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JI NAN DE DONG TIAN
老舍,著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的
天
济
南
冬
说课人:Jackson吴先生
第一课时
目录
济南的冬天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目标、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以及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本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作者通过对于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对于济南,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但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文章的语言美及艺术手法美的感知还不够。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本文在课堂教学中,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和体会作者情感上。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积累“镶”“髻”“着落”“贮蓄”“澄清”“地毯”等易错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3.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重点
难点
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
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听:音频范读和同学朗读
说:同桌讨论,小组合作
读:朗读文本,明确重音、停连
写:在学案上完成语句赏析
思: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大家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邯郸的冬天吗?“寒冷的气候,白雪飘飘,覆盖了整座城市”。没错,邯郸的冬天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总给人一种凄凉、寒冷的感觉,但是在北方却有这样一个城市,它并没有北方城市冬天一贯的寒冷,反而像南方一样温暖。究竟是哪个地方如此神奇呢?作者笔下这里的冬天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在气氛活跃中使学生明确济南冬天的突出特点。
说教学过程——预习检测
1.给下列词语标注拼音。
着落(zhuó) 贮蓄(zhù)(xù) 澄清(chéng)
地毯(tǎn) 宽敞(chang) 镶(xiāng)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贮(贮蓄) 镶(镶嵌) 髻(发髻)
伫(伫立) 嚷(叫嚷) 鬓(鬓角)
3.解释下列词语。
(1)响晴 (2)着落 (3)慈善 (4)贮蓄 (5)空灵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预习内容并依据课件进行答案更正(5分钟)
教师活动:对重点词语释义进行讲解并适时板书重点字音字形(贮蓄、毯、镶嵌等)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一,教师通过对重点字音字形进行强调,加深学生记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说教学过程——预习检测
4.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 )字( ),北京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著名作家。著名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话剧《 》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
四世同堂
茶馆
舒庆春
舍予
说教学过程——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语调。
根据你的理解标出文章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大声朗读。
学生活动:听读课文音频,梳理字音,把握重点段落重音、停连后大声朗读文本。
教师活动:以文本第3自然段为例,对于重音、停连技巧再次进行强调。
设计意图:听读、朗读结合,在朗读中梳理字音,明确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语言风格。
过渡语:经过朗读后,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简单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诸多美景,作者在文中说到,济南的冬天和北方的冬天并不一样。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究竟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特点呢?
1.“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着用原文中的词汇概括。
“温晴”
2.这样一种“温晴”的冬天,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呢?
作者通过3—5段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通过第6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景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圈点批注,找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温晴,依据作者写作对象的不同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巡视全场,适时点拨,若学生答出济南冬天总体特点为“响晴”,教师可引导分析二者区别,“温晴”更凸显出一种温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文本结构梳理。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二,明确文章框架,给文章划分层次。
说教学过程——深入探究
1.请大家阅读第3—5段,用“ 的山”的形式试着给每一段起个小标题,思考并讨论每一段的山都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3段:摇篮似的山,具有温暖的特点。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具有秀气的特点。
第5段:城外的远山,具有淡雅的特点。
教师活动:“摇篮似的山”做引,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不同的自然段所描绘的不同状态下山的不同特点。
学生活动:自主圈点批注3—5段中不同状态下山的不同特点,自主归纳答案后,小组讨论并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二,明确文本内容及景物的相关特点。
小结:济南是多么幸运啊,能有这样的山陪伴并呵护着济南的冬天,它的温暖、它的秀气、它的淡雅更是让我们流连忘返。那么济南的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6段,找出第6段围绕济南的水描写了哪些景物?试着总结出济南冬天水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深入探究
绿萍
水藻
垂柳
暖
清亮
绿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朗读后圈点批注段落中出现的景物,抢答完成景物及其特点的梳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明确不同景物所表现出济南冬天水的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二,明确文本内容及景物的相关特点。
小结:看来呀,温暖、秀气而又淡雅的山并不是济南冬天唯一的亮点,济南冬天的水更是与众不同,那么的温暖、清澈、透亮!这样的济南真如作者所言,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宝地啊!
说教学过程——品味情感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教师活动:教师发问,通过“景情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想要达成的目的。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明确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三,为下节课探究作者语言风格做铺垫。
文章围绕济南冬天 这一特点,描绘了一幅 清 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日的 和 之情。
温晴
山
水
喜爱
赞美
说教学过程——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挑选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或你认为写的比较美的句子,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探究作者语言风格做铺垫。
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对于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为学生带来较好的审美体验,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因此围绕文本内容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用结构层次划分做引,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理解,最后在“景情关系”中理解作者情感表达,为文本分析拓宽思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JI NAN DE DONG TIAN
老舍,著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的
天
济
南
冬
说课人:Jackson吴先生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