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总结我们的认识》教案设计
课题 总结我们的认识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认识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科学思维:通过回顾前几课的模拟实验现象及结论,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态度责任: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反思,建构科学解释;知道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难点 控制变量完成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一、科学聚焦
总述:介绍本单元的教材安排和每课的主题研究
分述:具体介绍每课的内容
二、科学探索
探究一、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
弯曲的岩层
长白山天池
敦煌的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还认同当初自己的猜测吗?如果不认同,请你们说一说现在是怎样认识的。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就是侵蚀现象。
思考:我们知道了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探索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
不同条件:一个小山丘有植物覆盖;
一个小山丘没有植物覆盖
相同条件:同样的小山丘模型
同样的降雨量
同样的高度进行“降雨”
实验注意事项:
小组分工合作。
实验中“雨水”要尽量洒在土地上。
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观看视频: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对比观察两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1)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顶部被冲垮,表面形成一条条小沟,雨水带走大量的泥土。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顶部较完好,没有被冲出小沟,雨水带走泥土较少。
(2)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流下来的水很混浊,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流下来的水较干净。
结论: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作用更严重。
小结: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少土地中松散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
三、科学研讨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问题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
问题2: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3:既然植物对侵蚀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总结
六、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