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06: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五 石 之 瓠
大葫芦的逍遥
5,
庄子
1. 了解庄子及其著作思想;
2.积累文言知识;
3.理解"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内涵;
4.赏析庄子说理的艺术;
5.善于发现事物的另一面。
庄子,名 周,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他
们的哲学为“ 名篇有
等。
老庄哲学
长歌行 老庄
逍遥游

道家

齐物论
战国人
秦国
佛家 养生主
brlef introduction of the writer
作者简介
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
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 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积极方面
庄子思想的意义
消极方面
( 一 ) “寓言”、 “重言”、 “卮言”相结合的方法,抽象
的哲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使哲理文章以文学性见长。
(二)想象奇幻、意境渺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描写生动细致,比喻精当,形象光怪陆离而生动传神。
(四)行文错综变化,语言奇诡雄放。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⑤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⑥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无 为 也 , 则 用 天 下 而 有 全 ; 有 为 也 则 为 天 下 用 而 不 足
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riter
作者简介
栋重来舞下
不市上女5在肉点素年 — 圈团
《庄子》 一书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为
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文笔 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善于虚构,尤以 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也有人 称他的作品是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
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 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 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 《东施效颦》等寓 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庄子》 《老子》 《周易》合称 “三玄”
庄子
《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 · 内篇 》的首篇, 在思想
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 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 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 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 “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
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
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 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 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 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 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
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
本文节选自《庄子 ·逍遥游》。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五石”是
指数量。 “ 瓠(hù)" 是葫芦的 一种。 “五石之
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
瓠”来说明道理。
1、 听示范朗读,正字音,抓节奏。
2、 读与译
① 自由读
② 同桌合作,互相释疑,解释全文。
生词检测:五石之瓠(hù) 瓠(huò)落 号(xiāo)然 接(pǒu)
拙(zhuō) 龟(jūn)手 鬻(yù) 济 (píng)
游 (pì) 統 (kuàng)
③初尝情感,结合背景音乐,男女分读,男生读惠子,读出疑问、惋惜;女生 读庄子,读出解惑、肯定
④ 全班齐读
⑤ 翻 译
注释
贻 (yí): 赠送。
树:种植、培育。
实:结的葫芦。
石 (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举:拿起来。
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明 (xiāo) 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 (wèi): 因为。
接 (pǒu): 砸破。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 “魏王赠送我
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
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
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 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 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
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
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
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吗 (xiāo)
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接之。
Textual inquiry
文本探究
注释
固:实在,确实。
龟 (jūn): 通作“皲”,皮肤受冻开
裂。
济 (píng): 浮 。
游 (pì ): 在水中漂洗。
続(kuàng): 丝絮。
方:药方。
需 (yù): 卖,出售。
与 (yǔ): 给,卖给。
译文
庄子说: “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
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
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
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 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 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 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 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 (jūn) 手之药者,世世以济 游続 (píng pì kuàng)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 “
我世世为济游然,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yù) 技百金,请与之。”
Textual inquiry
文本探究
注释
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将 (jiàng): 统率部队。
裂:划分出。 封:封赏。
一:同 一,一样的。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虑:考虑。 一说通作“撼”,用绳络缀结。
樽: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
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
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译文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
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 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 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 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 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 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 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却担忧它大而无处 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如蓬草一样心窍不 通 啊 ! "
客得之,以说 (yuè) 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jiàng)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 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 以封,或不免于济避然,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
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Textual inquiry
文本探究
1、 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两个
曾经有一个能让手不皲裂的药
方。有人用这个药方洗涤丝
线,有的人却能用这个药方带
兵打胜仗封侯拜相。
他曾经有一个能装五石东西
的大葫芦,因为实在没什么 用,被他打破丢掉了。
惠子:五石之瓠 庄子:不龟手之药
2、 思考:两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和“
不龟手之药”,大家各有什么处置方式
宋人。 世世以济游绕为事 需 技 百 金
不龟手之药
客 以 说 吴 王。 获裂地之赏
“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 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惠子
五石之瓠
庄子
3、 思考: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
4、 思考: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5、 思考:庄子和客有什么根本区别
①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②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③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
④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
⑤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
6、 本文所说的故事给人怎样的启发
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宋人不免于济游続为事
客裂地而封
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吾为其无用而接之
五石之瓠
所用之异也
惠子。
庄子
★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 “ 不 龟
手 之 药 " 的事例,有什么深意
0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0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实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
通晓领悟。
★ 庄子是怎么回应惠子的讥讽
庄子认为惠子认识狭隘,偏执于一 己之见,只能从实用的角度
考虑大葫芦的价值。 庄子强调的是事物的价值在某一个角度显示不 出来,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对待五石之瓠,做到“顺随物性,因物而用”,从而获
得精神逍遥的自由。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江湖”的做法超越 了大葫芦的功利价值,悠然潇洒体现了自由、自适的精神追求。
庄子认为“无用”是大用,因为大树虽然对社会无
用,但是“不天斤斧,物无害者”,这种"无用"对自 己“保身“全生" “养亲”“尽年”是大用。
★ 如何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
请大家以“无用之用”为主题,写练笔,300字。
文科之无用,理科之有用
历史之无用,物理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