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学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50分)
1.(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
B.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l的通透性会降低
B.丙液和乙液可以通过结构2相互渗透
C.正常状态下,甲乙丙中最活跃的部分是丙液
D.甲液、乙液和丙液构成了外界与细胞物质交换的媒介
3.(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C.内环境成分中有尿素、激素等
D.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完全相同
4.(2021高二上·定州期中)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下列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C.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D.Ca2+、载体、氨基酸、乳酸
5.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人脑的各级中枢中,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7.(2020高二上·靖西月考)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 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人脑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的调适、心理咨询好转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可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
D.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
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唾液腺
C.吃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相同反射类型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相应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10.(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至效应器
C.刺激反射弧上的任一结构,都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
D.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
11.(2017高二上·长春期中)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③可以进入A,B,C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B产生的废物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
1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氨基酸、尿素、血红蛋白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能量
C.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D.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也不利于体温稳定
13.(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4.(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者服务行业身上的一种新型抑郁倾向。由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等,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的措施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情绪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15.(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结构如图1所示,电突触通道是由连接蛋白构成,一半连接蛋白连接突触前膜,一半连接蛋白连接突触后膜,神经冲动通过连接蛋白通道直接传入下一个神经元,且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也可引发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利用微电极—电位表装置测定兴奋经突触传递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化学突触和电突触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兴奋在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而在电突触可进行双向传递
C.图1中a和b分别属于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对应图2中的c和d
D.化学突触产生的神经递质都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16.(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如图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的③从突触前膜释放不需要消耗ATP
B.③与④结合后,通过④将③运进突触后膜
C.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
D.若3-NP增加﹐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17.(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肝硬化患者早期时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缓病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
B.肝腹水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过低造成的
C.肝腹水增多往往会导致肝细胞渗透压升高
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能导致患者尿液增多
1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在神经调节过程中,涉及多种离子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衡为基础
B.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C.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只可能引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
1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手刚接触到很烫的馒头时,缩手后才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小脑 B.大脑皮层 C.脑干 D.脊髓
20.(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垂体、垂体、垂体 D.垂体、垂体、肾上腺
2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则a点将下移
B.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c点将上移
C.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D.bc段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23.(2021高一下·洛阳月考)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其他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24.(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被猫追捕过的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此时老鼠( )
A.呼吸频率减慢 B.警觉性提高,反应更迟钝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心率减慢
25.(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腺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对应关系不对的是( )
A.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睾丸——雄性激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垂体——肾上腺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如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c]表示 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还必须在 的调节机制下进行。
(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 系统被排出体外。某人因新冠肺炎导致该气体的排出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 趋势。此时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 等。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症而死亡。
乙醇乙醛乙酸→CO2和H2O
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 ,再以 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27.(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研究多巴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形成该电位时与其相关的离子的运输方式为 。
(2)图中多巴胺的作用是 ,多巴胺作用后的去向是 (答一点即可)
(3)结合图中的信息,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2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图2是结构B、C或D的放大示意图,图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兴奋以 的形式在A上传导,图2结构③中的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 ,图2的细胞N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 细胞。
(2)若刺激图1中M点,A点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用图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
(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区。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盗墓人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 的调控。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 。
2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出①③⑤的名称。① ;③ ;⑤ 。
(2)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 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3)②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 。
(4)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 ;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C不符合题意;
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为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 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 二看:是否为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膜上受体等。 三看:是否为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四看:是否为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2.【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加,A错误;
B、淋巴是组织液通过淋巴管壁渗透产生,但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B错误;
C、血浆才是是内环境最活跃的的部分,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C错误;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2、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但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3.【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肿胀,B正确;
C、尿素需经内环境排出体外,激素需经内环境运输至靶细胞,故尿素和激素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淋巴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4.【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细胞外液中有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所以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呼吸氧化酶属于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5.【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分析】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其意义是: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可以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液;淋巴流经淋巴结,还具有防御保护功能。因此,当毛细淋巴管阻塞后,会引起所属于区域的组织水肿和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6.【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人脑的各级中枢中,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7.【答案】C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行动呆滞、精神萎靡”说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说明代谢减弱,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的作用,所以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甲状腺,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答案】A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A、学习和记忆不是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A错误;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的调适、身边人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B正确;
C、大脑皮层言语区有W区、S区、H区、V区,不同的区域损伤,可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C正确;
D、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区——各区受损时,出现的症状: W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字); V区一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看懂文字); H区一感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懂话); S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讲话) 。(2)学习与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情绪: ①抑郁: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及心理咨询好转。
9.【答案】C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A、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
B、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组成,B正确;
C、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传出神经末梢的突触释放神经递质能使相应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2、反射的类型:
反射类型 形成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射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眨眼反射、缩手、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条件反射 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10.【答案】D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反射需要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但若是刺激感受器以外的其他反射弧部分,则引起的反应均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故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11.【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A是淋巴管,B是组织细胞,C是毛细血管,D是红细胞.
