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1.积累本课字词,了解作者基本知识。
2.通过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习文章写作手法,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本文传递的人生哲理。
一、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入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学习上差距挺大,提高不了学习效率;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来从课文中的“我”的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sǒng
qì
pēnɡ
línɡ
hū
kù
xuàn
shēn
yì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1)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
(2)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3)一吸一顿地哭泣。( )
(4)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
(5)(天气)极热。( )
哄堂大笑
恍惚
抽噎
小心翼翼
酷热
3.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英国蚊式双引擎飞机
莫顿·亨特曾驾驶过此类飞机独闯德国本土执行侦查任务
三、感知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完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脱险”的过程这个重点。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里)
概述: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与获得的收获。
2.理清文章结构。
①起因,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②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③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④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写的是“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战胜了陡峭的山崖这件小事,但作者却从这件小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却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以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这个道理让作者受益终生。
四、体验与反思
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作者幼时体弱多病,一次与五个同伴爬悬崖时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从悬崖上下来,也无法爬上崖顶,陷入两难的可怕境地,后来在父亲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终于脱险。
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1)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3.联系你的生活,讲讲你“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一步一步走下去,即便是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在面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也应如此。
六、素养提升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叙事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将解决个人问题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对学生来说有启发意义。这篇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极其特别: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将一般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这是由虚到实,由一般到普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模式。许多文章和诗歌都采用这种写法,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比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由一般升华为普遍;再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负亲人散步的过程,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七、作业布置
请大家以“我们生活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话题,写一小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