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课件(4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课件(4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22:19:36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认识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科学思维:通过回顾前几课的模拟实验现象及结论,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态度责任: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地球的表面
地球表面的变化
2.地球的结构
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材安排
5.风的作用
6.水的作用
7.总结我们的认识
研究主题划分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形地貌的改变
总结提升



科学聚焦
整体了解地表形态
提出“影响地形变化因素”的假说
科学聚焦
科学聚焦
科学聚焦
1
弯曲的岩层
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
1
科学探索
2
长白山天池
科学探索
3
敦煌的雅丹地貌
科学探索
4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科学探索
5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科学探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还认同当初自己的猜测吗?如果不认同,请你们说一说现在是怎样认识的。
科学探索
图片编号 地形地貌 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弯曲的岩层
2 长白山天池
3 敦煌的雅丹地貌
4 黄土高原高上的沟壑
5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火山喷发形成
风的作用
水(降雨)的作用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科学探索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就是侵蚀现象。
我们知道了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科学探索
实验材料: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2
科学探索
实验步骤: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2
(1)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科学探索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2
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
不同条件:一个小山丘有植物覆盖;
一个小山丘没有植物覆盖
相同条件:同样的小山丘模型
同样的降雨量
同样的高度进行“降雨”
科学探索
实验注意事项: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2
1.小组分工合作。
2.实验中“雨水”要尽量洒在土地上。
3.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科学探索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科学探索
对比观察两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1)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顶部被冲垮,表面形成一条条小沟,雨水带走大量的泥土。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顶部较完好,没有被冲出小沟,雨水带走泥土较少。
(2)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流下来的水很混浊,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流下来的水较干净。
科学探索
结论: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作用更严重。
科学探索
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少土地中松散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
科学探索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科学研讨
问题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4个:地震、火山喷发、风、水。
科学研讨
问题2: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小山丘上的泥沙很少被雨水冲刷,也就是说小山丘被雨水侵蚀的程度很小。
这是因为植被对侵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不容易发生侵蚀现象,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
科学研讨
问题3:既然植物对侵蚀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植物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在裸露的地区多植树,多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
科学研讨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植被对侵蚀作用的知识。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模拟了一种地表的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 B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风化
B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关
B.地球表面有很多地形地貌
C.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点拨:地形地貌的改变是地球内部力量(地震、火山喷发)和地球外部力量(风、流水、温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A
课堂练习
3.在我国很多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B )。
A.人们缺乏粮食,需要种植更多的粮食
B.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现状
C.人们缺乏木材,需要种植更多的树木
B
课堂练习
4.典典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B )。
A. B.
C.
点拨: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B
课堂练习
5.在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的模拟实验中,判断土地被侵蚀程度的依据是( B )。
A.雨水的清澈程度 B.径流的浑浊程度
C.土地吸水程度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B.人类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C.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土壤流失
B
B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  风  、  水  、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2.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  地震  、  火山喷发  、  水  、 风  等。


地震
火山喷发


课堂练习
三、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探究问题: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吗?
提出猜想:有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大。
实验材料:草皮、泥土、塑料盒、自制喷壶、小桶等。
实验步骤:A.在两个塑料盒中,分别堆积大小相同、坡度相同的小山丘;B.一个小山丘用草皮覆盖山坡,另一个无草皮覆盖;C.用喷壶分别对着小山丘的顶部喷水;D.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并比较“降雨”后两个小山丘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在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B ),保持相同的条件
是( AC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物
C.降雨高度和雨量大小
2.在模拟降雨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A )。
A.沙子 B.石头 C.草皮
3.两组实验中,( B )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更大。
A.有植物 B.无植物 C.一样大
B
AC
A
B 
课堂练习
4.比较两个容器中的径流,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B )。
A.有植物的塑料盒中比无植物的塑料盒中径流更浑浊
B.无植物的塑料盒中比有植物的塑料盒中径流更浑浊
C.有植物的塑料盒中和无植物的塑料盒中径流一样浑浊
B
课堂练习
四、同同通过学习知道了土地会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土壤表面细小的沙子和黏土会被雨水冲走,严重时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冲毁房屋和道路。于是同同做了下列实验:她用泥土搭建了如图所示的地形,并在中间挖了一条弯曲的“河道”,再将矿泉水瓶盛满水从上面倾倒,模拟降雨,
观察土地是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请回答以下问题。
课堂练习
1.土地受侵蚀比较严重的地方是( A )。
A.陡坡处 B.平坦处 C.草地下
2.(多选)下列关于“河道”模样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上游泥沙被冲刷较严重
B.转弯的地方被冲刷严重
C.下游河道变浅,有泥沙沉积
A
ABC
课堂练习
3.(多选)以下方法中,可以有效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伤害的有( ABCEG )。
A.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B.兴修水利  C.封山育林  
D.开发荒山  E.合理科学植树造林  F.扩大放牧  
G.加固河道
ABCEG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