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22:25:38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桂林期末)长芦盐场、舟山渔场、莺歌海盐场分别位于(  )
A.渤海、黄海、东海 B.渤海、东海、南海
C.黄海、东海、南海 D.南海、黄海、渤海
2.(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耕地作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住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我们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3.(2020八上·卫辉期末)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4.(2019八上·太原月考)下列部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的是 (  )
A.旅游业 B.农业 C.工业 D.交通运输业
5.(2019八上·濉溪月考)某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该地区最适宜发展(  )
A.渔业 B.畜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6.(2019八上·双台子期末)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广州市郊区的农民最应该(  )
A.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B.大面积栽种茶树
C.发展蔬菜、肉蛋奶 D.种植甜菜、小麦
7.(2019八上·右玉期末)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交通运输业
8.(2018八上·右玉月考)我国干湿地区与农业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地区——牧业 B.湿润地区——水稻
C.半湿润地区——小麦 D.干旱地区——林业
9.(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下列不适宜在山区发展的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旅游业 D.牧业
10.(2017八上·东台月考)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适宜发展(  )
①林业 ②牧业 ③旅游业 ④采矿业 ⑤种植业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2015八上·渭源月考)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B.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C.朝鲜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D.壮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12.(2021八上·南丹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相结合,适当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林木加工,以满足市场需求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建设小水电站
13.(2021八上·巴彦期末)我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 B.2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降水量线 D.500mm等降水量线
14.(2020八上·辽源期末)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农业 D.旅游业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上·成武期末)"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   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图中①为   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   。
(3)图中A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而B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或"纬度因素")。
(4)"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
A.青藏高原面积广大,大力发展林业
B.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水稻
C.新疆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D.东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火龙果
16.(2021八上·紫阳期末)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东部或西部)。
(2)我国北京地区的农业熟制为一年   熟或两年   熟。
(3)读图可知,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主要的糖料作物是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17.(2020八上·涿鹿期中)读下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呈   状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   ,水能资源在   处丰富。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   ——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东侧为   平原,西侧为   高原,该高原地表特征为地面   ,起伏和缓。
(3)从地形上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第   级阶梯的   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题目“分别位于”要求按顺序,长芦盐场在渤海西南沿岸;舟山渔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应属于东海;莺歌海盐场在海南,所以属于南海。据此顺序B答案正确。
2.【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适宜林业的发展,种植业适宜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发展,A错误。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不发达,B错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小麦、棉花是这里的主要作物,而甘蔗是一种热带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C错误。新疆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带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3.【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方地区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热量差异大,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解: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B符合题意。
【点评】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5.【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发展种植业。故答案为:D。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6.【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广州郊区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应该发展蔬菜、肉蛋奶等产业。
故答案为:C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郊区适宜发展郊区农业,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
7.【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故答案为:B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
8.【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关于我国干湿地区农业类型的说法,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湿润地区种植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半湿润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9.【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ABCD四个选项中,最不适宜在山区发展的是种植业。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10.【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势崎岖,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和交通运输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11.【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如:
A.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适宜甘蔗的生长,故A对;
B.苹果是温带的水果,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故B错;
C.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故C错;
D.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美酒,故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理解解答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风景秀丽,适合开发生态旅游,故A正确。应当砍伐与抚育相结合,适当发展林业,故B正确。大力发展林木加工是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故C错误。山区急流水能丰富,可以建设小水电站,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但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山区自然环境较脆弱,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13.【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西北部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农业分布现状:
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形成东耕西牧的格局主要是因为降水多少问题。
14.【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其中种植业是农业最主要的部门。
15.【答案】(1)400(毫米);种植(业);畜牧(业);青海(牧区)
(2)水稻;小麦
(3)纬度因素
(4)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业地区的东西分布差异明显,大致以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差,以畜牧业为主,图中①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3)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B地区是位于热带的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所以两地农作物熟制出现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B错误;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C正确;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东北平原种植,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16.【答案】(1)东部
(2)两;三
(3)小麦;甜菜;水稻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可知,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3)读图,根据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可知,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点评】(1)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如小麦较耐旱,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热条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大豆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无杂草,根系吸收力强,需水多;棉花要求土壤的排水通气能力好,土层深厚。
(2)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素有“南蔗北甜”的说法,甜菜是北方主要糖料作物,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甘蔗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等省份。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热量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有“南稻北麦”之说。
17.【答案】(1)西高东低;阶梯;自西向东;地势阶梯交界
(2)太行山脉;东北;内蒙古;坦荡(或平荡,合理即可)
(3)三;平原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自西向东,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东侧为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该高原地表特征为地面坦荡,起伏和缓,是我国最大的畜牧区。
(3)从地形上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条件优越。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2)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经过地区,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
