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8 18: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能够懂得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替代是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需要政治稳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景之治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电影《巨鹿之战》小片段。
同学们,我们知道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繁重的赋税、兵役、徭役,使人民忍无可忍,而生产力遭受了极大地破坏,最终导致人民揭竿斩木,起来反抗暴秦。
我们再来回忆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争,指的是楚国和汉国之间的对抗和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这场战争始于秦朝灭亡之后,这时中国出现了分裂局面。项羽是楚国的一位武将,他领导楚军反抗秦朝的统治,逐渐成为楚国的霸主。而刘邦则是汉国的创始人,他在与项羽的斗争中,起初屡遭失败,但最终凭借智慧和策略逐渐扭转局势。
这段历史中关键战役有巨鹿之战、核下之战和彭城之战。在巨鹿之战中,刘邦设下埋伏,成功俘虏了项羽的大将韩信,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在核下之战中,刘邦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战胜了项羽的楚军,确立了刘邦的统治定位。彭城之战则是刘邦与项羽最后的较量,刘邦派韩信成功击败了项羽,最终夺得了胜利。
刘邦打败项羽后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汉王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二)学习新课:
1.西汉的建立
(1)刘邦简介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时势造英雄,历史将刘邦推向了前台。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刘邦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关系,在沛县获得了一个泗水亭长的小官。他还是一个有大格局有知识的人,他的知识和经历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格局。他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他能够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人共同起义,最终从一介布衣成为九五之尊(权威和尊贵)的皇帝。
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西汉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学生记忆)
(3)历史背景:由于秦朝的残酷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材料阅读:《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醇驷,而将相获乘牛车”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汉初处于经济萧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贫困的社会情况)
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成了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休养生息政策就是让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西汉初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学生阅读教材55页,老师补充)
汉高祖采取减免徭役和兵役,尽量限制战争,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民,以增加劳动力,稳定民心;采取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的从事生产;宽刑慎罚,汉高祖颁布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刘邦的约法三章是指他与老百姓约定的三条法律条款: a.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受到处罚,盗窃者也要受到判罪; b.废除秦朝的法令,反对秦朝的暴政;c.诸吏民皆安定不动。
小结:休养生息政策就是减轻徭役、减少赋税,减轻刑罚。
(3)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意义。
阅读材料:鉴于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并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
根据材料说说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意义(学生讨论,老师补充)
小结:这个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实力,保护了耕地和农业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战争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基础,促进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进步。
3.“文景之治”
内容(阅读教材55页)
注重农业生产,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统治者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社会状况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四川地区的树木都被砍光了。——摘自翻译自杜牧《阿房宫赋》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问题:a.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秦朝: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朝因为奢侈浮华,实行暴政而导致王国。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1)西汉的建立,(2) 休养生息政策,(3)“文景之治”,重点掌握休养生息政 策,“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让我们初步懂得一个王朝的兴衰的原因,懂得历史的车轮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艰难的前进。历史的教训和启迪让我们后世人铭记在心。
六、课堂练习: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了解程度,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见电子白板内容)。
课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探讨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本课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重难点突出。运用电子白板,它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