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945年9月,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时代广场时,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照片刊登于《时代》杂志,成为象征二战胜利的经典摄影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纪之吻”。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
【冷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二)冷战的原因:
材料1: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埋下了美苏冷战的祸根
材料2: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英美双占区的工厂3/4关闭,物价飞涨。……只有美国和苏联尚有余力雄踞于当世。
——《世界史 现代史编》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欧洲衰落,美苏崛起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二)冷战的原因:
材料4:美苏两大集团经常利用电台、海报等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以及抹黑对方,例如,美国利用“美国之音”电台,于各地大肆攻击共产主义,苏联则通过“莫斯科”电台抨击资本主义。
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材料3: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
——沈志华《冷战五书》
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共同敌人法西斯的消亡)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二)冷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材料6: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1944年10月21日),法学教材编辑部《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
美国: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苏联:确保东欧,维护安全,扩展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二)冷战的原因:
美
苏
战时同盟
意识形态
国家 战略
强大实力
雅尔塔体系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美苏军事实力相当
思考: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
人民反战情绪高涨
二战带来的深重教训
枪响之下没有赢家
美
苏
一、走向冷战:战时盟友变对手
(一)冷战的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目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丘吉尔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二)冷战的表现: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二)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1947年9月,由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国会演说
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质:反对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二)冷战的表现:
2、经济上:
思考: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①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控制西欧(实质)
②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社会主义革命
③使西欧承认美国霸权地位,把西欧作为商品市场
马歇尔计划
为了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经济互助委员会
材料: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受援国家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市场,不仅在经济,而且在政治、军事上都受美国控制。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二)冷战的表现:
3、军事上:
◎北约成员国地理位置及会旗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英美法等十二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反苏军事政治集团。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华约成员国地理位置及会旗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针对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以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安全。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
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两个阵营全面对抗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二)冷战的表现:
4、地缘政治:
概念: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6月21日,美、英、法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五)两极格局:
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1945-1991)
国际格局:两极格局
(1955—1991)
“冷战”
(1947—1991)
奠定 框架
对抗形式
推动形成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国际格局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变革之中,其中大国之间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回首冷战,从中汲取历史得失。放眼今日,中美两大国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新一轮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还是走合作共赢之路?
当今国际格局会不会再出现21世纪新冷战?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课后撰写一篇学后感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冷战的发展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提出强烈抗议,两国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1.
20C50S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
(1)缓和:
②美苏开展对话: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①1955年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
(2)对抗:
①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三)冷战的发展
2.表现:
(2)对抗:
②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加勒比海危机”)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材料: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实力不对称
自我控制
二、走进冷战:美苏之间的角逐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1)西欧: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欧洲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法国总统戴高乐
②应对美、苏威胁。
③法德和解(直因)。
①欧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因)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一)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2)日本:
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战美国原子弹下的日本废墟
日本现代化汽车生产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1)原因:
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2)表现:
②中苏关系恶化:
①东欧反苏斗争: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有19个国家共产党代表参加的会议,中国、朝鲜、罗马尼亚等7个党拒绝参加,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已公开分裂。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
1956年波兰波兹南事件
中苏关系恶化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一)多极力量的成长
3、中国崛起:
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1964
1967
1970
1971
1972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一)多极力量的成长
4、第三世界的兴起:
◎1955年 万隆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
在万隆会议的基础上形成,要求独立自主,掀起非殖民化浪潮
不结盟运动
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一)多极力量的成长
【认知深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多个经济实体的崛起。
(2)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
材料: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尼克松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二)美苏关系的变化
1、关系紧张:
1979——1985年
里根在电视演讲星球大战
苏联入侵阿富汗
2、关系缓和:
1985年以后
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美苏签订核裁军条约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推倒柏林墙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三)中苏关系正常化
(1)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中苏间不堪回首的过去,开始了两国间一种新型的关系。
(2)是中国八十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的外交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中俄关系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于5月16日举行会晤,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意义: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四)两极格局瓦解
“和平演变”
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1、标志:
①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各社会主义更加注重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影响: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三)两极格局瓦解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冷战思维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
——习近平
冷战结束30年了,但冷战思维仍是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个别国家渲染大国竞争与对抗,强化军事同盟合作,挑拨激化矛盾,严重影响大国互信,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超越意识形态,和平相处 相互尊重;
结伴而不结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
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
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你如何认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如果美苏用其核武器的十二分之一进行核战争,那么全世界将有20亿人死亡,核爆炸引起的城市和森林大火会在大气层中形成以后厚厚的云层,挡住太阳对地面的照射,陆地的温度将会降到零下20度以下。
——《两霸争锋——美苏冷战及其后冷战时代》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
——爱因斯坦
两强均势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但两强相争也使得整个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世界处于一个核战争的威胁下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伊拉克战争
科索沃战争
叙利亚战争
北约东扩
朝鲜核试验
叙利亚难民
三、走出冷战:多极力量的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