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学情检测卷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玻利瓦尔反对君主制,主张在独立后的拉美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在《牙买加来信》中,他说:“渴望和平、公正、科学、艺术和贸易的美洲人更喜欢的是共和国,而不是王国。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时( )
A.反对殖民者残酷掠夺 B.受启蒙思想传播影响
C.光荣革命的影响深远 D.民众多推崇联邦政体
3.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图中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主题是(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100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没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生没有受到他国革命的影响
C.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政局稳定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代价巨大却没有取得经济上独立
5.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规模上遍及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在成分上包含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以及原属于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们。这反映了印度( )
A.殖民统治的终结 B.统一国家的形成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资本主义的发展
6.17世纪中叶,某法令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法令的实施( )
A.导致了欧洲庄园的瓦解 B.给非洲带来了严重灾难
C.使美国建立起了奴隶制 D.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7.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某学生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内容进行探究式研究,下面能作为佐证的“直接史料”是( )
A.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法令 B.1865年一个俄国地主的日记
C.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罪与罚》
8.170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布法令,要求全国除僧侣外:(男性)上衣为法兰西或撤克逊式,下衣和袜子为德意志式;(女性)穿着西式(德意志式)的帽子、外套、紧身衣、裙子和鞋。任何人不得再穿着俄式服装。彼得一世此举意在( )
A.推动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B.进一步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C.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条件
9.“彼得大帝的强制性改革在短时间内进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绝对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众对当权者的信从,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强化了俄国民众对权威的服从与崇拜。人们对改革的内容也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领会,这时积淀在人民思想意识中的东正教传统又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对彼得大帝改革的评论主要想表达( )
A.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俄国东正教会是沙皇专制权力的帮凶
C.俄国是资本主义大国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D.改革在政治上强化了俄国专制统治
10.在改革中颁布的法令规定:“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这场改革( )
A.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 B.彻底清除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材料主要强调( )
A.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B.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
C.彼得大帝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 D.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12.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者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 )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宣告美国的独立
C.限制公民在州的权利 D.保证了黑人的权力
13.“1866—189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西部地区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国成为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38亿美元。”促进美国该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到来 B.南北战争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独立战争的胜利,真正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D.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的支持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九年级小历同学制作了《美国内战》的年代尺,依据下图,其中方框处应填的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宜言》的颁布 B.约克镇战役
C.《独立宣言》发表 D.萨拉托加大捷
15.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形势”指的是( )
A.欧洲殖民国家卷土重来 B.美国邦联政府松散无力
C.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 D.国内奴隶制下矛盾尖锐
16.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美国颁布了《宅地法》
C.美国南北战争的深入 D.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作战
17.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以民用工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明开化” 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18.明治时代,日本出版的《笔算题丛》《化学书》《万国史略》《万国地志略》等众多教科书取代了来自中国的“汉书”,同时向学生灌输历代天皇的古训,围绕战争忠勇进行教育。这说明当时日本( )
A.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迅猛 B.新时代融合了旧制度残余
C.教育成为发动战争的工具 D.教科书内容选取全盘西化
19.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之后,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时常能见到这些情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由此可推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冲击 B.倡导完全西方化的生活
C.注重保留本土传统文化 D.推动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20.下表是美国希尔版历史教科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它强调明治维新的不足在于( )
日本教育受西方影响,然而强调对家庭和社会忠贞的品德没有改变,尤其是强调对天皇的忠诚。明治维新后,一些煤矿工人在54度的高温下工作,一旦逃跑就会被射杀。日本现代化并没完全与传统价值分离,1889年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限制男性投票权,1898年的民法典,降低个人权利,并把女性置于家庭角色中。
A.人权问题和女权问题 B.天皇制度和教育问题
C.法制问题和教育问题 D.军事问题和专制问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杰里·本特刊等《全球通史》
(1)材料一所指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这种“制度”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官员”和“列宁”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革命或改革在社会中的作用?(2分)
22.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重大信息。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从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任选一个时期,对应时期下面的结构内容进行简要阐述。(8分)
(2)根据材料二是某同学预习《美国内战》一课时制作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设计两个预习问题。(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因素。(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一,论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2分)
(2)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两个共同特点。(4分)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学情检测卷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玻利瓦尔认为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南北战争的主要成果是巩固了美国的国家统一,从法律层面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排除C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玻利瓦尔反对君主制,主张在独立后的拉美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在《牙买加来信》中,他说:“渴望和平、公正、科学、艺术和贸易的美洲人更喜欢的是共和国,而不是王国。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时( )
A.反对殖民者残酷掠夺 B.受启蒙思想传播影响
C.光荣革命的影响深远 D.民众多推崇联邦政体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玻利瓦尔反对君主制,主张在独立后的拉美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和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主张建立共和国,反对君主专制,而且对于和平、公正、科学充满希望,说明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对殖民者残酷掠夺,排除A项;光荣革命建立的是君主制,与玻利瓦尔的主张相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意愿,排除D项。故选B项。
3.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图中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主题是(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来克星顿的民兵铜像纪念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圣马丁将军则是南美民族解放双杰之一,所以共同反映的主题则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图片信息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4.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100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没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生没有受到他国革命的影响
