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最短路径问题、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最短路径(将军饮马)问题
【类型一】
(2022·扬州月考)
1.如图,中,,,,于点D,是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交于点F,在上确定一点P,使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4 C. D.5
2.如图,中,,垂足为,,为直线上方的一个动点,的面积等于的面积的,则当最小时,的度数为( )
A. B. C. D.
(2022·南京月考)
3.如图,等腰直角中,,D为的中点,,若P为上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2022·无锡期中)
4.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边BC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
(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
(2)△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
(3)在AE上找一点P,使得PC+PD的值最小.
【类型二】
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高,F是边AB上一动点,E是AD上一动点,则BE+EF的最小值为 .
(2022·镇江期中)
6.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若分别是和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
【类型三】
7.如图,直线l上有两动点C、D,点A、点B在直线l同侧,且A点与B点分别到l的距离为a米和b米(即图中AA′=a米,BB′=b米),且A′B′=c米,动点CD之间的距离总为S米,使C到A的距离与D到B的距离之和最小,则AC+BD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类型四】
8.如图,在锐角中,,点为边上的一定点,连接,,,分别为边和上的两动点,连接,,,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9.如图,Rt△ABC中,∠C=90°,AC=3,BC=4,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动点,则△DEF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A.2.5 B.3.5 C.4.8 D.6
【类型五】
10.如图,中,,点、点为边上的点,且,点、分别为边、上的点.已知:,,则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类型六】
(2022·扬州期中)
11.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
(1)画出格点(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对称的;
(2)在上画出点,使的周长最小;
(3)在上找一点,使值最大;
(4)的面积是______.
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类型一:等腰三角形】
(2022·南京期中)
12.如图,已知中,,,,在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2022·无锡期中)
13.如图,已知Rt△ABC中,∠C=90 ,∠A=30 ,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点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022·盐城期中)
14.如图,直线,交于点,,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点在直线上运动,且始终位于直线的上方,若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 .
(2022·连云港期中)
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则∠APB的度数为 .
(2022·南京期中)
16.在△ABC中,,,,动点从点C出发,沿着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到达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上的高;
(2)当t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类型二:等边三角形】
1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且EF=2,P是正方形四边上的任意一点.若△PEF是等边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点共有 个,此时AE的长为 .
(2022·苏州月考)
18.在边长为9的等边三角形中,点P是上一动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点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图1,若点Q是上一定点,,求t的值;
(2)如图2,若点P从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经点C向点A运动,当t为何值时,为等边三角形?
【类型三:直角三角形】
(2022·南京期中)
19.如图∠MAN=60°,若△ABC的顶点 B在射线AM上,且AB=6,动点C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沿射线AN运动,当运动时间 t是 秒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2022·南通期末)
20.如图,在△ABC中,,,点P从点B开始以的速度向点C移动,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则运动的时间为( )
A. B.或 C.或 D.或
【最短路径(将军饮马)问题】
(2022·镇江期中)
21.如图,在中,,,射线平分,,,,点F为的中点,点M为射线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2022·海安期末)
22.如图,在中,,点E为射线上的动点,,且.当的值最小时,的度数为 .
23.如图,P为内一定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点,
(1)当周长最小时,在图中画出(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已知,求的度数.
24.某班级在探究“将军饮马问题”时抽象出数学模型:
直线同旁有两个定点、,在直线上存在点,使得的值最小.
解法:如图1,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则与直线的交点即为,且的最小值为.
请利用上述模型解决下列问题:
(1)几何应用:如图2,中,,,是的中点,是边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2)代数应用: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3)几何拓展:如图3,中,,,若在、上各取一点、使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
(2022·扬州月考)
25.“将军饮马问题”:如图1所示,将军每天从山脚下的点出发,走到河旁边的点饮马后再到点宿营.请问怎样走才能使总的路程最短?某课题组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抽象出数学模型:直线同旁有两个定点、,在直线上存在点,使得的值最小.
解法: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则与直线的交点即为,且的最小值为线段的长.
(1)根据上面的描述,在备用图中画出解决“将军饮马问题”的图形;
(2)利用轴对称作图解决“饮马问题”的依据是______.
