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内容上递进的句子关系
教学设想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话题:同学们,一年之中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人的一生中有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每当我们说到春天,说到少年时,心中总会充满力量、充满希望。有一句诗叫“少年意气与春争”,少年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是意气风发的。
2.120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经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板书课题:少年中国说)
二、背景介绍,渲染气氛
1.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2.“说”在这里是一种文体,它可记叙,可说明,也可议论,本文就是一篇议论文,类似以“说”为标题的课文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逐渐接触。
3.梁启超先生非常有政治远见,跟我们当时国家的政局是分不开的,能在当时写下这样的文章,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呢?
4.课下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整理有关背景资料,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来交流下。
5.同学展示(梁启超资料),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你刚才读了这么多,你能提取下重要的信息吗?(部分同学可能提供的戊戌变法背景资料)
6.请看老师搜集到的这段视屏:
师解说: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就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但不久这场变法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流亡到日本。
但在日本,他随处听到人们称中国为“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我们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反对这种说法,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PPT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7.这两句话都节选自在《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句中这个个“将来”,说明作者所说的“少年中国”,不是当时的这个中国。
生:而是作者心目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板书:少年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作者当时心中期待的未来的中国。那么,作者认为能够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谁的责任呢?(中国少年)
因此,这篇文章的开头说到:
PPT:“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音频课文范读:
120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属于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同学们请认真听,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2.读得太好了,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年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读文时注意把字词读清楚,句子读通顺。另外,老师在这里想借用宋代朱熹的名句强调下。
PPT: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
1.师过渡:刚刚老师观察了我们班每位同学,无论是从读书姿势方面,还是从读书的声音方面,都表现得非常棒,老师为你们点个赞。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时课件依次出示句子: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课文第一段话总共几句话?(两句话)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举手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作者心目当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教师依次板书)
5.现在,我们再来看下这个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6.指名回答
预设A: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所以它们是一组排比句。(说得非常好,你从句子的结构上分析的,很棒)
预设B: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你是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的,也不错)
7.师: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在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把这组句子再读一遍,细细体会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8.师: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同学们,这些字词的顺序能不能改变呀,为什么?(作者先写“智”,有了“智”才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9.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填下这个表格吗?每个句子中都有个“则”字,这个字的意思和“就”差不多,如果让我们用一对关联词来改写这几个句子,你会选择哪对关联词呢?
10.(因为所以)(只有 才)(如果就)通过关联词的使用我们体会到“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11.接下来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中每部分的前半句,男生读半句。
12.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你对本段的理解,尝试下背诵第一段。注意关键词的顺序。
13.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诵了第一段。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
14.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种方法就是“背读法”
四、书写指导
1.“疆”的笔画多,书写注意写紧凑
2.“潜”的读音为二声
3.“履”的“复”不要写成“夏”了
4.
五、总结升华主题
1.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想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 美
少年中国说(节选) 祖国前程美
少年责任重
中国少年 壮