C.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政局稳定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代价巨大却没有取得经济上独立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100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D项表述正确,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A项表述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B项表述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拉丁美洲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C项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规模上遍及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在成分上包含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以及原属于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们。这反映了印度( )
A.殖民统治的终结 B.统一国家的形成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规模上遍及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在成分上包含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以及原属于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从规模和人员成分上说明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组织调动了广泛的社会力量,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没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国家没有获得独立,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6.17世纪中叶,某法令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法令的实施( )
A.导致了欧洲庄园的瓦解 B.给非洲带来了严重灾难
C.使美国建立起了奴隶制 D.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49年俄国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与题干材料中的内容相似,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俄国强化农奴制度的措施,D项正确;欧洲庄园的解体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给非洲带去严重灾难的是欧洲的殖民掠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美国存在的奴隶制是因为三角贸易和西方殖民者的种植园经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某学生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内容进行探究式研究,下面能作为佐证的“直接史料”是( )
A.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法令 B.1865年一个俄国地主的日记
C.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罪与罚》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可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法令属于直接史料,A项正确;“1865年一个俄国地主的日记”不属于直接史料,排除B项;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不属于直接史料,排除C项;电影《罪与罚》不属于直接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
8.170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布法令,要求全国除僧侣外:(男性)上衣为法兰西或撤克逊式,下衣和袜子为德意志式;(女性)穿着西式(德意志式)的帽子、外套、紧身衣、裙子和鞋。任何人不得再穿着俄式服装。彼得一世此举意在( )
A.推动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B.进一步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C.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条件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70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布法令,主张学习西方服饰,想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C项正确;材料中彼得一世发布的法令主张学习西方服饰,没有涉及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加强沙皇专制权力、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条件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9.“彼得大帝的强制性改革在短时间内进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绝对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众对当权者的信从,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强化了俄国民众对权威的服从与崇拜。人们对改革的内容也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领会,这时积淀在人民思想意识中的东正教传统又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对彼得大帝改革的评论主要想表达( )
A.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俄国东正教会是沙皇专制权力的帮凶
C.俄国是资本主义大国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D.改革在政治上强化了俄国专制统治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彼得大帝的强制性改革在短时间内进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绝对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众对当权者的信从,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强化了俄国民众对权威的服从与崇拜。人们对改革的内容也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领会,这时积淀在人民思想意识中的东正教传统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对彼得大帝改革的评论主要想表达改革在政治上强化了俄国专制传统,D项正确;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俄国东正教会对加强沙皇专制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是沙皇专制权力的帮凶”这样的表述不对,排除B项;俄国是资本主义大国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在改革中颁布的法令规定:“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这场改革( )
A.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 B.彻底清除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可知这个法令的目的是废除农奴制,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项正确;改革发生在俄国并非美国,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排除B项;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材料主要强调( )
A.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B.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
C.彼得大帝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 D.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阐述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排除C项;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2.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者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 )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宣告美国的独立
C.限制公民在州的权利 D.保证了黑人的权力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和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可知,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有利于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巩固国家统一, A 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限制公民在州的权力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符, 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保证黑人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3.“1866—189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西部地区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国成为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38亿美元。”促进美国该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到来 B.南北战争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独立战争的胜利,真正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D.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的支持
【答案】B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史实(1866—1890年)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国家统一得以维护和黑人奴隶的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了题干中1866—1890年美国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在178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项;题干中的1866—189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九年级小历同学制作了《美国内战》的年代尺,依据下图,其中方框处应填的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宜言》的颁布 B.约克镇战役
C.《独立宣言》发表 D.萨拉托加大捷
【答案】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扭转了美国内战的战局,A项正确;约克镇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排除B项;《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C项;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5.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形势”指的是( )
A.欧洲殖民国家卷土重来 B.美国邦联政府松散无力