(3)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其中草地所占比重最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桂林期末)长芦盐场、舟山渔场、莺歌海盐场分别位于(  )
A.渤海、黄海、东海 B.渤海、东海、南海
C.黄海、东海、南海 D.南海、黄海、渤海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题目“分别位于”要求按顺序,长芦盐场在渤海西南沿岸;舟山渔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应属于东海;莺歌海盐场在海南,所以属于南海。据此顺序B答案正确。
2.(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耕地作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住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我们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适宜林业的发展,种植业适宜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发展,A错误。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不发达,B错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小麦、棉花是这里的主要作物,而甘蔗是一种热带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C错误。新疆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带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3.(2020八上·卫辉期末)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方地区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热量差异大,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2019八上·太原月考)下列部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的是 (  )
A.旅游业 B.农业 C.工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解: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B符合题意。
【点评】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5.(2019八上·濉溪月考)某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该地区最适宜发展(  )
A.渔业 B.畜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发展种植业。故答案为:D。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6.(2019八上·双台子期末)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广州市郊区的农民最应该(  )
A.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B.大面积栽种茶树
C.发展蔬菜、肉蛋奶 D.种植甜菜、小麦
【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广州郊区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应该发展蔬菜、肉蛋奶等产业。
故答案为:C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郊区适宜发展郊区农业,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
7.(2019八上·右玉期末)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故答案为:B
【点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
8.(2018八上·右玉月考)我国干湿地区与农业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地区——牧业 B.湿润地区——水稻
C.半湿润地区——小麦 D.干旱地区——林业
【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关于我国干湿地区农业类型的说法,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湿润地区种植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半湿润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9.(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下列不适宜在山区发展的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旅游业 D.牧业
【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ABCD四个选项中,最不适宜在山区发展的是种植业。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10.(2017八上·东台月考)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适宜发展(  )
①林业 ②牧业 ③旅游业 ④采矿业 ⑤种植业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势崎岖,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和交通运输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11.(2015八上·渭源月考)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B.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C.朝鲜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D.壮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如:
A.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适宜甘蔗的生长,故A对;
B.苹果是温带的水果,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故B错;
C.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故C错;
D.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美酒,故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理解解答即可。
12.(2021八上·南丹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相结合,适当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林木加工,以满足市场需求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建设小水电站
【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风景秀丽,适合开发生态旅游,故A正确。应当砍伐与抚育相结合,适当发展林业,故B正确。大力发展林木加工是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故C错误。山区急流水能丰富,可以建设小水电站,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但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山区自然环境较脆弱,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13.(2021八上·巴彦期末)我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 B.2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降水量线 D.500mm等降水量线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西北部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农业分布现状:
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形成东耕西牧的格局主要是因为降水多少问题。
14.(2020八上·辽源期末)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农业 D.旅游业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其中种植业是农业最主要的部门。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上·成武期末)"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   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图中①为   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   。
(3)图中A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而B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或"纬度因素")。
(4)"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
A.青藏高原面积广大,大力发展林业
B.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水稻
C.新疆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D.东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火龙果
【答案】(1)400(毫米);种植(业);畜牧(业);青海(牧区)
(2)水稻;小麦
(3)纬度因素
(4)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业地区的东西分布差异明显,大致以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差,以畜牧业为主,图中①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3)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B地区是位于热带的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所以两地农作物熟制出现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B错误;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C正确;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东北平原种植,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16.(2021八上·紫阳期末)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东部或西部)。
(2)我国北京地区的农业熟制为一年   熟或两年   熟。
(3)读图可知,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主要的糖料作物是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答案】(1)东部
(2)两;三
(3)小麦;甜菜;水稻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可知,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3)读图,根据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可知,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点评】(1)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如小麦较耐旱,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热条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大豆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无杂草,根系吸收力强,需水多;棉花要求土壤的排水通气能力好,土层深厚。
(2)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素有“南蔗北甜”的说法,甜菜是北方主要糖料作物,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甘蔗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等省份。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热量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有“南稻北麦”之说。
17.(2020八上·涿鹿期中)读下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呈   状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   ,水能资源在   处丰富。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   ——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东侧为   平原,西侧为   高原,该高原地表特征为地面   ,起伏和缓。
(3)从地形上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第   级阶梯的   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答案】(1)西高东低;阶梯;自西向东;地势阶梯交界
(2)太行山脉;东北;内蒙古;坦荡(或平荡,合理即可)
(3)三;平原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自西向东,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东侧为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该高原地表特征为地面坦荡,起伏和缓,是我国最大的畜牧区。
(3)从地形上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条件优越。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2)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经过地区,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
(3)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其中草地所占比重最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