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11 雅典城邦的兴起 预习 讲解 总结 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11 雅典城邦的兴起 预习 讲解 总结 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17:35:45

文档简介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堂小结:
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
一、雅典的地理位置 出现城邦国家的雏形
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尖锐
二、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萨拉米斯岛问题
当选首席执政官开始改革(公元前594年)
四、思考:
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对政治、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重点分析,归纳出梭伦改革的必然性)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选择题
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
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
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
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3.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4.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贵族政治时期,当时对贵族的主要威胁会来自于(  )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
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
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
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
7. 公元前8世纪以后,主张实行温和改革的派别是
A.平原派 B.山地派 C.海岸派 D.山地派和海岸派
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9.雅典的“山地派”
①都是债务奴隶 ②大都居住在山区 ③不能享受公民权 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1.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层?
(2)当时人民受专制奴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该诗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思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或旯。他们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介绍雅典公民在梭伦改革前的状况。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1.A 古希腊城邦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
2.A 本题考查对城邦概念的理解。“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共同体,这种特征导致了它的狭隘性,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民族意识。
3.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古代雅典出现的“六一汉”是贵族盘剥平民的结果。平民无力还债,只能替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5/6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
4.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尖锐,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工商业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对旧贵族政治专权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5.B 雅典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局限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雅典时代是奴隶制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6.D 实际上雅典统治者反对宣战。
7.C “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他们不像平原贵族那样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和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8.D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否定选择能力。经辨析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 符合题干表述“不正确”之意的是D项。因为暴动没有成功推翻贵族政治。
9.C “山地派”是雅典的下层平民,他们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但不都是奴隶,他们是雅典公民的一种。
10.C 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 B、D三项错误。
11.【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工商业发展对其阶级关系与政局的影响。 第(1)问应结合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应注意把图表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第(3)问阶级关系的变化侧重于结合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来组织答案。
答案: (1)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许多平民因欠债沦为贵族的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外邦做奴隶。
(3)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两者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雅典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政治动荡不安。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与雅典社会现状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第(2)题要了解当时雅典社会的特点——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1)贵族、平民。
(2)政治上无权,经济上遭到贵族盘剥,时常有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的危险。
(3)认识到社会危机,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第(1)题要注意总体特征和政治体制,第(2)题注意雅典公民的发展变化、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以及雅典公民的分化。
答案:(1)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自治权归属于城邦公民;城邦政体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2)雅典公民包括贵族与平民两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发展起来。梭伦改革前雅典公民分化为三部分: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统治;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分享政治权利;代表平民的“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14.【解析】 本插图名为“改革前的辩论”,但没有写明参与辩论的派别,因此,解答第(2)问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哪一个派别,而应该将三个派别都考虑在内。
答案:(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贵族在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
(2)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实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15.【解析】 本题实际是考查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的表现及影响。回答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再对问题进行回答。
答案: (1)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虽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没有保护平民的利益,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阅读摘要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工商业的发展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纲要图示
情景再现
辩论比较
首席执政官梭伦
1.萨拉米斯岛问题
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小农经济
政治
小国林立,难以统一
(追求民主政治)
幅员辽阔,武力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
竞争、开阔、积极
专制、满足、保守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
实质是梭伦在贵族专制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
思考: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雅典的出海门)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疯诗人事件 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1)原因: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课后总结】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三、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本课测评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
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学习延伸
讨论会:以“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为题,探讨雅典城邦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略)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
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条件:雅典位于希腊① 半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② 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2.城邦国家雏形
⑴出现标志: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③ 为中心的④ 和行政机构。
⑵成员构成:由⑤ 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⑥ 和⑦ 。
3.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⑴原因
A.政治上:贵族占据⑧ 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⑨ 无实权。
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⑩ ”或债务奴隶。
⑵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发生主要由? 参加的武装暴动。
⑶影响
A.使雅典贵族统治者不得不调整? 。
B.局部调整未能缓和尖锐的? ,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
二、工商业发展
1.表现
⑴农业① 大为提高。
⑵② 和造船业等取得进一步发展。
⑶③ 日趋繁荣。
2.影响
⑴促进了雅典④ 的发展。
⑵形成了⑤ 阶层。
⑶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展开了要求分享⑥ 的斗争
A.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⑦ ,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
B.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⑧ ,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C.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1.背景
⑴雅典的①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梅加腊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②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⑶人民对③ 的腐朽十分不满。
⑷梭伦鼓动雅典公民的④ 。
2.登上政治舞台
⑴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⑤ ,从此走上政治舞台。
⑵公元前⑥ 年,梭伦当选⑦ 。
【预习思考】
1.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2.早期雅典城邦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
3.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4.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重点难点解析】
一、为什么说雅典的梭伦改革是必然的?
梭化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雅典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
1.梭伦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要求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⑵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贵族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2.梭伦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雅典经济的发展要求平息矛盾,结束社会动荡,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梅加腊占领雅典的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这就要求雅典必须进行改革,增强国力,维护自己的国内外利益。
二、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贵族政治,即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长老会议,广大平民实际上没有权力。
2.评价
⑴积极作用: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⑵消极作用;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公民没有权利参与政府的运作,更重要的是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原因有哪些?
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原因有雅典国情的需要和梭伦个人因素两方面。
1.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国情把梭伦推向了首席执政官的位置。
⑴社会动荡不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阶层不满贵族专政,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⑵雅典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萨拉米斯岛被梅加腊占领,影响了其海上贸易。
⑶贵族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力收回失地。
2.梭伦个人的因素
⑴梭伦坚持对贫者与富者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因而在国家危急时刻,被各阶层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⑵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率领雅典军队夺回失地,更在各阶层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拓展点拨】梭伦上台执政的原因要注意从梭伦本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综合思考分析。从内因看,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奠定了他后来执政的基础。“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梭伦也因此而受到大众的拥护,为其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后来梭伦率领雅典军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又使他在雅典各阶层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外因看,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和萨拉米斯岛事件则为其上台提供了历史机遇。
【重点知识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解析: 本题实际是考查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的表现及影响。回答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再对问题进行回答。
答案: (1)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虽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没有保护平民的利益,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