(3)应用:
①如图2,已知,其内部有一点,,在的两边分别有、两点(不同于点),使的周长最小,请画出草图,并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②如图3,边长为的等边中,是上的中线且,点在上,连接,在的右侧作等边,连接,则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此时______.
26.【问题情境】八上《伴你学》第138页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把一块三角板(AB=BC,∠ABC=90°)放入一个“U”形槽中,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分别在槽的两壁及底边上滑动,已知∠D=∠E=90°,在滑动过程中,你发现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说明你的结论;
【变式探究】小明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将其命名为“一线三等角”模型;如图2,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BC、AC、AB上,若∠B=∠FDE=∠C,则这三个相等的角之间的联系又会使图形中出现其他的一些等角.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并加以说理;
【拓展应用】如图3,在△ABC中,BA=BC,∠B=45°,点D、F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且AF=2BD.以DF为腰向右作等腰△DEF,使得DE=DF,∠EDF=45°,连接CE.
①试判断线段DC、BD、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如图4,已知AC=2,点G是AC的中点,连接EA、EG,直接写出EA+EG的最小值.
【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2022·南京期中)
27.如图,线段AB的长度为2,AB所在直线上方存在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设△ABC的面积为S.当S= 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
(2022·海安期中)
28.如图,在中,,点D在线段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作交线段于E.
(1)当时, ;点D从B向C运动时,逐渐变 (填“大”或“小”);
(2)当等于多少时,,请说明理由;
(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等于多少度时,是等腰三角形.
(2022·淮安期中)
29.如图,在△ABC中,∠B=90°,AB=16cm,BC=12cm,AC=20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BP=______(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是等腰三角形?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出发__________________秒后,△BCQ是以BC或B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30.如图,中,,现有两点、分别从点、点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顺时针运动,点的速度为,点的速度为,当点第一次到达点时,,同时停止运动.
(1)点,运动几秒后,,两点重合?
(2)点,运动时,是否存在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如存在,请求出此时,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直角三角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在上取一点P,连接,,,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从而得到,点D是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最小值为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即可.
【详解】解:在上取一点P,连接,
∵是的垂直平分线,
∴,
∴,
点D是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P在上时,最小值为的长,
∵,,
∴,
∴,
∴最小值为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推导出最小值即为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P在与BC平行,且到BC的距离为AD的直线l上,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B'C交l于P,则BB'⊥l,PB=PB',此时点P到B、C两点距离之和最小,作PM⊥BC于M,则BB'=2PM=AD,证明△B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B'=45°,求出∠PBB'=∠B'=45°,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S△PBC=S△ABC,,
∴P在与BC平行,且到BC的距离为AD的直线l上,如图,
∴l∥BC,
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B'C交l于P,
则BB'⊥l,PB=PB',此时点P到B、C两点距离之和最小,
作PM⊥BC于M,则BB'=2PM=AD,
∵AD⊥BC,AD=BC,
∴BB'=BC,BB'⊥BC,
∴△B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45°,
∵PB=PB',
∴∠PBB'=∠B'=45°,
∴∠PBC=90° 45°=4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
【分析】根据中点的含义先求解 作点C关于AB对称点,则,连接,交AB于P,连接,此时的值最小,由对称性可知 于是得到再证明,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为的中点,
作点C关于AB对称点,交于,则,连接,交AB于P,连接.
此时的值最小.
由对称性可知
∴
∴,点C关于AB对称点,
∴AB垂直平分,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线路最短的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确定动点P何位置时,使PC+PD的值最小是解题的关键.
4.(1)见解析;(2)6;(3)见解析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确定出点B关于AE的对称点F即可;
(2)即DC与EF的交点为G,由四边形ADGE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DCE的面积-△ECG的面积求解即可;
(3)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取格点M,连接MC交AE于点P,此时PC+PD的值最小.
【详解】解:(1)如图所示,△AEF即为所求作:
(2)重叠部分的面积=S四边形ADCE-S△ECG
=2×4-×2×2
=8-2
=6.
故答案为:6;
(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变换,重叠部分的面积转化为SADCE-S△GEC是解题的关键.
