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宽城期末)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和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农业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不能发展种植业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C.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湖泊区
(2)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多地广,保障工业发展,要减少耕种面积
B.我国西部地区全力恢复自然状态,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发展原始种植业,保持作物纯种
(3)图中关于某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正确的是( )
A.甲地发展淡水养殖 B.乙地发展林业
C.丙地发展渔业 D.丁地发展耕种业
2.(2018八上·江门期中)近几年来,某城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
A.煤炭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3.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①大豆、②棉花 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 D.①棉花、②甘蔗
4.(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几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的家乡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区
C.我家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庄稼
D.我家在新疆,这里绿洲农业发达,瓜果香甜
5.(2018八上·泗阳期末)读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①、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春小麦 冬小麦 B.冬小麦 水稻
C.水稻 青稞 D.水稻 冬小麦
(2)图B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增加 B.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C.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D.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3)图C中高原气候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应该( )
A.在中温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C.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牧区畜牧业
D.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渔业
(5)下列关于徐州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
B.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400毫米
C.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
D.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
6.(2018八上·泰兴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7.(2017八上·丰县月考)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图,图序与下列排序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8.(2017八上·冠县月考)下列各地的农业生产安排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东北平原种植油菜
C.在华北平原种植甘蔗 D.在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
9.(2017八上·信阳期中)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的简称是( )
A.苏 B.浙 C.皖 D.沪
(2)江苏省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3)江苏省大部分属于(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二、综合题
10.(2019八上·曲江期中)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四地气温降水图,回答
图1
(1)A气候类型区由于受 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终年降水稀少,对应图2中的 。该气候区是我国的 业(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区。
(2)BCD都属于 (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的共同气候优势是 。D气候类型对应图2的 。
(3)图2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11.(2020八上·运城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案例资料:福建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案例思考: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A、B两处适宜种植水稻和适宜种植果树的分别是哪处?并说明理由。
(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3)E处可以发展哪种农业部门?
(4)举例说明福建省可发展哪些出口创汇农业,并说明理由。(结合该省的自然地理条件)
12.(2019八上·右玉月考)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
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中的 主产区,B处是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
(4)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填稠密或稀疏)
(5)目前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______)
A.科学技术落后
B.劳动力短缺
C.自然环境差异大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不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发展种植业,故A符合题意;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符合题意;
C . 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但不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C不符合题意;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湖泊区,D不符合题意;
(2)A.我国人多地广,但不能为保障工业发展而减少耕种面积,A不符合题意;
B.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符合题意;
D. 应该倡导科技兴农,优良品种,D不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
A.甲地无河流、湖泊,不适合发展淡水养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地位于平坦开阔的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B不符合题意;
C.丙地位于水库,适合发展渔业,C符合题意;
D.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1)(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答案】(1)B
(2)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森林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故答案为:B。(2)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林区、②西南林区及④东南林区。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图中①分布在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的农作物是棉花;②分布在华南地区,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甘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及分布地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是答题的基础,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是答题的前提。
5.【答案】(1)D
(2)A
(3)A
(4)D
(5)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读图可知,图A中①所示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②所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图B反映了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即由西北向东南增加,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3)我国的温度带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干湿地区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区。
(4)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温带地区是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符合题意;
干旱地区缺少水源,不适合发展林业,故B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不符合题意;
东南沿海地区水域条件优越,适合发展渔业,故D符合题意。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读图可知:
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A正确;
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错误;
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C正确;
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A;(4)D;(5)B。
【点评】本题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7.【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同。其中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华南地区是我国甘蔗的主要分布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8.【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甜菜是温带地区的经济作物,不适宜在珠江三角洲种植,A错误;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油菜和甘蔗适合南方地区种植,BC错误;
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合种植水稻,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是布局农作物的前提,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9.【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江苏省的简称是苏,浙是浙江省的简称;皖是安徽省的简称;沪是上海市的简称。
(2)根据材料可知,茶树生长在年均温15℃—20℃,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2000毫米的地区,图中温度大于15℃,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地区只有江苏省南部地区。
(3)我国湿润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江苏省大部分年均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简称、干湿区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等,省区简称比较简单,属于记忆性知识点,茶树生长的地区属于理解性知识点,干湿区分布结合图记忆较好。
10.【答案】(1)海陆位置;④;畜牧业
(2)季风;雨热同期;③
(3)④;③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农业及其生产部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并且受到山脉的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终年降水稀少,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读图可知,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读图可知, BCD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D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2的③图。
(3) 读图2可知, 图2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④,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③。
故答案为:(1) 海陆位置;④;畜牧业;(2)季风;雨热同期;③;(3)④;③。
【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因此“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3)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1)A处适宜种植果树,B处适宜种植水稻。理由:A处为丘陵地形,地势较陡峭,宜发展林业;B处为平原地形,且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
(2)市场需求
(3)渔业
(4)海产、花卉、水果等。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A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形较崎岖,适合种植果树;B处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适合种植水稻。(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是考虑靠近城区,人口稠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由图可知,图中E处是湖泊,适合发展渔业。(4)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2.【答案】(1)400
(2)长江流域;塔里木;青海;西南
(3)甜菜;甘蔗
(4)稠密
(5)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大致经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由图可知,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B处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C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青海牧区,D处是我国的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3)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是喜温凉作物;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4)我国东部种植区的农业发达,人口分布稠密,城市集中。(5)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粮食生产不稳定,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农业生产,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我国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农业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4.2农业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宽城期末)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和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农业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不能发展种植业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C.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湖泊区
