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在天空绽放。专家表示,12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是观测双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时机。据此完成1~2题。
1.流星雨是由小行星散落的物质与地球大气摩擦而成的。太阳系中小行星集中分布在(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地球与金星之间
C.火星与木星之间 D.地球与火星之间
2.在我国观测流星雨的时机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之地观测 ②选择远离城市的郊外观测,避免人造光污染
③应选择在晴朗的夜晚观测,满月时最佳 ④夜空越暗越有利于观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众所周知,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如图)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已灭绝,在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河南安阳发掘出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
A.寒武纪 B.白垩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4.关于圣水牛生活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草原广布 B.温暖湿润,风沙肆虐
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 D.温暖湿润,植被稀疏
5.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转冷、人类过度捕猎 B.外来天敌、生态系统失衡
C.地动山摇、火山地震爆发 D.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
人们向地下发射人造地震波,通过接收、分析不同地层的反射波,从而推断油气资源的分布。钻探深海油气资源依赖海上钻井平台,海上钻井平台架构于海洋底层,若海底土层中存在一层“硬夹层”(也称“鸡蛋壳”),由于其下方土质相对松软,平台插桩就位时容易踩碎“鸡蛋壳”,发生溜桩甚至倾倒的穿刺事故。某海上钻井平台在作业时进行“主动穿刺”,穿刺钻孔深度约为海底l5米。下图示意海上钻井平台正常作业和穿刺事故。据此完成6~8题。
6.该海上钻井平台“主动穿刺”插桩抵达了( )
A.软流层 B.地核 C.地幔 D.地壳
7.下列图中最有可能有石油资源的是( )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该海上钻井平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动穿刺”是为了勘探石油深度 B.钻井最深可达下地幔
C.钻井经过软流层 D.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研究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明显作用。研究发现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380μmol/mol(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提高为627μmol/mol时,小麦和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7.27%和19.31%。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 D.是地球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以使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
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植物免受伤害
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降低 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
下图为某地大气垂直分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纬40°附近 D.极地地区
12.该层大气( )
A.多水汽杂质,容易成云致雨 B.可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长波辐射
C.随高度增加,气温不断升高 D.流星、极光现象多发生在该层
近年来,北京市城区每年冬天都会有大群的小嘴乌鸦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过夜,于是就有了诸如“天屎路”“禽粪路”的地名。乌鸦们白天飞到郊区觅食,夜晚飞回城区休息,飞行高度较低。专家表示,乌鸦通过交流、学习得知城里舒适,于是年年来此。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乌鸦冬天夜晚在城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城区( )
A.有人投喂 B.没有天敌 C.更加温暖 D.禁止捕猎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乌鸦白天飞到郊区是为了寻找食物 ②乌鸦在城区的栖息地不固定
③乌鸦白天飞到郊区更费力 ④乌鸦晚上飞回城区更费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鸟粪会释放大量氨气,氨气与某些物质反应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由此推测乌鸦聚集地可能(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D.昼夜温差会更大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图左)。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阴阳棚”温室中( )
A.甲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菌类 B.甲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蔬菜
C.乙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蔬菜 D.乙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菌类
17.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 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
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 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
18.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22年1月18日,我国最北端城市——黑龙江漠河最低气温跌至零下41.5℃,街头出现冰雾天气。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由水汽凝华而形成。冰雾笼罩下,能见度不足100米;行人裹着厚厚的冬装,眉毛和睫毛上结满了白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对冰雾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①气温②湿度③气压④地形⑤风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0.冰雾多形成于( )
A.晴天的正午前后B.阴天的正午前后 C.晴天的日出前后 D.阴天的日出前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柴达木盆地中的格尔木市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和柴达木盆地降水、积温分布。
简述左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6分)
对比柴达木盆地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数量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相关人员在研究冬季供暖时发现了一种“被动式节能房屋”,该房屋不需要主动加热,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即可使房屋保持较为舒适的温度。下图为相关人员绘制的“被动式节能房屋”冬季“制热”模式示意图。
(1)请在上图中气流①②③处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室内气流运动状况。(3分)
(2)下图中能说明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哪个?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5分)
