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芣苢》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6: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插秧歌


——劳动之歌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技巧
3.领会劳动之乐,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 、 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分为 、 、 。
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分为
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
“雅”
“风”
“兴”
“比”
“赋”
“风”
“雅”
“大雅”、“小雅”
“颂”
《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1.内容:《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2.《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十五国风。如:《关雎》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一般看作“正声”。如《采薇》
3.“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用比的。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诗经》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 国风 周南》中的一首诗。
芣 苢
解 题


芣 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诵读方法:《诗经》在句式上四言为主,在诵读节拍上多为“二二”的节奏。
duō
luō
jié
xié
点击收听音频朗诵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得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摘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本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摘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动词,采摘
取得,获得(结果)
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摘取。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
两种不同的采摘状态。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把衣襟腋在腰带上兜东西。
一颗一颗,
一把一把。
手提衣襟往兜子里揣。
腋起衣襟兜回来。
收获之多






发现
采摘
收获
劳动的欢歌
2.《芣苢》中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更换吗?
明确:不可以调换。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先“采”才会“有”,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3.“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
3.明明六个动词就可以表现出劳动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劳动的节奏,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喜悦
重章叠句、循环往复手法
重章,就是在一首诗中,章和章的重叠,往往只变换少数几个词。
叠句,就是在一首诗中,句和句的重叠,诗句相同或相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其他如《硕鼠》《伐檀》《关雎》《无衣》等。
1.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
作用:内容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形式上: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知识拓展
2.叠字:形象准确,音韵和谐。
3.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地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展现了欢快的劳动节奏,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1.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4.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炼字题概述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4.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二、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考察形式——怎么考?怎么答
三、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解释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句】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情感/效果】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颔联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②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隔于东南两边,日月星辰昼夜都在洞庭湖上漂浮。这两个字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景色宏伟奇丽。
③运用夸张的手法,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炼字类题型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炼字类题型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móu
jiǎ
shì
zhāo
浅白流畅
任务一: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芣苢》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场面,《插秧歌》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辛勤插秧的情形。
学习活动二:思考探究,体悟诗境
任务二: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
《芣苢》:“采”“有”“掇”“捋”“袺”“襭”
《插秧歌》:“抛”“接”“拔”“插”“唤”“歇”“低头”
“折腰”“不答”等
插秧
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即可移栽,即叫插秧。
秧田
稻田
拔秧
——抛秧
——接秧
——插秧
任务二: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
是和《芣苢》一样轻松快乐吗?
(用一个词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繁忙
紧张
辛苦
劳累
担心
和谐
《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
劳动的赞歌
插秧歌
任务三: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写法不同:《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用白描勾勒图景,以修辞传达精神,借对话展现情态。
表达的情感不同:《芣苢》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插秧歌》写出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田夫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拓展延伸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拓展延伸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拓展延伸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
也就生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