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葫芦形状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提示:
课桌椅(摆整齐),文具齐(不吵闹),安静坐(静心等)。
一、复习字词,练读儿歌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的菜园里,参观了他种的一葫芦(生答)。这是怎样的葫芦 (指名说:可爱的葫芦、漂亮的葫芦等)这样的葫芦你想要吗 接下来,咱们请四位小老师带大家去摘葫芦吧!(个人读,集体跟读词语)
2.师:咱们摘了好多葫芦,简直是大丰收呀!一首葫芦儿歌奖励给大家,一起读(播放背景音乐)。
葫芦藤上长绿叶,花谢以后葫芦挂。只盯葫芦赛南瓜,不顾蚜虫满叶爬。葫芦慢慢都变黄,一个一个全落下。栽种的人很奇怪,不知到底为啥啊
3.同学们把藏在儿歌里的生字词都读准了,而且很有节奏,老师为你们点赞!那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
二、细读感悟,分析词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
①(出示第一幅插图)图画上,葫芦的藤、叶子、花朵和小葫芦都是什么样子的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出示填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葫芦()的小花
②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说的和课文中写的是否一样。
③比一比,说一说:出示课本中描写细致的三句话,体会表达效果。
(2)感受喜爱之情:为什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3)指导朗读。
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长出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你喜欢这些小葫芦吗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二幅插图和第四自然段)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的叶子变黄了,小葫芦都落了,会是怎样的心情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既然小葫芦已经长出来了,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 请大家当侦察员,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找答案,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预设一:因为他觉得叶子上有蚜虫没关系。
①请一名同学读读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谁能告诉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出示两组句子,引导学生辨析比较不同的表达效果。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④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总结:感叹句更能表达出强烈的语气,表达了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心理。
⑥指导朗读
预设二: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①练习说话:如果你看到叶子上爬着的蚜虫,会怎么劝说种葫芦的人
②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种葫芦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同学们各抒己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等)
③“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究竟是需要治,还是不需要治
出示两组句子,引导学生辦析比较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总结交流,分享收获
学生先分享,教师在总结。
四、布置作业
1.书写课后生字并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