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3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预习 讲解 总结 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3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预习 讲解 总结 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17:34:07

文档简介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堂小结: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过渡:洋务企业
二、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这里特指西方先进的科技。
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概况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4)旗号:前期(19C60g到19C70g)打出“自强”旗号,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后期(19C70g到19C90g)打出“求富”旗号,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5)性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3.实践
(1)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第9课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回答1~3题。
1.鸦片战争后,洋纱之所以很快取代土纱,主要是因为(  )
A.列强获得了经济特权
B.中国的关税很低,利于进口
C.洋纱质优价廉
D.中国人民易于接受新事物
【解析】 注意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本质上是一种进步对落后地区的征服。西方的进步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在这一具体问题上的表现就是洋纱作为机器产品,质优价廉,比土纱更有竞争力。
【答案】 C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生产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解析】 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被外国控制,成为他们发展资本主义的原料和生活消费品。
【答案】 B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是(  )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变大
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解析】 自然经济是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就是指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答案】 A
4.右图中,中国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是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答案】 B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其最终结果却失败了。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不同,它对中国的民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诱导作用。不能说为其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 B
6.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  )
①政治制度 ②文化教育 ③工业建设 ④军事建设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洋务运动并没有涉及制度层面,排除包含①的B、C、D三项。
【答案】 A
7.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
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使用机器生产,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回答8~10题。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受外商和洋务企业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家庭手工业的破产,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夭折,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直接继承。
【答案】 A
9.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的是(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手工业者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解析】 鸦片战争后,由于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拥有一定资金的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答案】 A
10.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
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
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解析】 题干中的三个企业都是中国的民族工业,不是外国人投资建立的,首先排除C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通商口岸诞生的,但是中国的通商口岸不仅限于南方,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天津,属于北方,所以A项错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尽管诞生并有所发展,但没有战胜自然经济而取得统治地位,所以D项错误。
【答案】 B
11.阅读下列材料: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约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余万磅,几年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1852年达32000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请完成:
(1)农民为什么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由此可以看出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1)丝、茶的大量出口,使得丝、茶的销路很好,种桑植茶有利可图。
(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2.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银两收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
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的经营情况:
金额单位:万两
年度
资本
借款
船只吨位
运费收入
付出借款利息
1873年8月~1874年7月
47.60
12.30
4088
49.17
1.77
1877年8月~1878年7月
75.10
381.97
26916
232.23
36.53
1881年8月~1882年7月
100.00
353.75
29474
188.47
10.75
1883年8月~1884年7月
200.00
227.09
33378
192.37
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请回答: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回答第(1)问要仔细阅读表格,逐项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注意把图表和文字说明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特别要抓住“收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这一主要信息。
【答案】 (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2)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或刺激了私人资本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课后巩固提高
1.(2010·山东淄博一模)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 D
2.(2010·江苏启东中学高三阶段考试)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  )
①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业 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化工矿业 ③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关键词“民族工业”。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的工厂显然不属于民族工业,故排除③。
【答案】 D
3.阅读下列料料: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从“和议既成”可以判断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从“购买外洋器物”“试造”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是洋务派;第(2)问,仔细阅读材料即可;第(3)问,李鸿章的观点是典型的“中体西用”观点;第(4)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 (1)地主阶级洋务派。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
(2)先购买,再试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不正确。看不到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4)都主张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中国的实力。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本课概述
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理解它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辩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文表格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直观再现与定量分析。
(2)通过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华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设问导入
著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过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
分析过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板书)自然经济的解体?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谁知道自然经济解体有何重要表现?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有: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总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正在日益被打破。
问题情境2:那么,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师生互动:(1)鸦片战争后,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产品。
合作探究:大量质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是否给中国农民带来幸福生活?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对此你有何认识?
讨论总结:没有。长期依赖自然经济生存的农民在这一巨大的历史变化中束手无策,因而纷纷破产,许多人沦落为乞丐或难民。这就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一定的原料、商品市场。自然经济解体过程是农民又一苦难历程的开始,但我们应当看到这实质上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激烈碰撞后衰落的反映,也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历史进程,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过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的,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出现了大量以“洋”字开头的词汇。
学生踊跃发言:洋油、洋钉、洋葱、洋服、洋务、洋务运动……
(板书)洋务运动
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概念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和概念,概括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时,清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内忧”是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曾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外患”指两次鸦片战争都使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
过渡:那么,洋务派给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开出的一剂“良药”是什么?
回答: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合作学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具体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
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主要实践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的有关图片
活动分类
旗号
活动成就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曾国藩、李鸿章) ②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③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兴办民用工业
求富
①轮船招商局(上海)、开平煤矿(李鸿章) ②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武汉,张之洞)建成三支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海军创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詹天佑、唐国安等
?

兴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兴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派遣留学生——第一批留美幼童
探究学习: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江南制造总局的管理完全是封建性的,大权全部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因为它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因此受到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还有总理衙门的节制。局、厂的总办、会办、提调、委员、司事等管理人员,同其他局如厘金局、善后局等官僚机构的职别、等级一样。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决定兴办轮船公司,其目的一是解决港运问题,二是为中国船厂所造轮船寻找出路。在轮船招商局的《局规》及《章程》中,都严明官督与商办的体制,同时规定了股份中的“官利”和盈余分配原则等事项,是名副其实的“官商”。虽然如此,但它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股份公司。所以,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就是在轮船招商局的商股发售中产生的。随着轮船招商局的开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用“商督民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家。
方法提示: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是由生产目的、产品分配、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决定的。
总结:性质不同。像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军事工业,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所以我们称像它这样的军事工业为封建性质的企业。
像轮船招商局这样“商督民办”和“官商合办”形式的民用企业,其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管理方式,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合作学习: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持续了30多年,最后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宣告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成败得失呢?
