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海陆变迁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红海面积不断缩小 B.非洲气候类型多样
C.非洲河流众多 D.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2.下列能够解释上题推论的叙述是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B.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流量大,有结冰期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
读大陆漂移学说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 )
A.南美大陆、大西洋、非洲大陆 B.非洲大陆、印度洋、南美大陆
C.南美大陆、印度洋、非洲大陆 D.非洲大陆、大西洋、南美大陆
4.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的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表面分布了海洋和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021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默拉皮火山(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附近地区全年炎热干燥
C.所在国岛屿众多 D.位于中南半岛上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多发
B.⑤海域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多年后会消失
C.⑥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的
D.⑦海域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张裂,不断扩张
7.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大洲跨纬度最广 B.②所在大洲纬度低
C.③代表大洋呈“S”形 D.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北京时间)国汤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并引发多种灾害。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图中圆圈示意汤加地理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汤加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9.汤加火山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11.下列地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本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因此多地震
B.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处,因此面积不断扩大
C.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处,因此面积不断缩小
D.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长高是积雪的原因
读漫画,完成12-13题。
12.漫画反映的是 ( )
A.盖天说 B.日心说 C.浑天说 D.大陆漂移假说
13.该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张衡 B.哥伦布 C.麦哲伦 D.魏格纳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14-15题。
14.印度尼西亚地震频繁多发,是因为该国
A.位于大陆的边缘 B.位于大陆和大陆的交界处
C.位于海洋和海洋的交界处 D.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15.此次海啸主要波及的地区是
A.印度洋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B.印度洋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C.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D.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16.《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大洋① 出发,经过大洲B ,在大洋② 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亚洲与大洲C 分界线运河a ,过地中海,进入大洋③ 南行到达南极洲,北上途经大洲E ,最终到达大洲G 沿岸。
(2)途中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说明这个地方发生了地壳 (上升/下降)运动;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的是 (植被迁移/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大陆漂移)。在地中海e处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种现象 。
(3)“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C 6.C 7.A
8.C 9.D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16.(1) 太平洋 大洋洲 印度洋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大西洋 北美洲 欧洲
(2) 下降 大陆漂移 e处位于亚欧板块于非洲板块交界处(答出板块交界处即可),地壳活跃,多火山。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