(3)若想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增温,“被动式节能房屋”还可以进行什么设计?(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大理古城昼夜风向变化显著,夜间降雨日数多。2023年元宵节,小明到大理古城游玩,中午12时到达洱海西侧大理古城时,感觉风力稍大,风向稳定,略寒意。下面图甲示意大理古城位置,图乙示意沿25.7°N经大理古城的地形剖面。
材料二 下面图丙为大理古城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判断此日中午12时大理古城的主导风向(2分)
(2)请在图乙中三种不同的线型上用箭头标注出气流运动方向。(3分)
(3)图丙中穿堂风风力最强的时段是( )(填“昼”或“夜”),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草,可以显著增强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从气温、气压、气流运动角度加以解释。(7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一般来说,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选出图中A、B、C、D四个中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箭头。(2分)
对比A、C两处风力大小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对比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阐述理由。(7分)
答案 地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小行星集中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C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天文观测活动的开展条件。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且视野较为开阔,适合观测,①正确;远离城市的郊外,人造光对观测的影响小,②正确;满月时,流星的光芒易被月球光芒掩盖,③错误;夜空越暗,流星光芒越明显,④正确。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
3.D 4.C 5.A
【解析】3.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在人类遗址中发现含有圣水牛骨骼,因此人类与圣水牛同时出现,而人类出现在第四纪,因此该地层应为第四纪,D正确;,寒武纪、白垩纪、古近纪(早第三纪)地层中没有人类遗址,排除ABC。故选D。
4.根据材料信息“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可知,圣水牛生存环境为暖湿的环境,环境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耍、生存,C正确;黄河流域温暖湿润,当地应是森林,而不是草原,且植被茂密,同时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较少,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圣水牛的灭绝,一是可能是人类的过度捕杀结果,二是因为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年至前850年)的到来,变冷的气候改变了环境,圣水牛因此失去了昔日家园,A正确;外来天敌,火山地震爆发,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并没有材料支持,BC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材料可知,该海上钻井平台穿刺钻孔深度约为海底15米,海洋地壳厚度一般为5-10千米,穿刺钻孔深度小于地壳厚度,因此该海上钻井平台“主动穿刺”插桩抵达了地壳,D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传播。石油资源为液体,因此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通过时传播速度会突然下降。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由材料分析可知,勘探石油深度一般利用人造地震波,该海上钻井平台“主动穿刺”是为了避免穿刺事故,A错误;该海上钻井平台是在地壳中钻探,B、C错误;该海上钻井平台位于海上,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8%,A项错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的地区和毁林严重的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B项错误、C项正确;地球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碳元素,不是二氧化碳,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之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原料,从而使农作物增产 √
B 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较强,紫外线波长较短 ×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会直接影响地面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也不大 ×
11.C 12.C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北京地区冬天天气寒冷,乌鸦白天飞到郊区觅食,夜晚飞回城区休息,主要是由于夜晚城区气温较郊区高,有利于乌鸦过夜,C项正确;夜晚城区居民处于休息状态,无人投喂,A项错误;没有天敌和禁止捕猎不是乌鸦冬天夜晚在城区聚集的主要原因,B、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可知,乌鸦白天飞到郊区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①正确;由材料可知,乌鸦会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过夜,可知其在城市的栖息地较固定,②错误;城市与郊区相比,城市为热源,郊区为冷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城市,因此乌鸦晚上由郊区飞向城市更省力,白天由城市飞到郊区更费力,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可知,B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鸟粪释放的氨气与其他物质反应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加了空气中的杂质,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白天气温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夜晚气温相对较高,减小了昼夜温差,A项正确,B、C、D项错误。
16.D 17.B 18.D 19.B 20.C
16.(1)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四川盆地最少。(6分)
(2)四川盆地的太阳能资源较柴达木盆地的贫乏/柴达木盆地的太阳能资源比四川盆地丰富。(2分)
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柴达木盆地处于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晴天多,光照充足,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6分)
17.答案:(1)绘图如下。(3分)
(2)甲(1分)
。判断依据: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储热墙体发射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玻璃对长波辐射有阻挡作用,可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墙体。(4分)
(3)增加房屋向阳面受光面积;加装双层玻璃。(2分)
18.答案:(1)(东南风)偏东风(2分)
(2) (3分)
(3)昼;与林草地相比,石子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石子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林草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7分)
19.(1)C(2分)
(2) A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5分)
(3) ① ①处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