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测,掌握课后字词,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课堂导入:
春天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春天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春天是稚嫩滴翠的童声……春天,实在是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谁不爱春天,谁不为春天歌唱?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预习检测: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嗡( ) (2).卖弄( ) (3).应和( )
(4).窠巢( ) (5).蓑笠( ) (6).黄晕( )
(7).hóu lóng ( ) (8).yùn niàng( )
(9).liáo liàng( ) (10). dǒu sǒu (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明亮滋润
(2)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3.走进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学生先对作者进行介绍,后展示PPT,红色字学生补充至课下注释1)
初读识春:
1、初读文章,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学生出声自读,读后思考,以起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学生回答后写板书)
2、文章除了描绘了这五幅春景图,还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盼春
第二段:对春景的总体描绘
最后三段:颂春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写板书)
情感朗读:
想要读出写景散文的美,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一、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二、重音:对文中的某些词句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三、语速: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
四、停连:指朗读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教学生重音、停顿、连接符号。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示范课文1-4段。)
小组竞赛:
小组选出喜欢的段落,合作朗读。进行组间比赛,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盼春 总
总体
春草图
绘春 春花图
春 春风图 分
春雨图
迎春图
新
颂春 美 总
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传神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堂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绘景的大师,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春景,分别有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
(回顾旧知,写板书)
再读品春——春草图:
1、赏读春草图,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出春草的特点。
回答格式:请同学们看第 行 (句),这句话中 (词)体现了春草的 (特点)。
嫩、绿、多、软
2.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为什么写到了人的活动?
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从侧面突出了春草的可爱、柔软。
(引导: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品读春景后,找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学生齐读)
再读品春——春花图:
1.赏读春花图,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批注春花的特点。
多、艳、甜
2.春花如此繁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画面描绘的更加立体的?
由高到低
3、“仿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仿佛”后是想象中看到的景物,不是真实所见。是虚写。
(引导:写景顺序、虚实结合)
(品读春景后,找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学生齐读)
再读品春——春风图:
1.赏读春风图,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批注春风的特点。
柔和、温暖、芳香、
2.春风本是无形、无味的,作者是怎样将它写得有形有味的?
触觉、嗅觉、听觉。
要求:先自主思考,在相应的词句旁写批注。听到老师指令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1号同学读出文中相应语句,2号3号同学作答,4号同学补充)
(引导:多感官)
(品读春景后,找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春草图 嫩、绿、多、软 (正面与侧面结合)
春花图 多、艳、甜 (虚实结合)
绘春 春风图 温暖、柔和、芳香、悦耳 (触觉、嗅觉、听觉 多感官)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掌握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2.通过对关键语句的诵读,把握作者情感。
课堂导入:
板书回顾旧知(景物特点,写作手法)
研读赏春——春雨图:
1.赏读春雨图,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批注春雨的特点。
多、细密、绵长、亮等
2.选出你最喜欢的词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词语、写作顺序、写作手法等角度)
要求:先自主思考,在相应的词句旁写批注。听到老师指令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1号同学读出文中相应语句,2号3号同学作答,4号同学补充)
3、分析句子表达效果。(手法+作用+情感)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规范比喻修辞答题格式)
品读迎春:
作者在描绘迎春图时,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品读春景后,找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学生齐读)
悟读赞春:
1、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体现了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是美丽的、是强盛的。它们共同比喻春天的发展过程,依次表现了不同阶段春天给人的不同感觉,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学生套用答题格式进行回答)(学生齐读,感受作者情感)
2、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3、第一段中为什么连用“盼望着”?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齐读,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三部分作者情感,板书情感变化)
主旨归纳:
本文脉络分明,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展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写法小结:
《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美文,作者将春天描绘的如此美丽动人、生机勃勃,学完了整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写景技巧呢?
1.抓住景物特点。(合理运用动词)
2.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由高到低、由景到人等)
3.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采用多种写作方法。(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等)
课堂随练:
模仿本文,任选一种写作方法并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校园的春天,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 盼望
春草图
春花图
绘春 春风图 喜爱
春雨图
迎春图
颂春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