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8 21: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004 年 12 月 26 日海啸发生前,泰国赶象人邓 · 萨郎甘和妻子库拉达率领一支由 8 头象组成的队伍向海边进发,象背上坐着十几
名外国游客。突然,大
象们开始吼叫。他说,
大象载着惊恐的游客向
背离海滩、覆盖着灌木
海啸大象狂奔 骑乘游客脱难 (2005 - 03 - 16 13:40) (北京科技报)
物理与社会
丛的山上狂奔而去。自然保护区内其他不工作的大象, 也纷纷挣脱沉重的锁链,向高处跑去。
这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1 000 平方公里,在斯里兰
卡东南部地区亚勒,生活着数百头大象。但奇怪的是,
海啸过后,尽管 70 多个当时正在保护区内观光的游
客在海啸中遇难,但当地搜救人员却没有在那里发现
一具动物的尸体。
科学家认为 “它们听到了声”,那么我们人类怎么没听到呢 为了探寻其中的奥妙,让我们开始《声现象》这一章的学习吧!
第一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讨论并交流,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 1: 使尺子和橡皮筋发声。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尺子和橡皮筋发声是因为它们振动。
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实验探究
实验 2: 敲打音叉 —— 音叉振动,发声。
音叉的振动通过用发声的音叉靠近本来悬挂在铁架台上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乒乓球弹开;或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证明。
结论: 发声的固体在振动。
实验 3:用玻璃棒搅动水发出声音,同时看到水在振动。
结论: 发声的液体在振动。
实验 4: 用嘴对空瓶吹气,可以听到声音。
提问: 这个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如何证明
将一个通草球吊在空瓶中,用嘴对空瓶吹气,可以
看到小球在动。
结论: 发声的气体在振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结论: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发声时都在振动,所以一切发
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方法: 归纳法)
声音是怎样停止的
提问: 振动停止,发声体还会发声吗
实验: 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同时也听不见声音了。
结论: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拓展: 声音的重现 ——
唱片机。
探究创思
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人耳的呢 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呢
想想议议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实验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中战斗的场面。 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想想议议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 1
①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的另一端桌面上轻轻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②你把耳朵紧贴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想想做做
实验 2
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杯底的火柴粘
好,一个 “土电话” 就制
成了。
当一个同学对着杯子讲话时,你将另一个杯子罩在耳朵上,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吗
结论 2: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实验 1
把一个正在响的闹钟用塑
料袋包上,放入水中仍能听到
铃声。
想想做做
实验 2
鱼儿能听见拍手声。
结论 3: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小结: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三、声速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
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的声音。
这些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声的传播是有一定速度的。
每秒钟走多远的距离,如:340 m/s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 m 的距离。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 · 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 324
蒸馏水(25 ℃) 1 497
海水(25 ℃) 1 531
铜(棒) 3 750
大理石 3 810
铝(棒) 5 000
铁(棒) 5 200
问题 1: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关系怎样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 · 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 324
蒸馏水(25 ℃) 1 497
海水(25 ℃) 1 531
铜(棒) 3 750
大理石 3 810
铝(棒) 5 000
铁(棒) 5 200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在液体
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 · 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 324
蒸馏水(25 ℃) 1 497
海水(25 ℃) 1 531
铜(棒) 3 750
大理石 3 810
铝(棒) 5 000
铁(棒) 5 200
问题 2:声音在 15 ℃ 和 25 ℃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在 15 ℃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 m/s, 25 ℃时, 是 346 m/s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 · 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海水(25 ℃) 1 531
铜(棒) 3 750
四、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请计算: 在课堂里,老师和你相距 17 m 时,你的
讲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你发声多久后才能听到回声?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 然后怎样计算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 t。海水深度 s 的计算公式为:
s = vt
1
2
_
想想议议
动手动脑学物理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振动的声源,就一定有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声源
C. 振动快的物体能够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D. 不振动的物体有时也能发出声音
B
例 2 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机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用电子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B
例 3 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 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 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 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