少了,城镇面积明显增加了。
⑵观察图中森林的变化可知,从甲图到丙图森林面积减少了,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城镇面积增大,人口增多,会导致对河流的污染增多。
⑶该地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是由于人口增多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为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保护耕地,运用农业科技,提高耕地的产量。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1)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耕地少了,城镇多了。
(2)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面积减少,则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人口增加则污染加重。
(3)考查耕地的保护,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二、综合题
10.(2020八上·江门期中)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地区;土地类型④为 ,该土地类型与图二中的 地区分布较吻合。
(2)请说出左图中①②两类土地利用类型有何明显不同,并从降水条件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4)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农耕区畜牧业较为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请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林地;东北;西南;草地;半干旱
(2)①是水田,②是旱地;因为①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②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
(3)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
(4)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 读图可知,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草地,该土地类型与图二中的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吻合。
(2)读图可知,①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因此耕地类型是水田,②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因此耕地类型是旱地。
(3) 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为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
(4)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因此农耕区畜牧业较为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
故答案为:(1)林地;东北;西南;草地;半干旱;(2)①是水田,②是旱地;因为①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②是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3)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禁止不合理的利用土地;(4) 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地形平坦;饲料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本题考查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及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防止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其分界线大致通过400mm年等降水量线。
11.(2019八上·右玉月考)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中国的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土地后备资源中,最重要的是 后备土地资源。
(3)我国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 的目标,可采取“ ”的措施。
(4)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和 地区。
(5)以下地形区中位于多水带的是_______
A.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从干湿情况看,草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 地区。
【答案】(1)旱地;水田;季风区
(2)宜耕
(3)18亿亩耕地;严格地保护耕地
(4)西北
(5)D
(6)半干旱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旱地,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2)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后备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宜耕后备土地资源。(3)我国人口众多,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可采取“严格保护耕地”的措施。(4)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用水量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少。(5)由图可以看出,以上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属于缺水带,东北平原属于平水带,内蒙古高原属于缺水带和少水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多水带,故答案为:D。(6)从我国四大干湿区来划分,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半干旱区。
【点评】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我国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3)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12.(2018八上·钦州月考)读“我国地形类型百分比及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地形方面表现的两大特点是 和山区面积广大。
(2)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
(3)我国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
(高、低)。
【答案】(1)地形复杂多样
(2)耕地;种植;山地;林;畜牧
(3)低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1)读“我国地形类型百分比及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可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山区(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面积广大,故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多种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地形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山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林业;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3)我国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低。
【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