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05: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看图猜诗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课堂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
理解诗歌中白描、用典等手法;掌握重要字词句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厘清写作思路,训练思辨思维。(重难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建安文学、田园诗等文学常识。
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   ,字   ,   (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位  诗人。自号    , 私谥     ,世称 靖节先生。
2.主要作品收录在     中,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开创了田园诗体,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陶潜
元亮
东晋
田园
五柳先生
靖节
《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淡、清新自然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
后世评价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陶渊明任官十三年,然而,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权利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因而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最末一次出仕为41岁出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而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对山水田园的赞美、热爱和向往。②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③寄情山水田园的恬淡闲适情怀④厌恶官场、憎恶现实,渴望归隐的超脱情怀。⑤借山水排遣人生的失意、怅惘、苦闷。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题眼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误:非本性使然,显出诗人的沉痛悔恨。
三十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夸张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2.为何而归?
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一“无”一“爱”说明诗人本性爱田园。
“羁鸟”、“池鱼”说明诗人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恋”“思”表达出向往田园生活又急于摆脱束缚的迫切心情。
热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提问: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那么“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还有没其他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2.彻底悔悟
3.也许是一种托词.
明确: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
明确:作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归向何处
诗人描写田园风光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特点: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宁静
闲适
恬淡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请赏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了何种手法?
以动衬静(反衬)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一字立骨 疏通文脉

补充:白描手法
白描
工笔
写意
知识小讲座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知识小讲座
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 )
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⑤两岸连山 ( )
⑥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
⑧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
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
×
×
×
×



×
×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归去如何?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梁启超归去如何
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情的是哪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闲适、自由
喜悦
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题好一半文

一字立骨,提纲挈领
诗歌 诗眼 题材
短歌行 忧 一忧:时光易失,人生苦短
二忧:思贤成忧,贤才难得
三忧:壮志难酬,功业未就
归园田居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人生哲学

曹操
陶渊明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知识分子
(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入世(国家天下)
出世(心灵生命)
思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曹操慨叹时光短暂而积极入世,你赞成哪种处事态度?
观点一:我赞成曹操的处事态度。
积极入世,尽力而为,是让人生更有价值的誓言与态度,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奋发有为,知不足而奋进,是锤炼和造就自我的关键。正因为韶光已逝,我们才更应做一个先驱者,一个拓荒者,增加生命的厚度与深度。“老骥伏枥”尚“志在千里”,作为新时代“后浪”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将汗水挥洒在奋斗中呢?只有积极进取,改变应改变的,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观点二,我赞成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人在涌入社会洪流的过程中不慎迷失了方向,改变了初衷,一味追名逐利。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停下来,探求自我人性的纯洁,学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纯正。况且获得这返璞归真的喜悦并不一定要离群隐居,也可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保有一片心灵净土。
观点三,我觉得应辩证统一地看
面对各自的人生,陶渊明选择归隐出世,曹操却选择积极入世,二者行为看似相悖,实则都是处世成事的大智慧。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以一颗出世之心,达入世之境。淡泊于名利,积极于进取。习主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应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积极奋斗之上,在为国奋斗的同时成就自我。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
这种生活方式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品读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