5.
【分析】要求BE+EF的最小值,需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EF,BE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详解】解:连接CF,与AD交于点E.
∵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C关于AD对称,
∴CF就是BE+EF的最小值.
∵等边△ABC的边长为6,
∴AD=,
当CF⊥AB时,CF的值最小
∴AF=BF=3,
∴C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CF=AD=,
∵EF+BE=CF
∴EF+BE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和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6.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出垂直平分,过点B作于点F,交于点E,则此时取最小值,最小值为的长,在中,利用面积法可求出的长度,此题得解.
【详解】∵,是的平分线,
∴垂直平分,
过点B作于点F,交于点E,
∴,且此时取最小值,最小值为的长,如图所示.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找出的最小值为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作线段AP∥L且AP=S,且点P在点A的右侧,作P关于L的对称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D,在L上D的左侧截取DC=S,此时BP′即为所求的最小值,作P′E⊥BB′交BB′的延长线于E,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作线段AP∥L且AP=S,且点P在点A的右侧,作P关于L的对称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D,
∵P′E=c-S,BE=a+b,
∴P′B==.
故选D.
【点睛】考查最短路线问题及平移问题的综合应用;用平移和对称的知识综合解决最短路线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是解决本题的难点.
8.4
【分析】根据两点间线段距离最短及轴对称的性质作点关于的对称点,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交于,连接、,找到的周长最小点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作点关于的对称点,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交于,连接、,此时的周长最小,
由对称的性质可知:,,,
,
,
是等边三角形,
,
的周长的最小值.
故本题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最小距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短距离点.
9.C
【分析】如图作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M,作D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N,连接CM,CN,CD,EN,FM,DN,DM.由∠MCA=∠DCA,∠BCN=∠BCD,∠ACD+∠BCD=90°,推出∠MCD+∠NCD=180°,可得M、B、N共线,由DF+DE+EF=FM+EN+EF,FM+EN+EF≥MN,可知当M、F、E、N共线时,且CD⊥AB时,DE+EF+FD的值最小,最小值=2CD,求出CD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作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M,作D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N,连接CM,CN,CD,EN,FM,DN,DM.
∴DF=FM,DE=EN,CD=CM,CD=CN,
∴CD=CM=CN,
∵∠MCA=∠DCA,∠BCN=∠BCD,∠ACD+∠BCD=90°,
∴∠MCD+∠NCD=180°,
∴M、C、N共线,
∵DF+DE+EF=FM+EN+EF,
∵FM+EN+EF≥MN,
∴当M、F、E、N共线时,且CD⊥AB时,DE+EF+FD的值最小,
最小值为MN=2CD,
∵CD⊥AB,
∴ AB CD= AB AC,
∴CD===2.4,
∴DE+EF+FD的最小值为4.8.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轴对称以及垂线段最短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10.##
【分析】如图,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于,交于,连接,,此时四边形的周长最小.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于,交于,连接,,此时四边形的周长最小.
,
,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的周长.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1.(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4)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2)连接,交直线于点P,连接,此时最小,即可得的周长最小;
(3)延长,交直线于点M,此时值最大;
(4)利用割补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详解】(1)解:(1)如图,即为所求;
(2)如图,点P即为所求;
(3)如图,点M即为所求;
(4)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 轴对称变换、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利用AB为底以及AB为腰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
【详解】当,,,,
可得,,,为含有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应用设计与作图等知识,正确利用图形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13.B
【详解】试题解析:如图,第1个点在CA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BA=AP;
第2个点在CB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AB=PB;
第3个点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AB=PB;
第4个点在BC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AB=PA;
第5个点在BC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AB=PB;
第6个点在AC上,取一点P,使∠PBA=∠PAB;
∴符合条件的点P有6个点.
故选B.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4.或或
【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要使为等腰三角形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时,;
综上,的度数是或或.
