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8 22: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综合思维】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说明温室大棚、人造烟雾、果园铺沙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等活动,培养“保护大气,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2.结合实例,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等活动,培养“保护大气,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提问】 藏族人民穿的藏袍为何常常会脱掉一只袖子? 学生思考 以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大气受热过程 【展示资料】 结合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理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均是长波辐射。 【探究】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1.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根据图文资料探究大气受热过程。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问题回归 【解答】 藏族人民穿的藏袍为何常常会脱掉一只袖子?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温度低。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所以,藏族人民在白天温度较高时便会脱掉一只袖子。 【展示资料】 西藏拉萨市全年多晴朗天气,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利用太阳辐射丰富的优势,在拉萨日喀则建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太阳能。 学生思考原因。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常常脱掉一只袖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学以致用 【提问】应用1:农业生产实践。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温室大棚,人造烟雾,果园铺沙的原理是什么? 【解答】温室大棚保温,人造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果园铺沙增大昼夜温差。 【提问】应用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解答】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 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延伸】 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结合图文资料实例,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结合实例,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等活动,培养“保护大气,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结合生活实践,查阅资料,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 课下思考并完成课后调查。 通过实践调查,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课堂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 应用1:农业生产实践(温室大棚、人造烟雾防霜冻、果园铺沙)。 应用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说明温室大棚、人造烟雾、果园铺沙的作用。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等活动,培养学生“保护大气,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并通过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查阅资料,解释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有利于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今后教学,都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利用真实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