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陈独秀指出:“中华民国的假招牌虽然挂了八年,却仍然卖的是中华帝国的药,中华官国的药,并且是中华匪国的药。”陈独秀的这一言论旨在说明( )
A. 中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B. 亟待进行思想文化革新
C. 革命道路不能拯救中国
D. 应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2.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 专制与愚昧 B. 封闭与自大
C. 落后与野蛮 D. 迷信与盲从
3.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儒家学说 B. 主张白话写作
C. 宣传民主科学 D. 提倡平等自由
4. 四川人吴虞从 1917年起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文章。据此推断,吴虞属于( )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中国同盟会 D. 新文化运动阵营
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无产阶级显示出巨大力量
C. 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D. 北洋军阀政府已土崩瓦解
6.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7.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 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反对一切西方文化
8. 以下可供研究五四运动参考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著作《五四运动史》 B. 影视剧作《五四运动》
C. 纪录片《五四运动》 D. 著作《五四运动图志》
9.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该诗写于中华民国七年。其创作背景是( )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武昌起义的爆发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 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可纳入“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C.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D.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11. 20世纪初期,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而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此人是( )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周恩来
12.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 “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材料解析题(共24分)
1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中学开始罢课。
(1)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该运动进入6月份后的变化之处。(4分)
(2)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当时政府和校长对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4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4分)
1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列表(部分) 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新诗 140 101
小说 34 15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材料三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 《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材料四 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项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 (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青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五四运动纪念活动的意义。(4分)
(4) 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简析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2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
1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前期的关键词一览表(部分)
两次鸦片战争 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或四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这些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并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D B A A D D A B B
二、材料解析题
13. (1)集会示威、罢课抗争。变化:运动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变为工人;运动中心逐渐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 政府:逮捕、镇压学生;校长:支持学生抗争。 (3)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4. (1) 信息: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2)变化: 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4)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三、综合探究题
15. 示例:关键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题:中国国民的思想解放 阐释:维新变法过程中办报刊、组织变法团体等广泛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对当时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