故答案为:40或70或10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5.15°,30°,75°,120°
【详解】试题分析:∵在Rt△ABC中,∠C=90°,∠A=30°,
∴当AB=BP1时,∠BAP1=∠BP1A=30°,
当AB=AP3时,∠ABP3=∠AP3B=∠BAC=×30°=15°,
当AB=AP2时,∠ABP2=∠AP2B=×(180°﹣30°)=75°,
当AP4=BP4时,∠BAP4=∠ABP4,
∴∠AP4B=180°﹣30°×2=120°,
∴∠APB的度数为:15°、30°、75°、120°.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6.(1)
(2)t=3秒或3.6秒或2.5秒
【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1)过点A作AD⊥BC于点D,
∵,
∴
∴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
∴AD=4.8
(2)当时,
∵,
∴,
∴t=3秒;
当时,过点A作于点D,
PD=DC,,
∴,
∴秒;
当时,,
∵,,
∴,
∴,
∴,
∴.
综上所述,秒或3.6秒或2.5秒.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
17. 4 或
【分析】当点P在AD上时,过点PH⊥EF于H,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PH=,由正方形的性质可求∠DAC=45°,AC=AB=4,可得AH=PH,可求AE=﹣1,同理可求点P在AB,CD,BC上时,AE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当点P在AD上时,过点PH⊥EF于H,
∵△PEF是等边三角形,PH⊥EF,
∴∠PEF=60°,PE=PF=EF=2,EH=FH=1,
∴PH=,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4,
∴∠DAC=45°,AC=AB=4,
∵PH⊥AC,
∴∠APH=∠PAH=45°,
∴AH=PH=,
∴AE=﹣1,
同理可得:当点P在AB上时,AE=﹣1,
当点P在CD或BC上时,AE=4﹣2﹣(﹣1)=4﹣﹣1,
故答案为:4,或.
【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其性质.
18.(1)3
(2)6
【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从而得出△BPQ是等边三角形,列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点Q所在的位置不同,分类讨论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解:如图1,∵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由题意可知:,则,
∴,
解得:,
∴当t的值为3时,;
(2)解:①如图2所示,当点Q在边上时,
此时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
②如下图所示,当点Q在边上时,
若为等边三角形,则,
由题意可知,,
∴,
∴,
解得:,
∴当时,为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9.3或12##12或3
【分析】分∠ACB=90°和∠ABC=90°两种情况,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再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如图:当△ABC是以∠ACB=90°的直角三角形时,
∵∠MAN=60°,
∴∠ABC=30°,
∴AC=,
∴运动时间 t=秒,
当△ABC是以∠ABC=90°的直角三角形时,
∵∠MAN=60°,
∴∠ACB=30°,
∴AC=,
∴运动时间 t=秒,
当运动时间 t是3或12秒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3或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熟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20.D
【分析】分当,或当时两类讨论计算即可.
【详解】解:∵在△ABC中,,,
∴,,
当时,在中,,
∴,
∴运动时间为,
当时,在中,,
∴
,
∴运动时间为,
综上,运动时间为或,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能够熟练分类讨论直角是解题关键.
21.26
【分析】连接,交于P,连接,交于M,连接,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进而即可证明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连接,交于P,连接,交于M,连接,
∵,,
∴,
∵点F为的中点,
∴,
∵,
∴为等边三角形,
∵射线平分,
∴,P为中点,
∴,D为F点关于CN的对称点,
∴,
∵,
∴,
∴是直角三角形,
∵,,
∴在中,,
故答案为:26.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度
【分析】过点D作于点F,如图,则可求出,过点D作直线,则点D在直线l上运动,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l于点,则当三点共线时,最小,即此时最小;证明四边形为矩形,得到,进而证明,得到.求出,.
【详解】解:过点D作于点F,如图,
∵,
∴,
∵,
∴,
∴点D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值1.