多媒体展示: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理
(1)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运用辩证法原理来评价。
(4)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学生讨论总结:(按照以上原理逐条总结)
(1)洋务运动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历史背景下,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实践活动,这与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相对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2)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美好旗号下并不能掩盖其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本质目的,并且其最终的失败也充分说明地主阶级根本无法实现中国的富强。
(3)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洋务运动在客观效果上的历史进步性和主观目的上的阶级局限性。
(4)洋务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它使日益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过程评价: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我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结过渡:历史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因此,对于洋务运动究竟是以肯定为主还是以否定为主,我们不做硬性规定和要求。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板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短剧: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编排表演历史剧“朱其昂力排众议办机器磨坊”。
生1(朱父 忧伤、焦急):儿呀,咱朱家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靠着勤劳、节俭才攒了这点家业,你千万不能把咱家几代人的家业全去换成那些洋机器呀!
生2(朱其昂):父亲,我这可不是心血来潮,去年洋人在咱天津城里开的工厂可是日进斗金,比起耕田种地是强上千百倍。
生3(朱妻):我听说这机器生产中是男女不分,那有伤风化,有辱我们朱家名声呀,我也不同意。
生2(朱其昂):你这是妇人之见,这洋人男女同工在英吉利、法兰西已有上百年了,我们就不能办吗?
生4(朱朋友):这机器生产中确实有不少问题,听说机器声音大得惊人,恐怕没多少人肯做这件事,再说官府那里也不太容易通过啊!
生2(朱其昂):官府自己也办了不少机器工厂,我只要按时交纳各项赋税,官府应该也不会太为难我呀!至于人手问题就更好解决,你没看到现在农村中无以为生的闲散人员越来越多吗?咱开办机器工厂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生路,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自然经济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主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办者和代表企业。
合作探究:为什么是官僚、地主、商人较早地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总结:
原因:(1)官僚、地主、商人容易通过封建剥削和商业贸易积累一定的投资资本。
(2)官僚、地主、商人较早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
(3)官僚、地主、商人比较容易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影响。
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师分析:对,民族资本主义还有哪些特点呢?请阅读教材42页“历史纵横”和补充材料来分析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学生讨论总结: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外资企业的排挤,发展艰难。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而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并先后产生了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企业——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企业先后产生——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
将同学分成两组,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功过进行辩论。
正方1:我方认为洋务运动是积极的,有很大成就,应予以肯定。
反方1:我方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没有什么成绩,应予以否定。
正方2: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欺凌的大背景中产生的,他们为了中国的富强而身体力行,具有进步意义。
反方2:洋务派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的行动是为维护反动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
正方3:尽管如此,洋务派通过他们长期的实践,做了许多实事,发展军事,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教育等,为中国求富求强,使近代中国出现了崭新气象,这比起那些不做实事,只争俸禄的腐败、昏庸的封建官僚不知要强多少呢!
反方3:正方同学请注意,洋务派发展军事,主要是为镇压农民起义,曾国藩曾露骨地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而且他们兴办民用工业也只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并不为社会求富,这难道不能说明其反动本质吗?
正方4:虽然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有很多消极的成分,但我们在进行历史评价中既要看主观动机,更要看客观效果啊!洋务运动三十年,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也打开了缺口,迈出了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坚强而艰难的步伐,顺应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潮流。毫无疑问,从这些实际效果看,足以说明洋务运动的积极进步和它巨大的历史作用!
反方4:刚才正方同学说要注重客观效果,就让我们来看效果吧。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大多被洋人或封建官僚、政府把持着,实行封建衙门式管理,经营腐败,产品质量大多很低,往往缺乏后劲与动力,不能也不会使中国富强。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洋务派的高官李鸿章难辞其咎。以上史实足以证明洋务运动因其反动的动机、失败的实践,换得了惨痛的结局。难道我们还要说其是功高盖世吗?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解题关键:准确概括材料观点。
思路引领:明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答案提示:有道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
本课测评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关键:经济结构。
思路引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提示:变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而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并先后产生了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企业——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原因:西方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并进行资本输出从而日益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使封建统治者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来维护其统治。
学习延伸
请讨论: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
思路引领:洋务运动的两面性。
答案提示:洋务运动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创办近代工业,对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示范、诱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其特殊地位压制、排挤民族工业,从而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问题记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背景: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涌入中国东南沿海
2.表现
(1)洋纱涌入,使中国的___________分离;洋布涌入使____________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产品。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_______________需要,日趋______________。
3.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的发展。
(2)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活动
(1)创办军事企业
①特点_____________。
② 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办民用企业
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
(4)兴办____________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
(1)时间________________。
(2)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民族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名师点拨】
【点拨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提示:(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点拨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提示:(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
(5)洋务运动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6)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7)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点拨3】中国资本主义与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什么不同?
提示:(1)背景不同:前者主要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产生。后者在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内部产生。
(2)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前者是工厂;后者是手工工场。
(3)生产规模:前者规模大,比较正规;后者规模小,稀疏而又微弱。
(4)结果及影响: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并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阶级结构;后者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互动探究】洋务企业的性质与特点
企业
性质
特点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课外知识拓展】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也称为“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由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即英国和法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加上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恭亲王奕等于1861年奏陈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原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所设课程,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曾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巩固提升】
【问题记录】
1.右图(男耕女织图)所示中国经济形式大规模迅速解体,始于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2.关于下图所示经济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B.它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它具有经济单位分散、生产环境开放的特点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是它解体的前提条件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4.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以前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之后 D.五四运动期间
5.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贻来牟机器磨房 B.继昌隆缫丝厂
C.发昌机器厂 D.江南制造总局
6.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2.下列近代工业与其他不同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发昌机器厂
答案:ACCB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