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8 15: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观看视频思考新世纪到来之际列强对华采取了什么政策?除列强实力进一步增强外该政策受哪个条约的刺激?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列强在华权益
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结果:
瓦德西(接任者)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西摩尔(前期总司令)
1900年6月
占领北京
签订《辛丑条约》
2.爆发
经过
参与国家:
头目:
爆发时间:
进军路线: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材料二: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三:“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1. 据材料一,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哪里?发展状况如何?
2.据材料二,义和团的起因与什么有关?
3.据材料三,义和团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
山东;
迅速发展
教会压迫
外国侵略者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斗争目标
口号
组织成员
活动地点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帝国主义
扶清灭洋
失业民众和下层百姓为主体
山东,河南,直隶,京津
镇压
招抚
剿灭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登陆,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奥匈
意大利
廊坊
杨村
廊坊
杨村
廊坊
杨村
北京陷落 清军7.8万人与5万义和团共守北京。联军1.5万人于八月13日夜分3路进攻北京。后有3000联军从天津出发,以为后援。
8月15日,慈禧挟光绪西逃。
8月17日,联军占领北京。抢劫3天,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国家典章,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隧尽”
8月24日,慈禧下旨,允许李鸿章便宜行事(准备投降了)
9月7日,慈禧下令“痛缴义和团”,以此向联军乞和。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炮火下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日本人说:
北京已失数百年威焕之美观,就地留者仅一二。
法国人说:
除了残毁、残毁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
英国人说:
一座昔日充满着辉煌精奇房舍的北京城,现在可只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雾的荒野。
德国人说:
北京今天已成为一个强盗世界。
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辛丑条约》
自主学习:
看书P22—23,回答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问题:
1.签订时间:
2.签订双方:
3.主要内容:
4.影响:
时间:1901年
中国(李鸿章,庆亲王奕劻)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另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内容 危害
赔4.5亿
严禁反帝
拆炮驻兵
划使馆区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完全控制清政府(失去军事自主权),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影响:《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内政外交被控制)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条约签定。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请回答:
(1)“八国联军侵满清”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二度被占领”是在哪两次侵略战争中?
(3)“赔巨款,派驻兵”中“巨款”是多少?“驻兵”在哪里?
(4)“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签订了什么条约?
(5)材料中为什么说“清朝变成洋人廷”?
1.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有哪些?
(1)西方列强的侵略
(2)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 割占领土 赔款数目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中日
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
白银2亿两
中国与
11国
白银4.5亿两
鸦片战争(1840—1842)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本封建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评一评:你如何看待这些“爱国行为”?
(义和团)“团中云,最恶洋货,……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
1900年6月16日(五月二十),义和拳在焚烧“老德记”西药房等洋货铺的时候,连带北京南城最繁华的大栅栏商业地区1800多家店铺和7000多间民房被焚,其火势之凶猛,连巍峨的正阳门城楼都被殃及并烧毁坍塌。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里说,这次大火“焚正阳门外四千馀家,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延及城阙,火光烛天,三日不灭。”
保钓鱼岛屿反日游行,2012年 9月14日至15日,杭州、青岛、长沙等地日系车、日式餐馆、日资商场遭打砸。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
A.北京 B.河北
C.山东 D.天津
2.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王朝的残暴统治
B.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严重
C.八国联军的侵略
D.自然灾害严重
3.《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 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近代历史上,清朝最高统治者两次因侵略者入京而出逃,分别
①鸦片战争时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③甲午战争时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
A、2100万 B、2亿两
C、2.3亿两 D、4.5亿两
 庚子赔款: 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虽然免于领土被瓜分,但需要向各国给予总计4.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 款,史称“庚子赔款”,由关税及盐税中扣付。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 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
赔款的总值按当时银价,约为3亿330万美元。后来美国改变策略,主动退还了部分赔款,应付赔款2444万,美国将当时尚未付足的1078万从1909年1月起退还帮助中国建立海外留学教育系统以培养亲美势力。最初称为“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学校,即后来清华大学的基础,成为后来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从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办起了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