C.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 D.国内奴隶制下矛盾尖锐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13个殖民地地区根据《邦联条例》,首次成立了以邦联合国会为形式的松散的中央政府。在这种体制下,邦联合国会没有征税权,同时由于缺乏全国性的行政和司法机构,国会只能依靠各个州的地方政府来实施其指定的法律,所以说年轻的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是美国邦联政府松散无力,B项正确;美国建国后,欧洲殖民国家卷土重来,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建国初期是南北经济模式存在差异,但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国内奴隶制下矛盾尖锐不是美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6.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美国颁布了《宅地法》
C.美国南北战争的深入 D.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作战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0年到1863年林肯越来越多地用到国,更强调美国是个整体,这是因为随着南北战争的深入,他认识到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结束于1783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美国的《宅地法》颁布于美国内战期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美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7.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以民用工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明开化” 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知,大力发展近代经济,这是其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表现,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民用工业是主导,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上的措施,无法体现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上的措施,无法体现军事上的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A项。
18.明治时代,日本出版的《笔算题丛》《化学书》《万国史略》《万国地志略》等众多教科书取代了来自中国的“汉书”,同时向学生灌输历代天皇的古训,围绕战争忠勇进行教育。这说明当时日本( )
A.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迅猛 B.新时代融合了旧制度残余
C.教育成为发动战争的工具 D.教科书内容选取全盘西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出版的《笔算题丛》《化学书》《万国史略》《万国地志略》等众多教科书”可以得出日本已经大力发展新式教育,但同时“向学生灌输历代天皇的古训,围绕战争忠勇进行教育”,这体现出日本还保留着旧制度的一些内容,所以这说明当时日本新时代融合了旧制度残余,B项正确;教科书的内容没有体现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迅猛,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成为发动战争的工具,排除C项;“向学生灌输历代天皇的古训”说明教科书内容并没有全盘西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9.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之后,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时常能见到这些情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由此可推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冲击 B.倡导完全西方化的生活
C.注重保留本土传统文化 D.推动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可知,材料表明明治维新既学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据此可推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注重保留本土传统文化,C项正确;从材料“西服、酒吧、西洋歌剧和油画”可知,日本学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排除A项;B项“完全西方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学习西方和保留传统有机结合,没有涉及人们审美标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0.下表是美国希尔版历史教科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它强调明治维新的不足在于( )
日本教育受西方影响,然而强调对家庭和社会忠贞的品德没有改变,尤其是强调对天皇的忠诚。明治维新后,一些煤矿工人在54度的高温下工作,一旦逃跑就会被射杀。日本现代化并没完全与传统价值分离,1889年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限制男性投票权,1898年的民法典,降低个人权利,并把女性置于家庭角色中。
A.人权问题和女权问题 B.天皇制度和教育问题
C.法制问题和教育问题 D.军事问题和专制问题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后,一些煤矿工人在54度的高温下工作,一旦逃跑就会被射杀。日本现代化并没完全与传统价值分离,1889年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限制男性投票权,1898年的民法典,降低个人权利,并把女性置于家庭角色中”可得出明治维新的不足在于人权问题和女权问题,A项正确;天皇制度和教育问题、法制问题和教育问题、军事问题和专制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杰里·本特刊等《全球通史》
(1)材料一所指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这种“制度”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官员”和“列宁”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革命或改革在社会中的作用?(2分)
【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或议会君主制);影响:营造出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促进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3)①官员依据: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列宁依据:农奴必须出钱赎买才能获得土地。
(4)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主要方式。(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和所学可知,“新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直接概括影响即可:营造出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促进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林肯的主要历史功绩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3)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可知,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是:官员认为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列宁认为农奴必须出钱赎买才能获得土地。
(4)由材料一信息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实现了现代化;由材料二信息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由材料三信息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主要方式。
22.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重大信息。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从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任选一个时期,对应时期下面的结构内容进行简要阐述。(8分)
(2)根据材料二是某同学预习《美国内战》一课时制作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设计两个预习问题。(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因素。(4分)
【答案】(1)时期: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期。
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宣扬平等、自由、民主,反对专制,促进了欧美人民的觉醒,促使美、法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2)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推测美国内战的结果会怎样?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3)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制度的创立等。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选时期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期;根据所学知识,可阐述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宣扬平等、自由、民主,反对专制,促进了欧美人民的觉醒,促使美、法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2)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思维导图重在强调美国内战的背景或者是内战爆发的原因,因此可设计问题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推测美国内战的结果会怎样?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制度的创立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一,论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2分)
(2)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两个共同特点。(4分)
【答案】(1)合理性:1861年改革在解放农奴的同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2)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扫除旧秩序”;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改革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若答到“废藩置县”即可);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共同特点:①都属于自上而下的方式;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或“都改变了社会性质”);③都属于资产阶级改革。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⑤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详解】(1)根据材料一“《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可知,1861年改革在解放农奴的同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因此说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
(2)根据材料二“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可知,“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说明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意思相近即可)结合所学可知,明治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若答到“废藩置县”即可);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特点有:都属于自上而下的方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或“都改变了社会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