过点D作直线,则点D在直线l上运动,
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l于点,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
∴,
∴当三点共线时,最小,即此时最小,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3.(1)见解析,(2)35°
【分析】(1)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当M,N是P1P2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OPN+∠OPM=∠OP2N+∠OP1M=110°,∠P1OP2=2∠AO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
【详解】解:(1)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分别交OA、OB于点M、N,△PMN的周长为P1 P2长,此时周长最短;
(2)连接P1O、P2O,
∵PP1关于OA对称,
∴∠P1OP=2∠MOP,∠OP1M=∠OPM,
同理,∠P2OP=2∠NOP,∠OP2N=∠OPN,
∴∠P1OP2=2∠AOB,
∵∠OPN+∠OPM=∠OP2N+∠OP1M=110°,
∴∠P1OP2=180°﹣110°=70°,
∴∠AOB=35°.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确作出图形,利用对称得出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1)
(2)5
(3)
【分析】(1)作点E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则与直线的交点即为P,且的最小值为,进行求解即可;
(2)构造图形如图所示:,,AP=x,于A,于B,则,将代数式的最小值,转化为将军饮马问题,进行求解即可;
(3)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作于,交于,连接,由将军饮马模型和垂线段最短,可知:的最小值即为:,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解:如图,作点E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则与直线的交点即为P,且的最小值为,
作交的延长线于F,交于点D,
∵,,是的中点,
∴,,
∴,
∴,
∴,
∴,
∴,
∴的最小值 ,
故答案为:;
(2)构造图形如图所示:
,,AP=x,于A,于B,
则;
∴代数式的最小值就是求的值,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过作交的延长线于E.
则,,
∴;
∴所求代数式的最小值是5;
(3)如图: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作于,交于,连接,由将军饮马模型和垂线段最短,可知:的最小值即为:;
则,,
∴,
∴为等边三角形,
∵,
∴,
∴,
即: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轴对称解决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将军饮马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25.(1)见解析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①12;②,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图形;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
(3)①分别作P关于的对称点M、N,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答;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根据全等的性质和三线合一可得,所以点在射线上运动(),作点关于的对称的,连接交于,此时的值最小,此时,所以周长的最小值是,.
【详解】(1)解:作图如下:
(2)利用轴对称作图解决“饮马问题”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①分别作P关于、的对称点M、N,
连接,交、于C、D,则的周长最小,
连接,如图,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
∴为等边三角形,
∴,
∴的周长;
②、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点在射线上运动(),
作点关于的对称的,连接交于,如图,
此时的值最小,此时,
,,
是等边三角形,
,
,
周长的最小值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 最短路径问题,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6.【问题情境】AD=BE,理由见解析;
【变式探究】∠BED=∠FDC,∠EDB=∠DFC,理由见解析;
【拓展应用】①BD+BF=DC,理由见解析;
②EA+EG的最小值为,理由见解析.
【分析】问题情境:证明△ABD≌△BCE(AAS),即可求解;
变式探究: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解;
拓展应用:①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解;
②如图5,在CD上截取DM=BF,连接EM,作点G关于CE的对称点N,连接CN,AN,先证明△BDF≌△MED(SAS),得到EM=CM,在求出∠ECM=∠MEC=22.5°,即可确定E点在射线CE上运动,当A、E、N三点共线时,EA+EG的值最小,最小值为AN,在Rt△ANC中求出AN即可.