A、③是组织液,可进入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不符合题意;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图中①③④是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B不符合题意;
C、尿素从组织细胞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符合题意;
D、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最终排出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示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可知,A,B,C,D分别表示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红细胞,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据此答题。
12.【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能量,B错误;
C、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出汗不会使血浆的pH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间的转化异常——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人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1)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为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 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 二看:是否为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膜上受体等。 三看:是否为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四看:是否为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13.【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切断兴奋的传递过程,A正确;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正确;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14.【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A、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A正确;
B、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B正确;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情绪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情绪: ①抑郁: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及心理咨询好转。 ②抑郁症:抑郁持续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抑郁症。 ③抑郁症的治疗: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压;心理咨询
15.【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兴奋通过连接蛋白通道直接传入下一个神经元,说明兴奋经过电突触时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错误;
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电突触传递引发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说明兴奋经电突触是双向传递的,B正确;
C、兴奋经化学突触传递时由于发生信号的转化,因而会发生时间上的延迟,而电突触不会,故图1中a 和b分别属于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对应图2中的d和c,C错误;
D、化学突触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6.【答案】C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需要消耗ATP,A错误;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由题中信息可知,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所以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起作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C正确;
D、3-NP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故3-NP增加,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7.【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一小部分分泌到细胞外,故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A正确;
B、肝腹水患者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是由于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得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B错误;
C、肝腹水增多是由于组织液渗诱压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肝细胞失水使得细胞渗透压升高,C正确;
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从组织液进入血浆中,经泌尿系统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故尿液可能增多,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间的转化异常——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人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1)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18.【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故这两者都以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衡为基础,A正确;
B、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故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正确;
C、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Na+内流,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Cl-内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9.【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缩手由脊髓的神经中枢调节即可,但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大脑的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下丘脑的功能: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3)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4)脑干的功能:含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5)脊髓的功能: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0.【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②③处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兴奋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故④处也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综上所述,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
21.【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而促肾上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故它们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垂体,垂体和肾上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都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 3、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4、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5、睾丸: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6、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7、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22.【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图中的a点可表示静息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K+外流,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a点将上移,A错误;
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Na+内流,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增大,则c点将上移,B正确;
C、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K+外流,C正确;
D、bc段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3.【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盐酸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而不是神经作用的结果, B错误;
C、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说明稀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直接因素,而它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即后来被人们证实了的促胰液素促进了胰液的分泌,C错误;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调节了胰腺分泌胰液,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沃泰默的实验过程:
实验1、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实验2、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
结果分析:实验1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实验2是将神经切除,排除神经的影响,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24.【答案】C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被猫追捕过的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会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上升等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肾上腺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
25.【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睾丸可以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C正确;
D、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都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 3、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4、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5、睾丸: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6、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7、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26.【答案】(1)泌尿系统;神经-体液-免疫
(2)a;呼吸;下降;HCO3-、HPO42-
(3)组织液;自由扩散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1)c排出体内的废物,表示泌尿系统。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a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pH下降,为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
(3)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被肝细胞解毒。
【分析】1、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7.【答案】(1)内正外负;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
(2)引起突触后膜(丙)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酶解后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Na+是顺浓度梯
度进入细胞,需要膜上通道蛋白的协助,故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多巴胶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胶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分析】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8.【答案】(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胞吐;腺体
(2)不能;④→⑥
(3)S;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A是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图2结构③为突触小泡,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细胞N可以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若刺激图1中M点,A点不能发生这种电位变化。
(3)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该叫声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有关,此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他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神经递质能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分析】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29.【答案】(1)下丘脑;甲状腺;胰腺
(2)内分泌腺
(3)调节生长发育
(4)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1)依据图示腺体在人体的位置判断:①在头部且与②连接,可判断①是下丘脑,②是垂体。③分布的位置在脖子,可判断是③甲状腺,⑤分布于腹腔,且呈长条形,⑤是胰腺。
(2)内分腺(细胞)是指分泌物直接进入内环境的腺体(细胞),内分泌系统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3)②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4)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身体会缺甲状腺激素,缺甲状腺激素出现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及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 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1 / 1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学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50分)
