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
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由魏尔肖补充)
(3) 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创立细胞学说所用到的科学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罗伯特·胡克(观察木栓组织--死细胞)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列文虎克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植物无“系统”层次;
②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系统”层次,其细胞层次即相当于个体层次。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种群 (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群落 (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种群)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
【辨析】(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病毒、分子和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理由:它们均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9.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 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染色体,有拟核(由环状DNA构成)
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染色体(染色体=DNA+蛋白质)
3.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蓝色细线支毛衣”)
4. 原核生物的代表①——蓝细菌:
(1)同化类型:自养
原因: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
(2)种类:念珠蓝细菌、颤蓝细菌
发菜(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
【补充】
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爆发
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爆发
5. 原核生物的代表②——大肠杆菌:
(1)同化类型:异养
【补充】
①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②凡是“菌”前面有“杆”“球”“螺旋”“弧”
字样的都是细菌。
③细菌(包括蓝细菌)都具有细胞壁。
6. 原核生物的代表③——支原体(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结构特点:不具有细胞壁!!
7.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遗传物质:DNA
【注意】
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就是核糖体,除此之外不具有其他任何细胞器!
8.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9.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10.【重点辨析】
① 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无细胞壁)
②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
a.草履虫、变形虫(均为单细胞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b.衣藻 (单细胞植物,属于真核生物)
c.酵母菌、根霉菌(均为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③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
(原核生物无叶绿体)
④ 原核细胞一定没有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但仍属于真核细胞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二)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2. 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3.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找、移、转、调”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
②移:移动玻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④调:先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先调光,再调细”)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先低后高: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②低倍镜动粗,高倍镜调细:换用高倍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 显微镜下视野清晰度的调节:细准焦螺旋
视野亮度的调节:①调亮——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②调暗——小光圈或平面反光镜
【补充】
视野过暗/材料颜色较深时,需适当调亮视野;
视野过亮/材料颜色较浅时,需适当调暗视野。
5.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例:①显微镜下观察到“b”,则实际标本应为“q”;
②显微镜下观察到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环流方向应为逆时针。
6. 显微镜的物像移动规律: “偏哪移哪”
例: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偏左下方,则应把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7.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含义:指对物体的长度/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8.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
【例题1】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排成一行的64个细胞,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多少
【规律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64÷4=16(个)
【例题2】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充满视野的64个细胞,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多少
【规律2】充满视野的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64÷42=4(个)
9. 显微镜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①目镜 ②物镜 ③装片
(观察移动何者时污点随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