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21: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一曲悲凉的颂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散文鉴赏方法,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由景入情,领会作者热爱故都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秋色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忧思和和孤独感,进而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情境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
阅读感知法
讨论学习法
教 法
学 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后作业
清、静 悲凉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板书设计


客观景物
主观感受

情景交融
悲凉的颂歌
教学过程
——一曲悲凉的颂歌——




导入
第一部分 1-2段 总起
第二部分 3-11段 分写
第三部分 12-14段 总括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划分结构。
提示:全文分三个部分
总 分 总
整体感知
本篇散文有景色的描写,也有感情的抒发,请同学们用星号☆标出主要描写景色的段落,再用横线划出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整体感知
描写景色段落:
2、3、4、5、6、7、11、13
表达感情词语:
悲凉、落寞、深沉、萧索等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小组间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探究
一、“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
“故”,有历史悠久、年代久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
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以及悲凉之感。
问题探究
二、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问题探究
三、(1)(用原文语句回答)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的什么特点?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呢?
(1)“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2)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突出北国之秋更有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也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问题探究
四、赏析本文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3-11)
问题探究
四、赏析本文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第4段)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槐树落蕊

落寞、悲凉
问题探究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景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一曲悲凉的颂歌
课后作业
思考题: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给人带来的感受各不相同,作者为什么只描写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针对训练】
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秋雨”为主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①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②多角度、多侧面描写。③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