1.(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
B.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C不符合题意;
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为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 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 二看:是否为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膜上受体等。 三看:是否为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四看:是否为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l的通透性会降低
B.丙液和乙液可以通过结构2相互渗透
C.正常状态下,甲乙丙中最活跃的部分是丙液
D.甲液、乙液和丙液构成了外界与细胞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加,A错误;
B、淋巴是组织液通过淋巴管壁渗透产生,但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B错误;
C、血浆才是是内环境最活跃的的部分,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C错误;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2、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但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3.(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C.内环境成分中有尿素、激素等
D.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完全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肿胀,B正确;
C、尿素需经内环境排出体外,激素需经内环境运输至靶细胞,故尿素和激素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淋巴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4.(2021高二上·定州期中)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下列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C.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D.Ca2+、载体、氨基酸、乳酸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细胞外液中有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所以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呼吸氧化酶属于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5.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分析】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其意义是: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可以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液;淋巴流经淋巴结,还具有防御保护功能。因此,当毛细淋巴管阻塞后,会引起所属于区域的组织水肿和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6.(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人脑的各级中枢中,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人脑的各级中枢中,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7.(2020高二上·靖西月考)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 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答案】C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行动呆滞、精神萎靡”说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说明代谢减弱,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的作用,所以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甲状腺,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人脑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的调适、心理咨询好转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可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
D.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
【答案】A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A、学习和记忆不是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A错误;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的调适、身边人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B正确;
C、大脑皮层言语区有W区、S区、H区、V区,不同的区域损伤,可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C正确;
D、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区——各区受损时,出现的症状: W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字); V区一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看懂文字); H区一感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懂话); S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讲话) 。(2)学习与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情绪: ①抑郁: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及心理咨询好转。
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唾液腺
C.吃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相同反射类型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相应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答案】C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A、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
B、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组成,B正确;
C、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传出神经末梢的突触释放神经递质能使相应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2、反射的类型:
反射类型 形成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射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眨眼反射、缩手、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条件反射 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10.(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至效应器
C.刺激反射弧上的任一结构,都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
D.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D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反射需要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但若是刺激感受器以外的其他反射弧部分,则引起的反应均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故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11.(2017高二上·长春期中)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③可以进入A,B,C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B产生的废物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A是淋巴管,B是组织细胞,C是毛细血管,D是红细胞.
A、③是组织液,可进入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不符合题意;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图中①③④是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B不符合题意;
C、尿素从组织细胞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符合题意;
D、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最终排出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示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可知,A,B,C,D分别表示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红细胞,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据此答题。
1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氨基酸、尿素、血红蛋白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能量
C.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D.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也不利于体温稳定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能量,B错误;
C、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出汗不会使血浆的pH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间的转化异常——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人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1)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为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 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 二看:是否为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膜上受体等。 三看:是否为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四看:是否为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13.(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切断兴奋的传递过程,A正确;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正确;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14.(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者服务行业身上的一种新型抑郁倾向。由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等,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的措施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情绪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A、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A正确;
B、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B正确;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情绪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情绪: ①抑郁: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因素一产生消极的情绪一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及心理咨询好转。 ②抑郁症:抑郁持续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抑郁症。 ③抑郁症的治疗: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压;心理咨询
15.(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结构如图1所示,电突触通道是由连接蛋白构成,一半连接蛋白连接突触前膜,一半连接蛋白连接突触后膜,神经冲动通过连接蛋白通道直接传入下一个神经元,且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也可引发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利用微电极—电位表装置测定兴奋经突触传递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化学突触和电突触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兴奋在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而在电突触可进行双向传递
C.图1中a和b分别属于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对应图2中的c和d
D.化学突触产生的神经递质都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兴奋通过连接蛋白通道直接传入下一个神经元,说明兴奋经过电突触时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错误;
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电突触传递引发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说明兴奋经电突触是双向传递的,B正确;
C、兴奋经化学突触传递时由于发生信号的转化,因而会发生时间上的延迟,而电突触不会,故图1中a 和b分别属于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对应图2中的d和c,C错误;
D、化学突触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6.(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如图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的③从突触前膜释放不需要消耗ATP
B.③与④结合后,通过④将③运进突触后膜
C.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
D.若3-NP增加﹐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需要消耗ATP,A错误;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由题中信息可知,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所以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起作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C正确;
D、3-NP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故3-NP增加,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7.(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肝硬化患者早期时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缓病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
B.肝腹水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过低造成的
C.肝腹水增多往往会导致肝细胞渗透压升高