(2)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多地广,保障工业发展,要减少耕种面积
B.我国西部地区全力恢复自然状态,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发展原始种植业,保持作物纯种
(3)图中关于某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正确的是( )
A.甲地发展淡水养殖 B.乙地发展林业
C.丙地发展渔业 D.丁地发展耕种业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发展种植业,故A符合题意;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符合题意;
C . 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但不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C不符合题意;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湖泊区,D不符合题意;
(2)A.我国人多地广,但不能为保障工业发展而减少耕种面积,A不符合题意;
B.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符合题意;
D. 应该倡导科技兴农,优良品种,D不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
A.甲地无河流、湖泊,不适合发展淡水养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地位于平坦开阔的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B不符合题意;
C.丙地位于水库,适合发展渔业,C符合题意;
D.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1)(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2018八上·江门期中)近几年来,某城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
A.煤炭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答案】(1)B
(2)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森林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故答案为:B。(2)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林区、②西南林区及④东南林区。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
3.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①大豆、②棉花 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 D.①棉花、②甘蔗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图中①分布在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的农作物是棉花;②分布在华南地区,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甘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及分布地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几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的家乡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区
C.我家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庄稼
D.我家在新疆,这里绿洲农业发达,瓜果香甜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是答题的基础,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是答题的前提。
5.(2018八上·泗阳期末)读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①、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春小麦 冬小麦 B.冬小麦 水稻
C.水稻 青稞 D.水稻 冬小麦
(2)图B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增加 B.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C.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D.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3)图C中高原气候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应该( )
A.在中温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C.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牧区畜牧业
D.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渔业
(5)下列关于徐州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
B.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400毫米
C.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
D.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
【答案】(1)D
(2)A
(3)A
(4)D
(5)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读图可知,图A中①所示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②所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图B反映了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即由西北向东南增加,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3)我国的温度带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干湿地区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区。
(4)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温带地区是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符合题意;
干旱地区缺少水源,不适合发展林业,故B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不符合题意;
东南沿海地区水域条件优越,适合发展渔业,故D符合题意。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读图可知:
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A正确;
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错误;
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C正确;
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A;(4)D;(5)B。
【点评】本题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6.(2018八上·泰兴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7.(2017八上·丰县月考)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图,图序与下列排序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同。其中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华南地区是我国甘蔗的主要分布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8.(2017八上·冠县月考)下列各地的农业生产安排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东北平原种植油菜
C.在华北平原种植甘蔗 D.在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甜菜是温带地区的经济作物,不适宜在珠江三角洲种植,A错误;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油菜和甘蔗适合南方地区种植,BC错误;
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合种植水稻,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是布局农作物的前提,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9.(2017八上·信阳期中)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的简称是( )
A.苏 B.浙 C.皖 D.沪
(2)江苏省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3)江苏省大部分属于(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江苏省的简称是苏,浙是浙江省的简称;皖是安徽省的简称;沪是上海市的简称。
(2)根据材料可知,茶树生长在年均温15℃—20℃,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2000毫米的地区,图中温度大于15℃,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地区只有江苏省南部地区。
(3)我国湿润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江苏省大部分年均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简称、干湿区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等,省区简称比较简单,属于记忆性知识点,茶树生长的地区属于理解性知识点,干湿区分布结合图记忆较好。
二、综合题
10.(2019八上·曲江期中)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四地气温降水图,回答
图1
(1)A气候类型区由于受 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终年降水稀少,对应图2中的 。该气候区是我国的 业(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区。
(2)BCD都属于 (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的共同气候优势是 。D气候类型对应图2的 。
(3)图2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答案】(1)海陆位置;④;畜牧业
(2)季风;雨热同期;③
(3)④;③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农业及其生产部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并且受到山脉的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终年降水稀少,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读图可知,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读图可知, BCD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D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2的③图。
(3) 读图2可知, 图2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④,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③。
故答案为:(1) 海陆位置;④;畜牧业;(2)季风;雨热同期;③;(3)④;③。
【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因此“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3)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1.(2020八上·运城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案例资料:福建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案例思考: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A、B两处适宜种植水稻和适宜种植果树的分别是哪处?并说明理由。
(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3)E处可以发展哪种农业部门?
(4)举例说明福建省可发展哪些出口创汇农业,并说明理由。(结合该省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A处适宜种植果树,B处适宜种植水稻。理由:A处为丘陵地形,地势较陡峭,宜发展林业;B处为平原地形,且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
(2)市场需求
(3)渔业
(4)海产、花卉、水果等。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A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形较崎岖,适合种植果树;B处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适合种植水稻。(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是考虑靠近城区,人口稠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由图可知,图中E处是湖泊,适合发展渔业。(4)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2.(2019八上·右玉月考)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
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中的 主产区,B处是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
(4)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填稠密或稀疏)
(5)目前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______)
A.科学技术落后
B.劳动力短缺
C.自然环境差异大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不稳
【答案】(1)400
(2)长江流域;塔里木;青海;西南
(3)甜菜;甘蔗
(4)稠密
(5)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大致经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由图可知,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B处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C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青海牧区,D处是我国的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3)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是喜温凉作物;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4)我国东部种植区的农业发达,人口分布稠密,城市集中。(5)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粮食生产不稳定,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农业生产,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我国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农业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