【详解】解: AD=BE,理由如下:
∵∠ABC=90°,
∴∠ABD+∠CBE=90°,
∵∠BAD+∠ABD=90°,
∴∠BAD=∠CBE,
∵AB=BC,∠ADB=∠BEC=90°,
∴△ABD≌△BCE(AAS),
∴AD=BE;
【变式探究】解:∠BED=∠FDC,∠EDB=∠DFC;
∵∠EDB+∠BED=180°﹣∠B,
∠EDB+∠FDC=180°﹣∠FDE
∠FDC+∠DFC=180°﹣∠C,
∠B=∠FDE=∠C,
∴∠BED=∠FDC,∠EDB=∠DFC;
【拓展应用】①解:BD+BF=DC理由如下:
∵AB=BC,
∴AF+BF=BD+DC,
∵AF=2BD,
∴2BD+BF=BD+DC,
∴BD+BF=DC;
②如图5,在CD上截取DM=BF,连接EM,作点G关于CE的对称点N,连接CN,AN,
∵∠B=45°,∠EDF=45°,
∴∠BFD=∠EDM,
∵DF=DE,DM=BF,
∴△BDF≌△MED(SAS),
∴BD=EM,∠B=∠DME=45°,
∵CD=BD+BF=CM+DM,BF=DM
∴CM=BD,
∴EM=CM,
∴△MEC是等腰三角形
∴∠MCE=∠MEC,
∵∠EMD=45°,∠EMD=∠MCE+∠MEC
∴∠ECM=∠MEC=∠EMD =22.5°,
∴E点在射线CE上运动,
∵G点与N的关于CE对称,
∴EG=EN,
∴EA+EG=EA+EN≥AN,
∴当A、E、N三点共线时,EA+EG的值最小,最小值为AN,
∵∠B=45°,AB=BC,
∴ △ABC是等腰三角形
∴∠ACB=∠ BAC=(180°-∠B)= 67.5°,
∴∠ACE=∠ACB -∠ECM =45°,
由对称性可知,∠ACE=∠ECN=45°,
∴∠ACN=90°,
∵点G是AC的中点,AC=2,
∴CG=1,
∴CN=1,
在Rt△ANC中,AN2=AC2+CN2=5
∴AN=,
∴EA+EG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7.或2
【分析】分情况讨论,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两圆交于点C1,过点C做直线l∥AB,交两圆分别于C2,C3,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过点C做直线l与两圆切于C2,C3,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画出图形求解.
【详解】解:
(1)如图:
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两圆交于点C1,过点C做直线l∥AB,交两圆分别于C2,C3,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
由题意可知,此时△ABC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
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过点C做直线l与两圆切于C2,C3,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
由题意可知,此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综上,S=或2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
【点睛】分类讨论的思想结合切线及平行线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8.(1);小
(2)2,理由见解析
(3)当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出,根据点的运动方向可判定的变化情况.
(2)假设,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即可求得答案.
(3)假设是等腰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①当时,,根据,得出此时不符合;②当时,求出,求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③当时,求出,求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
【详解】(1)解:;
从图中可以得知,点从向运动时,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小;
(2)解:,,
,
,
当时,;
(3)解:,
,
①当时,,
,
此时不符合;
②当时,即,
,
;
;
③当时,,
,
;
当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9.(1);(2);(3)11秒或12秒
【分析】(1)求出ts时AP的长进而根据即可求得;
(2)成为等腰三角形时利用BP=BQ,得到t的方程即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CB=CQ,QC=QB,分别求出CQ的长,再求出t的值
【详解】(1)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AB=16cm
故答案为:
(2)BP=16-t,BQ=2t
由题意得:16-t=2t
∴出发s时,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依题意,△BCQ是以BC或B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即或
①当CQ=BQ时,如图1所示,
则∠C=∠CBQ,
∵,
∴
∴
∴,
∴CQ=AQ=10,
∴BC+CQ=12+10=22,
∴t=22s
②当CQ=CB时,如图2所示,则CB+CQ=12+12=24,
∴t=242=12s
综上所述,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出发11秒或12秒后,△BCQ是以BC或B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动点问题,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0.(1)12秒
(2)存在,4或16
(3)或或15或18
【分析】(1)设点M,N运动x秒后重合,表示出M,N的路程,N的路程比M多,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首先假设是等腰三角形,不难得到在上运动时点N在点M前方,如图所示,可证出,可得,设出运动时间,表示出的长,列出方程,可解出未知数的值.
(3)分情况讨论,利用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题即可.
【详解】(1)设点、运动秒后,、两点重合,
由题意可得:,
解得:,
即当、运动12秒时,,两点重合;
(2)当点、运动4或16秒时,存在以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1)可知:当、运动12秒时,,两点重合,
当、分别在、上时,,
,
,成立;
如图,当、都在BC上时,,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解得:,成立;
综上,满足条件的的值为4或16;
(3)当点在上运动时,
如图,若,
,,
,
,
,即,
解得:;
如图,若,
由,则,
解得:;
当点在上运动时,点也在上,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点在上运动时,
如图,当点位于中点处时,
由时等边三角形知,即是直角三角形,
则,
解得:;
如图,当点位于中点处时,
由时等边三角形知,即是直角三角形,
则;
综上,当或或15或18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理清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