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能导致患者尿液增多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一小部分分泌到细胞外,故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A正确;
B、肝腹水患者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是由于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得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B错误;
C、肝腹水增多是由于组织液渗诱压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肝细胞失水使得细胞渗透压升高,C正确;
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从组织液进入血浆中,经泌尿系统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故尿液可能增多,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间的转化异常——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人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1)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1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在神经调节过程中,涉及多种离子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衡为基础
B.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C.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只可能引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故这两者都以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衡为基础,A正确;
B、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故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正确;
C、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Na+内流,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Cl-内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手刚接触到很烫的馒头时,缩手后才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小脑 B.大脑皮层 C.脑干 D.脊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缩手由脊髓的神经中枢调节即可,但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大脑的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下丘脑的功能: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3)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4)脑干的功能:含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5)脊髓的功能: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0.(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②③处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兴奋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故④处也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综上所述,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
21.(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垂体、垂体、垂体 D.垂体、垂体、肾上腺
【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而促肾上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故它们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垂体,垂体和肾上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都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 3、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4、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5、睾丸: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6、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7、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22.(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则a点将下移
B.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c点将上移
C.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D.bc段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图中的a点可表示静息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K+外流,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a点将上移,A错误;
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Na+内流,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增大,则c点将上移,B正确;
C、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K+外流,C正确;
D、bc段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3.(2021高一下·洛阳月考)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其他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盐酸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而不是神经作用的结果, B错误;
C、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说明稀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直接因素,而它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即后来被人们证实了的促胰液素促进了胰液的分泌,C错误;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调节了胰腺分泌胰液,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沃泰默的实验过程:
实验1、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实验2、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
结果分析:实验1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实验2是将神经切除,排除神经的影响,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24.(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被猫追捕过的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此时老鼠( )
A.呼吸频率减慢 B.警觉性提高,反应更迟钝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心率减慢
【答案】C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被猫追捕过的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会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上升等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肾上腺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
25.(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下列腺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对应关系不对的是( )
A.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睾丸——雄性激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垂体——肾上腺素
【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睾丸可以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C正确;
D、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都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 3、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4、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5、睾丸: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6、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7、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如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c]表示 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还必须在 的调节机制下进行。
(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 系统被排出体外。某人因新冠肺炎导致该气体的排出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 趋势。此时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 等。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症而死亡。
乙醇乙醛乙酸→CO2和H2O
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 ,再以 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答案】(1)泌尿系统;神经-体液-免疫
(2)a;呼吸;下降;HCO3-、HPO42-
(3)组织液;自由扩散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1)c排出体内的废物,表示泌尿系统。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a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pH下降,为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
(3)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被肝细胞解毒。
【分析】1、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7.(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研究多巴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形成该电位时与其相关的离子的运输方式为 。
(2)图中多巴胺的作用是 ,多巴胺作用后的去向是 (答一点即可)
(3)结合图中的信息,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答案】(1)内正外负;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
(2)引起突触后膜(丙)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酶解后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Na+是顺浓度梯
度进入细胞,需要膜上通道蛋白的协助,故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多巴胶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胶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分析】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8.(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图2是结构B、C或D的放大示意图,图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兴奋以 的形式在A上传导,图2结构③中的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 ,图2的细胞N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 细胞。
(2)若刺激图1中M点,A点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用图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
(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区。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盗墓人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 的调控。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 。
【答案】(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胞吐;腺体
(2)不能;④→⑥
(3)S;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A是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图2结构③为突触小泡,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细胞N可以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若刺激图1中M点,A点不能发生这种电位变化。
(3)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该叫声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有关,此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他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神经递质能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分析】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
29.(2023高二上·西乡县开学考)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出①③⑤的名称。① ;③ ;⑤ 。
(2)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 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3)②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 。
(4)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 ;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答案】(1)下丘脑;甲状腺;胰腺
(2)内分泌腺
(3)调节生长发育
(4)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1)依据图示腺体在人体的位置判断:①在头部且与②连接,可判断①是下丘脑,②是垂体。③分布的位置在脖子,可判断是③甲状腺,⑤分布于腹腔,且呈长条形,⑤是胰腺。
(2)内分腺(细胞)是指分泌物直接进入内环境的腺体(细胞),内分泌系统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3)②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4)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身体会缺甲状腺激素,缺甲状腺激素出现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及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 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